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第一单元冲刺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
黄帝
B.
炎帝
C.
秦始皇
D.
蚩尤
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约( )
A.
300万年
B.
200万年
C.
170万年
D.
70~20万年
3.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是我国农业的始祖。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在中国,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下列属于我国长江流域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4.假如由时光隧道回到半坡氏族时期,在半坡人居住的地方我们会看到以下哪种现象(
)
A.
男人们在水田里播种水稻
B.
妇女们忙着收割粟
C.
小孩子们正在学习甲骨文
D.
老人们穿着棉布衣服散步
5.“这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原始工具,发现于云南省。”该信息是在描述(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6.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B.
黄炎联盟通过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
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
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7.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鸟巢、水立方等设计精巧,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杰作。而大约7000年前的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也令人惊叹,看下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 )
A.
元谋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北京人
8.下图是河姆渡居民房屋复原图,它说明河姆渡居民
(
)
A.
种植粟
B.
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C.
过着定居生活
D.
使用陶器
9.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10.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稻的国家
B.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C.
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D.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1.中华民族常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
A.
因为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B.
因为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
C.
因为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
D.
因为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
12.博物馆讲解员描绘某处遗址“古代这里气候炎热潮湿,处处湖泊沼泽,陆地林木丛生。土壤土质虽不好,但这儿的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她介绍的这个遗址可能是(
)
A.
河姆渡文化
B.
大汶口文化
C.
周口店文化
D.
半坡文化
13.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
A.
战略地位重要
B.
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C.
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D.
环境优美
14.米饭是南方人的主食,你知道下列哪种人最早种植水稻吗(
)
A.
北京人
B.
半坡人
C.
河姆渡人
D.
大汶口人
15.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16.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黄帝的景仰之情。后人尊敬黄帝是因为他(
)
A.
教人们挖井,发明车船
B.
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C.
与炎帝联盟
D.
让仓颉造字
17.下列制度都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并且出现之初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九品中正制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18.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图中所示是黄帝时代的发明,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2)从考古发掘的成就看,哪些是可信的?
19.阅读下列材料:
尧立七十年得舜……尧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
请回答:
(1)引文讲的是什么传说故事?
(2)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事情?
20.下图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遗址,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居住________式的房子,活动在________流域。
②图中的B是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遗址,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居住________式的房子,活动在________流域。
21.观察原始社会房屋结构图,回答问题。
(1)左图是____________原始居民的房子,右图是____________原始居民的房子。
(2)造成左图和右图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
d.
自然环境
(3)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去左图中的原始居民家中做客,请你设想一下,他们会用什么饭菜招待你。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居于“宫室”的原始聚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能够居于“宫室,以待风雨”,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闻名,唯我独先。
——孙中山
材料二、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材料一歌颂了哪位中华民族先人的事迹?并写出他的贡献。
(2)材料二中歌颂的是哪位先人?他的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3)从这两人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24.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实施耕种。他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材料二:他全身心的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治水有功,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了他。
材料三: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他继位后扩大了哪一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两则材料中继承人的产生办法被称为什么制度?
(4)材料三中记述了大禹采用哪种治水方法取得了成功?
