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是
A.
夏天,通过敲击声分辨西瓜熟不熟
B.
利用声纳探测海深
C.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
D.
听到雷声,知道将会下雨
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
?
A.
方向性好
B.
穿透力强
C.
能量集中
D.
遇物反射
以下实例中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
雷声预示有雨
B.
铁路工人敲打铁轨判断是否有松动
C.
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D.
人们听说话声音判断是谁
下列事例中,主要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
医生对结石病人进行“超声“碎石
B.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战斗英雄故事
C.
120救护车发出急促刺耳的声音
D.
火车进站时会提前鸣笛示警
下列关于声的应用中,主要体现了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
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B.
声波震碎玻璃杯
C.
老师用声音解读物理现象
D.
蝙蝠利用声音辨别方向
小智在体会声现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产生的响度不同
B.
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
C.
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D.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
铃声能传递能量
B.
铃声能传递信息
C.
铃声属于噪声
D.
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波具有能量
B.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高音调
C.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下列实例不是应用超声波的是
A.
医生用听诊器听内脏的声音
B.
商店里用超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
C.
医生用B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D.
外科医生不开刀就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如图所示,用超声波洗镜器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
A.
具有能量
B.
穿透能力强
C.
传播距离远
D.
遇到障碍物能反射
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
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
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C.
水母接收到了其他海洋生物发出的信号
D.
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
下列说法不属于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是
A.
养蜂人听蜜蜂的飞行声,就能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B.
人们买西瓜时,要拍两下,听声音来判断瓜的生熟
C.
小红往开水瓶里倒开水时,能听出水有没有灌满
D.
飞机从屋顶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
二、填空题
雨后的山林鸟鸣清脆、流水潺潺,人们是根据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区别鸟鸣和流水的声音,鸟鸣和流水声在相同环境的空气中传播速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家用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它利用了______原理,表明声能传递______。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______。在靠近居民区的工地进行施工爆破,观察到附近的房屋玻璃会不停滴振动,这说明声能传递______。
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这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可能诱发雪崩;如图是影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悬丝诊脉”的情景,“悬丝诊脉”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的原理来诊断朱紫国国王的病情。
三、实验探究题
在学习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是不是有关呢?小华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右边是一个去掉底的玻璃瓶,它的底部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后用橡皮筋扎牢。左边为一只点燃的蜡烛。
声音的响度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利用______法,在假定拍塑料薄膜的力量相同的情况下多次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通过改变小孔距烛焰的______。完成表中的内容。
探究内容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
______
做法
拍塑料膜
______
现象
烛焰摆动
______
结论
______
______
如图是研究关于声音的小实验。
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发生改变。
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看到烛焰晃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个现象说明______,此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波具有______。
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不能传声,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四、综合题
?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却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
?请你将上面短文中和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
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_____________。
从短文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________左右,且声音具有_______。从短文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与____有关,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夏天,通过敲击声分辨西瓜熟不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听到雷声,就知道将会下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超声波的特点,是基础题。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的特点,据此分析。
【解答】
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说明超声波的方向性好、穿透力强、能量集中,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C
【解析】解:A、雷声预示有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铁路工人敲打铁轨判断是否有松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人们听说话声音判断是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4.【答案】A
【解析】解:A、医生对结石病人进行“超声“碎石,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战斗英雄故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120救护车发出急促刺耳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火车进站时会提前鸣笛示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熟悉生活中的应用。可解答此题。
5.【答案】B
【解析】解:A、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声波震碎玻璃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老师用声音解读物理现象,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蝙蝠利用声音辨别方向,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声的利用的掌握,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记住相关事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解答】
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即控制振幅不变,则响度相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B
【解析】解: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答卷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B正确;
铃声能提醒同学们答题,不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故不是噪声,故C错误;
听到考试的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的耳朵中的,不能说明铃声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与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8.【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赫兹;?
