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形象地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会进行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计算。
三、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研究:
学生自学教材p45,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思考,例2还可以怎样计算?
问题思考:
问题1:计算:(1)3+8+87+2;(2)+-2++.
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得出结果:100和3.
问题2:计算:(1)-3+8-87-(-2);(2)--2+-.
能够做对的学生明显减少,答案是-80和0.
问题3:上面两组题,在解题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或者是解题技巧吗?
也许有的同学并没有把四个题目都做对,但是这不影响他感受运算律在解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直击本节课的重点: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课中展示:
学生讨论展示课前研究内容,注意代数和的概念;老师引导点拨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例题展示:
阅读教材中“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比较两个算式有何不同?
问题2:你认为哪种计算起来更简便?为什么?
2.实例变式
将“飞机”改为“潜水艇”,将高度改为:
高度变化 记作
下降33.1米 -33.1米
下降22.9米 -22.9米
上升10.5米 10.5米
下降12.5米 -12.5米
求:潜水艇最后的高度.
列出算式:-33.1+(-22.9)+10.5+(-12.5)和-33.1-22.9+10.5-12.5分别进行计算并比较.
问题1:再次比较两个算式有何不同?
问题2:你认为哪种计算起来更简便?为什么?
(三)应用新知:
1.什么叫代数和?说出―6+9―8―7+3两种读法。
例1.计算:
①-24+3.2―16―3.5+0.3; ②
解:(1)因为原式表示―24,3.2,―16,―3.5,0.3的和,所以可将加数适当交换位置,并作适当的结合进行计算,即原式=―24―16+3.2+0.3―3.5
=―40+3.5―3.5
=―40+0
=―40。
(2) 原式===
===
例2.―3、+5、―7的代数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多少?
分析:让学生理解代数和的概念、绝对值的和、比……小的问题的求法。
解:由题意得:(|―3|+|+5|+|―7|)―(―3+5―7)
=(3+5+7)―(―5)
=15+5=20
课堂练习:p46,随堂练习;习题3.
(四)小结梳理:
有理数的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从而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五)后测达标:
教材p46,习题1、2.
(六)拓展延伸:
计算: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