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复习课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
陆地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空中运动方式:飞行
二、动物运动的意义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骨连结(关节)
骨骼肌
骨
三、动物运动的形式
三、动物运动的形式
1、骨的结构:
骨膜
骨质
骨髓
骨密质
骨松质
2、骨的结构
骨松质
骨密质
骨 髓
骨 膜
骨质
骨 骺
骨 骺
(营养、长粗、再生)
(造血)
3、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的作用
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4、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
幼年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
5、骨的成分:
儿童少年期: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
6、关节是活动的骨连结
骨连结:骨与骨之间的连结
关节的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成年期: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
老年期: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于2/3
骨中有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全身的骨由骨
连结构成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
人 体 的 骨 骼
中轴骨
附肢骨
颅骨
椎骨
肋骨
胸骨
肢骨
带骨
上肢骨
下肢骨
锁骨
髋骨
肩胛骨
人体的骨骼
中轴骨
附肢骨
牛的腓肠肌示意图
肌腱
肌腹
2.人体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三大肌群。
1.骨骼肌的基本结构:
骨骼肌
肌腱:位于骨骼肌两端,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
肌腹:位于骨骼肌中央,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部
共同完成。
由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
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引起屈肘动作。
收缩
舒张
屈肘
当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引起伸肘动作。
舒张
收缩
伸肘
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引屈肘起动作。
当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引起伸肘动作。
收缩
舒张
屈肘
伸肘
收缩
舒张
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
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1、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2、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不依赖生活经验)后天学习行为(借助经验经历)
3、先天性行为又称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自然进化而来,如:蜜蜂跳舞、酿蜜、蜘蛛结网、母鸡营巢孵卵、昆虫的趋光趋热行为、动物的抚育行为
4、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加法。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4、动物学习的主要类型
取食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5、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