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矿物(课时2)

文档属性

名称 金属与矿物(课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9-20 17: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
第一节 金属与矿物(课时2)
我的说课内容是上教版第五章第一节金属与矿物的第二课时。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
地位和作用:
第五章的设计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金属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各种金属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教材侧重于金属与酸的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置换反应和实验室制氢气的方法,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2、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习了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了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和置换反应,使元素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教材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置换反应采取先实验探究再总结归纳的方法。
教材处理:
有人说过,理想的课堂是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紧跟老师进行思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所以,如果仅限于对金属三点化学性质的讨论和置换反应的学习,对于中上等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会使得部分学生因觉得太简单而觉得索然无味,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为此,我个人认为可以引入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实验层层探究,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同时也有了对它的理解,这样不但对于金属化学性质的自我总结不在话下,也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学生能够运用活动性顺序进行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时,就达到了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目标。
其次,说说学生的情况
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并能自己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为学生能自己观察总结出置换放映的定义和特点奠定了基础。
学生掌握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对实验探究有一定的了解,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这是学生得出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前提。
对教材进行上述处理后,我个人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就转化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说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知道铁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能理解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比较不同金属活动性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能学以致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难点:理解并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说说教学方法和教具
教学方法: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为了严格遵守“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提升,本节课将采用分组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必须的实验用品
五、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引入)图片展示商代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用铁器,考古挖掘出的文物中,金银器具总比铁器保存完好。以次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科学事例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让学生感觉到化学无处不在。
课件展示镁、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学生写方程式,并结合反应的难易和反应的剧烈程度,得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师及时追问:如果把金与这两种金属比较,应该排在哪里?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探究一、自己动手合作完成镁、锌、铁、铜与酸的反应,注意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利用爆鸣声检验生成的气体为氢气。设置讨论
学生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结论。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便于观察得出结论,通过合作,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写出方程式,一个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增加直观性,突出规律性,便于学生讨论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得出结论的乐趣。
(设疑)如果在实验室里制氢气你认为选择哪种金属最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运用,突破难点。
探究二、Al+CuSO4 CU+AgNO3设置讨论
学生由实验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得出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从溶液中置换出来的结论。
(设计意图)给予一定的线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新的性质的同时学会了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又一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引导写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讲述,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课件展示活动性顺序表,并进行总结。完成板书。
其中的钾钠钙除外留到以后讨论,为酸碱盐埋下伏笔。
(事例)1、课前问题
2、本地农民用硫酸铜配制农药时不用铁桶。
3、真假手镯,讨论出尽可能多的方法。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首尾呼应,及时解决问题。后两个问题联系实际,体会化学服务于生活。
(三)交流讨论,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促使学生及时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完善。
最后谈谈板书设计:
第一节 金属与矿物
置换反应:A+CD=C+AD
金属活动性顺序
简单明了,易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