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学习主题】
普通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第13课
【课程标准】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理念】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核心统领作用。历史事件复杂而具有启发借鉴性,它与現实社会息息相关,高中历史教学是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载体。但是,学生的思维定势认为历史是在讲述过去发生的事,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观地应对困难、提升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理念、人生观点,这对于成长转折期的高中生而言意义非凡。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借助教学资源,在落实知识的基础上,始终弘扬主旋律,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高涨,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教材分析】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3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为本单元第二课,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这激发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认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不同方式,感悟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勇气与决心。各地人民的斗争逐渐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但是独立后的亚非拉各国仍然面临反帝反封的艰巨任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历史教学课容量大、课时少,学生基础较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科学有效地教学,是高一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
新时代的高中生,兴趣点较多、思维活跃、敢于质疑、乐于表现,还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便于开展“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实施。但是,他们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以便激发其理性思考的潜能。
另外,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有所不同,应在教学设计中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既突出学生个性成长又能做到面向全体。教师应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贴近生活的常识性知识,适当补充完善相关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鼓励拓展阅读,提升史料阅读、提取信息等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史学方法。
【学习目标】
定位时空,梳理课本知识,掌握1804海地独立、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05-1908年印度反英民族运动的新高涨、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等史实,形成知识网络。
分析史料,认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扩张,亚非拉美各国民族危机加深,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概括不同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的不同特点,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掀起的原因。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识各地人民的斗争逐渐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独立后的各国人民仍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学习本课中杰出人物的事迹,
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增强民族意识,感悟独立自主、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来之不易,居安思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影响
难点: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原因、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感性的认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亲近历史,感受历史,走近历史。因此,本课作为新授课,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关键点。同时采用提问谈话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情境,构建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锁定课标和相关历史概念,突出时空观念,梳理时间线索、归纳阶段特征,逐一突破重难点。从“讲教材”到“用教材讲”,拓展教学活动空间,结合课外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而不是直接把结论给学生,培养史料研习、论从史出等能力,强化思想教育。
【教学评价设计】
1、结合所学和教师补充资料,分析拉美独立的原因;通过阅读教材第78至79页的文本内容,填写表格总结拉丁美洲独立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知道拉美独立是民族解放运动,摧毁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其一系列新兴民主独立国家,奠定今天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
2、结合印度、中国、伊朗等亚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通过小组讨论、史料研习,归纳总结亚洲觉醒的原因和特点。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高潮;感悟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勇气与决心。
3、结合地图动态展示,学习非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瓜分的过程。结合教材填表整理: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突出事件、时间、领导、结果,建立知识体系。
4、归纳总结本课主要史实,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回顾本课中杰出人物的事迹,
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就是侵略和掠夺,增强民族意识,珍惜今天独立自主、民主富强、和谐发展的新中国。
【教学过程】
【导入】地图:欧洲列强主要殖民地分布示意图。
英国殖民地
荷兰殖民地
法国殖民地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的新技术和新发明被用于生产领域,这就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主要的资本主义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
在帝国主义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不断满足本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不断的对外进行侵略和扩张。亚非拉地区就成了殖民侵略的目标,当然,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也必然会引起这些地区的人民的反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引入课题。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图片展示:南美主要语言分布。
教师提问:为什么拉美的主要语言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学生回答: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
这些独立的国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在什么背景下独立的?是如何实现独立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拉美独立运动的原因
【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归纳拉美独立的原因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内因:(1)西葡对殖民地的封建统治——阻碍拉美经济的发展
(2)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民族独立意识的增长
外因:(3)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西葡的不断衰落
(4)美国独立的鼓舞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补充前备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思维。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提升历史逻辑思维。
2、拉美独立运动的过程
(1)西属海地独立:
1791年爆发(杜桑?卢维杜尔),1804年独立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
(2)西属拉美独立
年代
国家
备注
1811
巴拉圭
1816
拉普拉塔联合省
后改名为阿根廷
1819
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后分为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巴拿马等国
1821
墨西哥、秘鲁
1821
中美洲地区
1823改为中美联合省,1838年分为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
1825
玻利维亚
(3)葡属巴西独立
1820年,葡萄牙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巴西独立运动进一步高涨。为维护统治,1822年葡萄牙驻巴西的摄政王在巴西上层支持下,宣布巴西独立,自立为皇帝。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独立运动没有转化为大规模的革命。后期大地产者和葡萄牙王室掌握了领导权,致使独立后大地产制、奴隶制没有变化。但是巴西摆脱殖民统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898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4)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