(5)大禹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神州轩辕、光被遐荒、雄立东方可知,这位杰出的人物是黄帝。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初祖”,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专题复习黄帝和炎帝的主要贡献,分析为什么纪念黄帝。
2.【答案】C
【解析】元谋人,或称元谋猿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它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古老的原始人类。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过着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只有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所以此题选C。
4.【答案】B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半坡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水稻是河姆渡居民的作物,甲骨文商朝出现,棉布衣服出现时间很晚,故选B。
5.【答案】A
【解析】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它因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而得名,元谋人会制造和使用原始工具,故选A。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黄帝、炎帝的传说。黄炎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ABD三项均为炎黄传说的正确表述,故选C。
7.【答案】B
【解析】观察图片中房屋的结构,房屋下面是用木桩做基础,上面是人们居住的房间,这是典型的干栏式房屋。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且比较潮湿的地方的人。河姆渡是在浙江的余姚县,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所以当时的原始人类建造这样的房屋。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河姆渡氏族的认识,A项是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种植的农作物,B项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使用的劳动工具,C项是干栏式房屋结构,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的特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系: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D项和题意无关,故选C。
9.【答案】D
【解析】农耕时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期还不会进行农耕,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所以答案是D。
1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在距今12000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进入原始农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是驯化野生植物和动物,标志是稻谷和陶器的出现。ACD项表述均正确,B项错误,故选B。
11.【答案】C
【解析】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所以答案选C。
12.【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提到某处遗址“古代这里气候炎热潮湿,处处湖泊沼泽,陆地林木丛生”。显然符合江南水乡地域特色,最重要的是: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题中提出这处遗址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由此可知,此遗址为河姆渡文化遗址。
13.【答案】B
【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据此可得出B符合题意。故选B。
14.【答案】C
【解析】河姆渡人,是距今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建造房屋,用船、筏载人荷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羊、鹿、猴子等牲畜。在河姆渡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准,估计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
15.【答案】C
【解析】河姆渡人是距今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最早种植水稻。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后人尊敬黄帝是因为他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故选B。
17.【答案】A
【解析】相传,尧年老的时候,曾就部落联盟首领的人选,征询各个部落的意见。各部落的首领,一致推举舜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尧死后,舜正式即位。舜年老了,也用同样的办法,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为“禅让”。
18.【答案】(1)我国古代有许多传说故事盛赞了黄帝的发明创造。画面中的几幅小图就是人们根据对黄帝的传说记载绘制的想象图。左一是仓颉造字,左二是养蚕织布,左三是造船;右一是制造指南车,右二是观察天文星座,右三是建造宫室;中间上面是尝百草、创医术。
(2)纺织、养蚕、造船、造字。
【解析】(1)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时代的发明,左一是仓颉造字,左二是养蚕织布,左三是造船;右一是制造指南车,右二是观察天文星座,右三是建造宫室;中间上面是尝百草、创医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考古发掘的成就看,真实可信的如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养蚕织布、发明文字等。
19.【答案】(1)尧、舜、禹禅让的故事。
(2)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传位于贤德之人,实行“禅让制”的事情。
【解析】(1)根据材料“尧立七十年得舜,舜乃豫荐禹于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文讲的是尧、舜、禹禅让的故事。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传位于贤德之人,实行“禅让制”的事情。
20.【答案】①半坡
粟
半地穴
黄河
②河姆渡
水稻
干栏式
长江
【解析】①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根据地图所示,图中的A点位于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的半坡居民。他们的活动区域主要在黄河流域。半坡居民的主要食物是粟,还有白菜和芥菜。为了适应北方气候干燥寒冷的特点,半坡居民的住房大多是半地穴式。
②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图中的B点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河姆渡居民,根据地图所示,可以判断其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社会的代表。河姆渡居民广泛种植粟。为了适应南方潮湿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他们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
21.【答案】(1)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
(2)d
(3)主食:粟。副食:白菜、芥菜、猪肉、狗肉、鱼肉。
【解析】(1)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左图为半坡原始居民所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子,右图为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居住的干栏式房子。
(2)依据图片信息及地理知识,南方降雨较多,适合住干栏式房子,上面住人,下面还可以养牲畜,北方寒冷干燥,适合住半地穴式房子,屋内有灶坑,可以供炊煮和取暖用,所以造成左图和右图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答案选D。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此外半坡原始居民还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鱼叉、渔钩打猎捕鱼,还会种植蔬菜白菜、芥菜等,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去左图中的原始居民家中做客,他们可以用于招待的食物有:主食:粟。副食:白菜、芥菜、猪肉、狗肉、鱼肉。
22.【答案】(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2)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
(3)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于“宫室”的原始聚落有: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人类能够居于“宫室,以待风雨”,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发展。
23.【答案】(1)黄帝;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制造指南车,与炎帝一起平定蚩尤乱。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元祖”、“始祖”、“初祖”。
(2)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
(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民谋福利的改革精神等等。
【解析】(1)由材料中
“平定蚩尤乱”“轩辕氏”可判断出材料主要歌颂的是黄帝,结合已学史实分析归纳黄帝的贡献。
(2)阅读材料可以判断出主要歌颂的是大禹,相传大禹治水,因其治水有功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来建立了夏朝。
(3)解题时注意联系上述问题的分析以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答案可以围绕奉献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为民谋福利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24.【答案】(1)尧
(2)禹;大禹;夏后氏。
(3)禅让制。
(4)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5)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尧鼓励人民开垦农田,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因此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尧。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被尊称为“大禹”。他继位后,扩大了夏侯氏的势力和影响。因此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禹;他被后人尊称大禹;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的势力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4)根据材料三“通大川……凿龙门……疏三江五湖……”,可知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的治水方法取得了成功。
(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大禹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有: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