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构成物质的微粒》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厨房中报警器检测到煤气泄漏,从分子性质角度解释,这是利用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再分
2.下列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是( )
A.Li+
B.S2﹣
C.K﹣
D.Mg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既是化合物,又是氧化物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都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D.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给轮胎不断充气,轮胎爆裂------分子数量增多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氮气
B.氯化钠
C.金刚石
D.五氧化二磷
6.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能否构成物质
B.质量和体积大小
C.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D.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7.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该反应中有2种单质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8.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9.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原因是冰与水是同一种物质
D.宇宙航天需要氧气——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
10.栀子花开,淡淡的清香。香满校园的原因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1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藏入屠苏
C.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微粒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
X
质子
化合反应
纯净物
化合反应
Y
中子
分解反应
混合物
氧化反应
A.A
B.B
C.C
D.D
13.学习和研究化学,有许多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实验法
用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区分硫酸钠和碳酸钠
B
归纳法
氢气、二氧化碳是分子构成的,归纳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大部分是气体
C
分类法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D
对比法
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得出气体与液体微粒间的空隙不同
A.A
B.B
C.C
D.D
14.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或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测定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
B.铁丝的粗细对实验没有影响
C.B烧杯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D.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
15.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净化装置可以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B.反应前后各分子的个数比为1:1:1:1
C.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氧化物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
二、填空题
16.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________)
17.水的三态变化的本质: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______)
18.用你所学知识进行简单作答.
(1)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气体单质是
.
(2)超市里牛奶的品种丰富,其中高钙奶中的钙是指
(选填“原子”、“离子”、“元素”、“单质”).
(3)体温计中汞是由
构成的,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
构成.
(4)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源性气味的气体,小王同学走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19.某粒子结构示意图
(1)x表示质子数,该粒子有_____个电子层,y与粒子的_____关系非常密切。
(2)当x-y=10,该粒子为_____(填类别)。
(3)y=8时,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
20.用化学用语填写
①两个氢原子_____;②铵根离子_____;③3个铝离子_____;
④氢氧化钠_____;⑤硫酸亚铁_____;⑥氧化镁中镁显+2价_____。
三、推断题
21.有核电荷数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B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它们形成离子的电子排布分别与氖、氩原子相同;C元素的原子第三层的电子比第二层上的电子少二个;D元素的原子核比A元素原子核少一个质子。试推断这四种元素的名称:A、B分别为_____;C、D分别为___。
22.认识物质的变化,物质A、B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两者间存在一定转化关系为“A→B"
(→表示一步反应的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1)若B是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A→B"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化合物
①若物质B是水,则A是_____(写化学式)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A与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②若A、B均为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物质A可以分解生成物质B,同时有氧气生成。则“A→B”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四、实验题
23.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验证微粒的性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如图1.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但另一同学认为该同学的方案不严谨,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在另一个烧杯放相同体积的酚酞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他的目的是_____。
[实验方案二]
如图3制作两个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无色透明塑料瓶,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分别用注射器向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如图4和图5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C的热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4.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或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达到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任写一条)
(2)B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烧杯
B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D
实验是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气体少。
五、计算题
25.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计算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如果该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6,则该铁原子的中子数是多少?___________
26.已知某原子的质量为3.816×10-26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
为1.66×10-27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计算结果保整数)。
参考答案
1.B
2.D
3.B
4.B
5.B
6.C
7.B
8.B
9.A
10.C
11.D
12.D
13.B
14.C
15.B
16.错误
17.√
18.(1)氧气;(2)元素;(3)汞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4)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19.3
化学性质
原子
S2?
20.2H
NH4+
3Al3+
NaOH
FeSO4
21.氟、钙
硫、氧
22.硫+氧气二氧化硫
H2O2
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KMnO4
K2MnO4+MnO2+O2
23.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浓氨水不变色
作为对照实验
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5比图4变色快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24.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防止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分子不断运动
吸入空气中木条燃烧正常,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
25.56,30
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