本题为声学的综合题,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比较基础,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解答】
A.声波具有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次声波,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声,掌握声的利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和心跳,以此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D.医生用超声波给病人做碎石,属于超声波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B.商店里用声波焊接器对塑料袋进行封口,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B超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使超声波的应用,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它独特的巨大作用,现在已被普遍应用的超声波清洗。
【解答】
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在液体中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冲击波来达到清洗和冲刷工件内外表面的作用,可以达到物件全面洁净的清洗效果。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解:
风暴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听不到的范围之内,但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异常反应预测灾难,故只有选项A的说法正确。
故选:A。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人耳不能够听到;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较低的频率的声音。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次声波的定义和原理应用进行解答。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递信息与声音传递能量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A.蜜蜂带着花蜜音调低,不带花蜜音调高,所以根据“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错误;
B.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错误;
C.往开水瓶中倒水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倒的水越多,音调就越高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
D.飞机从屋顶飞过,窗户玻璃在振动,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音色?
相同?
信息
【解析】解:人们是根据音色区别鸟鸣和流水的声音的;
鸟鸣声和流水声虽然声源不同,但都是在相同环境的空气中传播,所以传播速度相同;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指通过“犬吠”就知道“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音色;相同;信息。
音色是声音的本质与特色,它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我们是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发声体无关。
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此题通过具体的事例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声音的利用,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难度不大。
14.【答案】回声定位?
信息
【解析】解: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它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原理,表明声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回声定位;信息。
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对生活中的实例要有准确的判断。
能够准确分析生活中的实例,是利用声传递信息还是能量,可解答此题。
15.【答案】信息
?
能量
【解析】解:根据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可知: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比如:根据雷声就可以判断要下雨,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6.【答案】信息;能量
【解析】解: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时,螺栓松动改变了物体细微处的结构,那么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就可以判断出螺栓有无松动,这就说明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
爆炸声音让窗玻璃振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在声的利用中,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并且注重了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7.【答案】能量
?
信息
【解析】解:
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是因为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引起雪崩;
声音可以通过丝线传播,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悬丝诊脉”就是将病人的脉搏跳动通过丝线传播到医生,医生通过声音传递的信息,来判断病情。
故答案为:能量;信息。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固体可以传声是本题的基础,同时还要求学生要注意联系实际。
18.【答案】振幅
?
距离声源的远近
?
控制变量
?
距离
?
3cm
?
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
?
烛焰摆动幅度不同
?
声音具有能量
?
声能与响度有关
【解析】解: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外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在假定拍塑料薄膜的力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通过改变小孔距烛焰的距离,观察烛焰摆动的幅度,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拍塑料膜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烛焰的跳动是由喇叭声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控制距离不变,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使塑料膜振幅不同,观察到烛焰摆动幅度不同,这说明声能与响度有关。
故答案为: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控制变量;距离;声音具有能量;3cm;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烛焰摆动幅度不同;声能与响度有关。
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本题是开放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实验的掌握情况。在描述实验过程时,语言一定要准确,对于涉及多变量的,还需要按照控制变量的思想来进行描述。用钢锯条可设计很多与声现象有关的实验,如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等。
19.【答案】响度?
音调?
能量
【解析】解: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则声音的响度增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也就是音调发生变化;
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看到烛焰晃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能量。
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此题考查了声音特性的辨别。要知道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音色与发声体材料和关系等,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20.【答案】发声体在振动?
转换法?
空气?
能量?
真空?
理想实验推理法
【解析】解:
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通过乒乓球的弹开可以说明音叉在振动,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随着空气的不断抽出,声音逐渐变弱,在此基础上推理,真空不能传声,此实验方法叫理想实验推理法。
故答案为:发声体在振动;转换法;空气;能量;?真空;理想实验推理法。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叫放大法。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真空不能传声,在实验的基础上借助科学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通常称之为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
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领会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可解答此题。
21.【答案】超声;音调;
次声波;
;能量;
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全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超声、次声、音调等内容,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知识的积累。
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范围在之间,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人们在次声波的环境中,人体内脏和环境产生共振,声具有能量,内脏受损;
声音能传播信息和能量;
音调和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答】
蝙蝠可以发出并接收超声,用来对障碍物进行定位;
杯子里水的质量不同,振动频率也就有所不同,导致音调发生变化;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
当人体固有频率和次声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内脏的共振;且声音具有能量;
从短文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是音调,音调和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超声;音调;次声波;;能量;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第2页,共14页
第1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