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02 15:1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食虫鸟→蛇→鹰
C.草→蚱蜢→食虫鸟→蛇→鹰→细菌
D.蚱蜢→食虫鸟→蛇→鹰→细菌
2.制作生态瓶时,下列哪项做法将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生态瓶要放置在有光照的地方
B.生态瓶中的清水可以用蒸馏水代替
C.生态瓶中要添加一定数量的分解者
D.生态瓶中要留有一定量的空气
3.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各类生态系统共用阳光、空气等
B.许多生物可以被带到不同的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多样并且相互联系
D.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存在
4.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C.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5.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生物是(

A.猫头鹰和食草昆虫
B.青草和猫头鹰
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D.食草昆虫和青草
6.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一群蚂蚁抬蝗虫回巢
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
D.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7.植被丰富的山坡不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
D.生物能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
8.农田里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共生
9.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10.某小组的同学在观察如图时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②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草的数量短期内会减少
③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是最多的
④由于杠杆不平衡,所以该生态系统属于不平衡状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提倡“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保护森林
B.减少固体垃圾
C.减少经济支出
D.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有一种鸟类的生活习性一是白天休息,晚上觅食;二是到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影响这两种习性的环境因素依次是(

A.温度、阳光
B.阳光、温度
C.水分、温度
D.温度、水分
1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A.细菌
B.动物
C.真菌
D.绿色植物
14.以下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闽江里的所有水生生物
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C.动物园里的所有动物
D.闽北各个城镇的居民
1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的基本结构(

A.细胞壁、细胞质、染色体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
D.细胞核、染色体、细胞壁
16.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地区解放前由于植被稀少风沙大,被称作“八百里瀚海”,而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地区却植物繁茂,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17.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④是生产者,①、②是消费者
C.②③两种生物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④→①→②→③
18.鸭绿江属于下列哪一类型的生态系统(

A.湿地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19.某淡水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毒素含量如下,
请写出正确的食物链(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甲→乙→丁
D.乙→甲→丙→丁
20.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
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
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21.下列食物链可以正确反映生物之间关系的是(

A.狐→兔→草
B.草→兔→狐
C.阳光→草→兔→狐
D.阳光→草→兔→鹰
22.席卷全国的雾霾气候使人群中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剧增,这种现象反应了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影响环境
2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放映的食物链是(

A.细菌→蝉→螳螂→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植物→蝉→螳螂→黄雀
D.植物→螳螂→蝉→黄雀
24.下列影响水稻生存的因素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杂草
B.稻飞虱
C.细菌
D.土壤
二、连线题
25.
三、综合题
26.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具有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填字母)
(3)如果过度捕猎D和E,则可能导致________和
________大量增长,结果最终会使________遭到破坏,草原生态系统会严重失衡(填字母)
27.生态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鼠类和食鼠动物的生物数量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生物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植物属于________
,鼠类属于
_________
。除了图中表示出来的成分外,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
和非生物环境。
(2)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
________,它们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_______

(3)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当草原鼠类数量由A发展到B
时。植物的数量会_______
,从而限制鼠群数量的继续增长;同时,食鼠动物的数量会
______
,使鼠群数量由B变化到C,从而使草原植被逐渐得到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
能力。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图示三类生物中,储存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
,储存能量最少的是
__________
28.阅读下面《蛇与庄稼》的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某沿海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1)故事中的农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这条食物链中的

(3)该食物链中的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B
6.B
7.A
8.B
9.A
10.C
11.A
12.B
13.D
14.B
15.B
16.C
17.B
18.B
19.A
20.B
21.B
22.B
23.C
24.D
25.
26.4
A
B
C
A
27.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
食物网
下降
增加
自动调节
植物
食鼠动物
28.(1)庄稼→田鼠→蛇;
(2)庄稼;
(3)消费;
(4)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