【学生活动2】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梳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概括、教师总结:
原因:1876年,美国支持迪亚斯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墨西哥人民的强烈不满。
时间:1910—1917年。
参加者:农民、工人、部分军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成果:①1910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迪亚斯的反动统治;②以工农为主体的武装力量再次挫败了美国的干涉;③颁布1917年宪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认识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并没有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列强的经济、军事侵略,让拉美实际上沦为半殖民地,拉美人民还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史论结合,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3、拉美独立战争的性质与意义
【学生活动3】根据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拉美独立战争波及面广,参加人数多,斗争时间长。建立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近现代民族独立国家;拉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普遍建立;废除天主教会的宗教裁判所,削弱教会势力;大部分国家废除了奴隶制、摇役制和人头税;废除了限制工商业发展的殖民垄断制度,为拉美各国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土生白人地主克列奥和教会势力竭力维护大土地占有制和封建剥削,封建大地产制盛行,造成各国经济停滞,军人独裁政权(考迪罗)迭出。文化思想上,天主教会仍保持着传统的影响。
——百度百科
学生讨论、概括,教师归纳。
(1)拉美独立战争的性质: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2)拉美独立战争的意义:
摧毁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其一系列新兴民主独立国家,奠定今天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
除巴西外,独立各国在形式上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运动也反对封建剥削制度和种植园奴隶制,打击了西葡封建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薄弱,运动没有触及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大地产制,因而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严重阻滞了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在列强的经济和军事侵略下,拉美实际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总之,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
【设计意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深化对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认识,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独立后拉美的发展,认识殖民统治对拉美的深远影响,提高对历史的解释能力。
二、亚洲的觉醒
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它们为争在原料产地和倾销商品的市场,争相在海外霸占殖民地,把侵略的魔掌伸向辽阔而富饶的亚洲。印度成了英国在亚洲的主要简略对象。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英国又是怎样掠夺印度?
学生看书后回答,使学生认识英帝国主义是靠剥削殖民地发展起来的。
教师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是帝国主义性质的侵略。英国视印度为其“生命线”直接加以控制,连驻印度总督寇松也不得不承认:没有印度就没有大英帝国。英国的掠夺政策激起了印度人民的愤恨,也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反感。1905—1098年印度掀起了新的反英运动。
1、1905~1908年印度的反英运动
教师提出问题:这场斗争的情况怎样呢?
学生看书后进行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初期——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抵制英货,抗捐抗税。
中期——国大党提出印度“自治”。
高潮——1908年孟买10万工人学生总罢工,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教师补充:
领导: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大党;
主张: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其中以提拉克为代表的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力量,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
斗争形式:运用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
高潮的标志是: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除印度反英斗争外,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还包括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2.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学生阅读教材,提取信息,了解伊朗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况。
教师小结:伊朗是个封建王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封建王朝的统治已腐朽反动,19世纪末伊朗成了英俄的半殖民地。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揭开了本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篇章。
3、辛亥革命
【学生活动4:史料探究】
材料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具体形式和时机虽然带有偶然性,但在别无其他选择和面临帝国主义巨大外来压力的前提下,中国人民要诉诸暴力革命的手段成为中华民族及自身命运的主宰则显然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发展史上的地位就如同俄国1905年革命、法国1830年和1848年革命等一样,是一次更为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总预演和必要的过渡阶段。
——摘编自师泽生、林毅《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王朝统治腐朽,维新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建了革命团体和政党,为开展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四川保路运动为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时机。
(2)“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辛亥革命时期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解释其社会原因。
思想观念:国家主权在民。社会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斗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材料二:董必武回忆道:过去我们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了,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失败对中国的有识之士的触动是非常大的,失败迫使他们去追求更高、更美的理想,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造就了最初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摘编自李淑兰、宗妍《辛亥革命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导》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积极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即将到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教师小结: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推动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
【学生活动5】合作探究:亚洲觉醒的原因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直接原因)
2、亚洲社会发生新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思想形成(根源)
【学生活动6】合作探究:亚洲觉醒的特点
性质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高潮,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发挥了领导作用。某些国家,工人阶级也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斗争水平上:不仅包括下层人民的反封建起义,还出现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特别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采用了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形式,斗争水平高。
此外,还有亚洲各国人民在这次革命中,相互支持,共同对敌的特点。
【设计意图】对比分析,突破重难点。亚洲的独立运动主要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体现时代发展潮流,深化学生对亚洲觉醒的认识。通过史料研读,认识亚洲觉醒对亚洲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历史解释水平。
三、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板书)
简介非洲情况,引导学生回忆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国家对非洲的劫掠情况。19世纪中期,90%以上的土地仍属于非洲人民,但到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魔爪伸向非洲内陆,20世纪初非洲几乎被瓜分完毕。
【学生活动7】出示投影《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结合教材和教师补充资料,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其中突出事件有哪些?这些事件的时间、领导、结果如何?
