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材分析
重力是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难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重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是弄清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关键。对于重力的方向,通过重锤线来掌握。对于重心可通过小演示实验来学习。
教法
根据本节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集体讨论、小组合作为基础。合理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教具和媒体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师用:重物、重垂线。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设计思想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重力的由来
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模拟引力),说你的感受。之后播放视频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课件)
提出问题:(1)橡皮为什么没有飞出?
(2)同样的,图中地球绕太阳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出?
教师给出什么是万有引力。
重力
教师播放课件(1.苹果落地
2.水往低处流
3.枫叶落向地面)
引导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重力。
提出问题: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是地球。
学生明确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之后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重力现象。
三、重力的大小
举起大小不同的苹果,学生说出哪个轻、哪个重。轻就是重力小,重就是重力大。
引导提问:重力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大胆猜想把所有可能的情况说出来。
物体的体积(2)物体的形状(3)物体的质量
学生说出自己猜想的理由以及依据。
1.根据猜想和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重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演示并说明实验方法。
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重力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无关。
2.学生实验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学生小组之间讨论实验方案汇报。
学生制定实验方案之后进行实验
实验的关键:(1)弹簧测力计要精确(2)正确使用测力计(3)在竖直方向测重力
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学生交流G与m的比值,分析这一比值有所不同的原因。
教师引导说明:科学家们所做的大量实验表明,
这个比值约是9.8N/kg,即g
=9.8N/kg。
因此,G/m=g或G=mg。??????
?????????
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②其中g
=9.8N/kg表示的意义是:在地面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
③严格的讲,g的数值不是恒定的,随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改变而改变。
④向学生说明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
N/kg。
重力的方向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猜想重力的方向向哪?
教学时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并结合着鱼缸并把鱼缸倾斜在一次演示,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
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
先在黑板上贴一张外泄的纸。提出问题:想让这个纸放正怎么放,提供三角板和中垂线.学生演示,并说明放正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课件)
六、课堂练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