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了解生物圈》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2.菜农在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白天把草帘卷起、晚上将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需要点燃火炉。这体现了生物的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
①营养物质②水③温度④阳光
⑤空气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②⑤④①③
D.②①⑤④③
3.自然界的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它们依赖于环境,对环境又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集田七、人参等要到森林深处是因为它们的生长受阳光的影响
B.蛇等变温动物到了冬天要进行冬眠,这是为了适应环境,更好的生存
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从生态学角度看,诗词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随着湖水的富营养化,消费者的数量在不断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强度增加
B.湖水中的氧气减少
C.湖水温度上升
D.二氧化碳浓度减少
5.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
)等气体
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氮气
④氢气
⑤一氧化碳
A.①②③
B.①⑤④
C.②③④
D.⑤④
6.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A.地心
B.大气圈的底部
C.水圈的大部分
D.岩石圈的表面
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原因的是(
)
A.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B.氧气越来越少
C.二氧化碳的浓度越来越高
D.1/3的生物死亡
8.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和肥沃,这说明了(
)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B.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生物与环境毫不相干
9.下列生物的栖息地为沙漠的是(
)
A、骆驼
B、野鸭
C、梅花鹿
D、海豚
10.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角度看这属于(
)
A.警戒色
B.保护色
C.拟态
D.以上都是
11.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12.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的是(???
)
A.树木在寒冷的冬天落叶
B.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C.青蛙冬眠
D.芦苇的地下茎中有发达的通气组织
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可以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A.螳螂→蝉→黄雀
B.树→螳螂→蝉→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
14.为了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课题中,变量是( )
A.温度
B.光照
C.水
D.湿度
1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虫→鸟
B.阳光→草→虫→鸟
C.鸟→虫→草
D.阳鸟→虫→草→阳光
16.下列描述的共生现象,不正确的是( )
A.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形成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C.牛羊的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与其共生
D.过多服用抗生素时,抗生素与人体共生
17.海洋中大量的藻类植物都分布在浅海区域,而在海洋深处却无迹可寻,导致这一分布现象的原因是( )
A.温度
B.阳光
C.水
18.下列选项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9.关于生态平衡的正确理解是
A.生态平衡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有增多或者减少,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B.生态平衡是指名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无关
C.生态要能维持平衡,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
D.生态平衡就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不变
20.201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生物废弃物
B.大量采伐森林资源,发展当地经济
C.推广生物防治,少用杀虫剂
D.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1.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家居环境要求的是(
)
A.打开房间窗户通风透气
B.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
C.晚上在房间摆放大量花卉
D.每天打扫房间卫生
22.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绿色植物→鸟→蛇→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B.鸟与昆虫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C.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在该食物网中,体内毒素积累最多的是猫头鹰
D.蛇和猫头鹰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二、连线题
23.配对
24.将左面的名称和右边的对应项对应起来起来。
①
---
,
②---
,③---
,④---
,⑤---
。
三、综合题
25.美丽的青岛是著名的旅游度假区,其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也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前来实习和考察。图一是同学们在调查海洋生态系统时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甲、乙存在捕食关系,饼形图表示它们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岛海域生长着大量的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图二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___。浅水处有浒苔和石莼等绿藻,稍深处有海带等褐藻,再深处有紫菜和石花菜等红藻,这种分布主要受_________的影响。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流入动物体内。
(3)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图二中[
]_________和非生物部分。请写出带鱼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岛海域的生物种类及数量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5)如果图二中的甲代表中国毛虾,则图二中的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链中乙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C
4.B
5.A
6.A
7.D
8.B
9、A
10.B
11.B
12.B
13.D
14.B
15.A
16.D
17.B
18.B
19.A
20.B
21.C
22.A
23.②;①;①;③;④
24.B;A;C;E;D
25.A
生产者
阳光
太阳光能
物质和能量
C
分解者
藻类植物→中华哲水蚤→玉筋鱼→带鱼
一定的自动调节
带鱼
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且无法排出,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