学生梳理教材、填表并回答:
事件
时间
领导
结果
主要形式
埃及的抗英斗争
1882年
阿。阿拉比
由于官僚地主集团背叛失败,埃及成为英国事实上的殖民地
武装斗争
和
武装起义
苏丹的马赫迪起义
1881年持续近10年
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领导,进行“圣战”
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但它是苏丹历史上也是非洲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战争
1895年—1896年
国王孟尼利克领导各个阶层抗战
胜利,意军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这是近代史上埃塞俄比亚第一次反抗意大利的侵略。
【设计意图】以时空定位梳理线索,通过地图动态展示,认识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国难当头,唤醒了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奋起抵抗。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唯一取得反帝斗争胜利的国家,抗意斗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非洲人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非洲人民的反抗运动,反思部分国家斗争失败的原因;理解今天民主、和平、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的珍贵,尊重各国独立主权。
【学生活动8】根据本科所学内容,小组探究: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
学生:小组讨论、组间合作、梳理概括。
教师:指导点拨、归纳总结。
(1)相同点:
①都以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外来侵略;②亚洲和拉丁美洲斗争中出现了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
(2)不同点:
①亚洲的觉醒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也存在着旧式的反帝反封建起义;②非洲的斗争水平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的反帝民族斗争;③拉丁美洲主要是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板书设计】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8世纪末-20世纪初
亚洲的觉醒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冲击、瓦解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学习聚焦”、“史料阅读”、“思考点”。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教学的本位和重心;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中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学生活动较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过程时间不足,生成的问题太少;史料过多,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存在一些不足;虽然教师通过视频、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但是部分学生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在理解、分析、概括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没有完全利用好课程资源。
9(共44张PPT)
英国殖民地
荷兰殖民地
法国殖民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美进行疯狂的经济渗透和军事侵略,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帝国主义的侵略、奴役,给亚、非、拉美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情况下,亚、非、拉美人民奋起抗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殖的民族独立运动。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六单元·第13课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是什么地方?
有哪些国家统治拉美?
拉美: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西、葡、法、荷、英
1、拉美独立运动的原因
(1)西、葡的殖民统治
(2)启蒙思想的传播
(3)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西葡的不断衰落
(4)美国独立的鼓舞
——推动民族独立
意识的增长
——阻碍拉美
经济的发展
内因
外因
2、拉美独立运动的过程如何?
结果怎样?
(1)法属海地独立
1791年爆发(杜桑?卢维杜尔)
1804年独立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
杜桑·卢维杜尔
(1743—1803)
法属海地起义领导人。原是海地角北部布雷达种植园主的黑人奴隶,后提升为马夫。他曾研读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向往自由平等。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军队屡次击败前来镇压的法国殖民军队。1802年被法军诱捕,后遭杀害。
2、拉美独立运动的过程如何?
结果怎样?
(1)法属海地独立
1791年爆发(杜桑?卢维杜尔)
1804年独立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
(2)西属拉美独立
年代
国家
备注
1811
巴拉圭
1816
拉普拉塔联合省
后改名为阿根廷
1819
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后分为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巴拿马等国
1821
墨西哥、秘鲁
1821
中美洲地区
1823改为中美联合省,1838年分为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
1825
玻利维亚
2、拉美独立运动的过程如何?
结果怎样?
(1)法属海地独立
1791年爆发(杜桑?卢维杜尔)
1804年独立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
(2)西属拉美独立
(3)葡属巴西独立(1822),1898建立共和国
独立后的拉美:
(1)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并没有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
(2)列强进行经济、军事侵略,拉美实际上沦为半殖民地,拉美人民还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
独立后的拉美
2、拉美独立运动的过程如何?
结果怎样?
(1)法属海地独立
1791年爆发(杜桑?卢维杜尔)
1804年独立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
(2)西属拉美独立
(4)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
(3)葡属巴西独立(1822),1898建立共和国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0—1917):
(1)原因:1876年,美国支持迪亚斯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墨西哥人民的强烈不满。
(2)时间:1910—1917年。
(3)参加者:农民、工人、部分军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成果:①1910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迪亚斯的反动统治;②以工农为主体的武装力量再次挫败了美国的干涉;③颁布1917年宪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
墨西哥独立运动的英雄们
3、拉美独立战争的性质与意义
性质:
民族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一
拉美独立战争波及面广,参加人数多,斗争时间长。建立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近现代民族独立国家;拉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普遍建立;废除天主教会的宗教裁判所,削弱教会势力;大部分国家废除了奴隶制、摇役制和人头税;废除了限制工商业发展的殖民垄断制度,为拉美各国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土生白人地主克列奥和教会势力竭力维护大土地占有制和封建剥削,封建大地产制盛行,造成各国经济停滞,军人独裁政权(考迪罗)迭出。文化思想上,天主教会仍保持着传统的影响。
——百度百科
(1)摧毁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建立其一系列新兴民主独立国家,奠定今天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
(3)运动也反对封建剥削制度和种植园奴隶制,打击了西葡封建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2)除巴西外,独立各国在形式上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意义:
3、拉美独立战争的性质与意义
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薄弱,运动没有触及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大地产制,因而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严重阻滞了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
局限性:
3、拉美独立战争的性质与意义
二、亚洲的觉醒
中国
印度
伊朗
20世纪初,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广泛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印度的反英斗争:
(1)时间:1905—1908。
(2)领导人:提拉克。
(3)目标: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4)斗争方式:武装斗争和政治罢工相结合。
(5)高潮:1908年,孟买十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
(6)结果:被英国镇压,失败。
2、伊朗资产阶级革命1905~1911
(1)19世纪末,伊朗成为英、俄的半殖民地。
(2)经过:1903-1905爆发饥荒,伊朗国王借外债出国旅游的行动更激起各阶层的不满。
群众采取示威、游行、罢市和到清真寺避难等形式反抗,要求改革并提出立宪要求。
国王被迫下诏开立宪会议,颁布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1911年12月派兵占领议会大厦,恢复了卡扎尔王朝的专制统治。
3、中国辛亥革命
(1)爆发:1911年10月10日
湖北军政府旧址
材料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具体形式和时机虽然带有偶然性,但在别无其他选择和面临帝国主义巨大外来压力的前提下,中国人民要诉诸暴力革命的手段成为中华民族及自身命运的主宰则显然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发展史上的地位就如同俄国1905年革命、法国1830年和1848年革命等一样,是一次更为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总预演和必要的过渡阶段。
—摘编自师泽生、林毅《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辛亥革命
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王朝统治腐朽,维新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建了革命团体和政党,为开展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四川保路运动为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时机。
“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辛亥革命时期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解释其社会原因。
辛亥革命
思想观念:国家主权在民。
社会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斗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囻
材料二:董必武回忆道:过去我们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了,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失败对中国的有识之士的触动是非常大的,失败迫使他们去追求更高、更美的理想,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展开造就了最初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摘编自李淑兰、宗妍《辛亥革命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导》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辛亥革命
积极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加快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即将到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获得了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
推动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
辛亥革命
亚洲
革命
风暴
19世纪中期
亚洲觉醒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旧式农民战争
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
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封建王公或农民领导
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亚洲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亚洲各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
(3)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
新特点:
①不仅包括下层人民的反封建起义,还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运动;
②采用了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形式。
殖民者在非洲作威作福
三、非洲的抗争
非洲在15世纪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奴役,时间长达近500年,因此有“黑暗大陆”之称。
埃塞俄比亚
利比里亚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激化了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1、原因:
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2、斗争形式:
1859--1869年
法国殖民公司投
资,利用埃及人
力开凿了苏伊士
运河。
70、80年代
英国排挤了法
国单独控制了
运河。
1888年埃及人民
在阿拉比领导下
进行抗击英国侵
略的抗英战争;
因官僚集团的动
摇和背叛,抗英
斗争失败。
苏伊士运河通航(1869年)
埃及人民在亚历山大港抗击英军(1882年)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埃及抗英斗争
1882
阿拉比
失败。由于官僚地主集团的动摇和背叛,埃及事实上成为英国殖民地。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881--1899年
马赫迪领导的
苏丹抗英战争
坚持斗争20年
1899年重新沦
为殖民地。
马赫迪起义军包围苏丹
总督戈登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埃及抗英斗争
1882
阿拉比
失败。由于官僚地主集团的动摇和背叛,埃及事实上成为英国殖民地。
苏丹马赫迪起义
1881
马赫迪
失败,英国控制苏丹。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895年意大利发动
侵略埃塞俄比亚的
战争。国王孟尼里
克二世领导人民打
败意军,1896年迫
使意大利在和约上
签字,承认埃塞俄
比亚是独立国家。
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侵略军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埃及抗英斗争
1882
阿拉比
失败。由于官僚地主集团的动摇和背叛,埃及事实上成为英国殖民地。
苏丹马赫迪起义
1881
马赫迪
失败,英国控制苏丹。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895
孟尼利克二世
胜利。打败意大利军队,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这是近代史上埃塞俄比亚第一次反抗意大利的侵略。
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以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外来侵略;②亚洲和拉丁美洲斗争中出现了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
(2)不同点:
①亚洲的觉醒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也存在着旧式的反帝反封建起义;②非洲的斗争水平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的反帝民族斗争;③拉丁美洲主要是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