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散文诗二首》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莲蓬(péng)
徘徊(pái)
覆盖(fù)
B.慈怜(cí)
祷告(dǎo)
攲斜(jī)
C.荫蔽(yīn)
并蒂(dì)
倾侧(qīng)
D.匿笑(nì)
菡萏(dān)
繁杂(fán)
2.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无所不精。
③就这样,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
,
还要“行万里路”。
⑥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A.②①⑥④③⑤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⑥④③⑤②
D.①③④⑥②⑤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万物在黑压压的森林怀抱中,沐浴着宁静的夜色酣睡了。
B.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大有提高,在倒数的名次内徘徊。
C.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努力了,才有可能摘取成功的果实。
4.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比喻)
B.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比喻)
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比喻)
D.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反问)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6月24日,茂县突发山体高位垮塌,造成100余人被掩埋。
B.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种下的既是祖国的美好未来,也是绿色树苗。
C.多年来被“恐韩症”阴影笼罩下的中国足球队,在3月23日的世预赛中以1∶0战胜韩国队,一雪前耻。
D.首届世界智能大会6月29日在天津,来自全球的创新智能科技在此亮相。
二、填空题
6.阅读下面的语段,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半夜里听见fán
zá(______)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_____)。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piāo(_____)在水面。梗(_____)上只留个小小的lián
pénɡ(_____)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_______)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7.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_____
母亲啊___你是荷叶__我是红莲__心中的雨点来了__除了你__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__
8.按要求变换句式,不得改变原意。
(1)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填空。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____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________”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这两部作品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赞颂;二是________;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10.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
________
”著称。
(2)请你分析《繁星》《春水》中这类诗歌的特点。(提示:可从艺术、语言、形式方面进行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窗牵牛花
风中箫
十五岁的她,叛逆、倔强,沉迷网络游戏,经常逃学去酒吧,还跟社会上一些人有了来往,不管母亲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哀求打骂,都无济于事,她依然如故。母亲毫无办法,常常暗自垂泪。
那次她逃学跟一帮朋友去爬山,偏找没路陡峭的地方走,结果摔下山来。所幸并无大碍,只是右腿骨折。打上石膏,医生说,需躺在床上静养三个月,右腿不能乱动,更不能下床。
病房里静悄悄的,她那些朋友早不见了。她躺累了,挣扎着想起身,腿却钻心地疼,只能再躺下不动。她想抬一下右腿,又是一(
)疼袭来,她心里忽然漫过无边无际的恐惧,反复纠缠着母亲问:“我的腿是不是再不能走路了?”母亲一遍遍耐心地跟她说:“会好的,你躺着别动,过几天就能下地走路了。”她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呢,嚷嚷着难受,发脾气,摔东西,哭闹不休。母亲日夜守着她,像照料婴儿般呵护着她。
因为疼痛和难受,病房里的时光,慢成了黑白的长镜头,昼夜似乎都已不再分明,她觉得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母亲把家里的君子兰搬了来,放在病房的窗台上。母亲说,这是你十岁时从外婆家搬来的,刚开始你勤快地天天浇水,差点浇坏了……她转过头,望一眼那苍绿的君子兰,摇摇头说,不记得了。
几天后,从君子兰旁边拱出两片小小的嫩叶儿,探头探脑的。开始让人以为是棵小草,随着叶子渐渐长大,母亲冲着她惊讶地说,原来是一棵牵牛花啊。她侧头望过去,细细的茎蔓,嫩绿的叶子,看上去倒有些惹人喜欢。母亲找来一根竹竿插上,纤细的茎蔓便顺着竹竿向上攀爬着。白的墙,白的床单,那一(
)新绿格外引人注意。
牵牛花的茎蔓攀着竹竿一圈一圈向上爬,她一圈一圈数着,1、2、3……她想起了蹦跳着一级级数台阶的快乐,想起了走在阳光下轻快自在的感觉。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她曾经拥有那幺多快乐和幸福。
她渐渐安静下来,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吵嚷哭闹。
早上醒来,她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台,心里满是期待:牵牛花的蔓又长高了没有?当然每一次她都不曾失望。纤细的茎蔓那样有力,直爬到竹竿的顶端,伸出毛茸茸的触角张望着。母亲用竹竿搭了个小花架,它顺着爬了上去,把一个窗台缠绕得绿意盎然。
寂静的病房里,她安静地望着窗台上的牵牛花。以前,她见过路边的牵牛花,但她从来不知道,牵牛花的藤蔓是如此蓬勃,每时每刻都在向上飞快地生长,不知疲倦。每天清晨,它都会让她惊异,呀,又长高了。
牵牛花的蔓牵着她的目光,茎蔓攀到哪儿,她的目光就追到哪儿,心,也跟着柔软细腻起来。牵牛花每抽出一片新叶子,她心里就会生出一些小小的欢喜和期待。
她再也数不清牵牛花的蔓绕了竹竿多少圈,只看到,每一片叶子,都朝向窗外的阳光。
牵牛花开的季节,她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她回学校认真读书的样子,如一朵悄然开放的牵牛花。
多年后,她接母亲来家里住,母亲看着满阳台的牵牛花,笑:“怎么都是牵牛花?”她笑:“喜欢啊。”她忽然想起问(
)(
)那年,那盆君子兰一直都放在室内,怎会长出牵牛花啊(
)(
)母亲淡淡地说:“我特意种上的。”
她愣在了一旁,心里缠绕的都是那一窗浓绿的牵牛花。
她记得,就是从那时起,她懂得了感恩,学会了珍惜。
11.在文中(
)内填写恰当的量词。
12.在文中(
)内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性格变化的过程。
14.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牵牛花的蔓牵着她的目光,茎蔓攀到哪儿,她的目光就追到哪儿,心,也跟着柔软细腻起来。牵牛花每抽出一片新叶子,她心里就会生出一些小小的欢喜和期待。
她再也数不清牵牛花的蔓绕了竹竿多少圈,只看到,每一片叶子,都朝向窗外的阳光。
(2)她回学校读书的样子,如一朵悄然开放的牵牛花。
15.说说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的理解。
她愣在了一旁,心里缠绕的都是那一窗浓绿的牵牛花。
16.你认为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7.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①
②
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④
18.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
19.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0.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21.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
四、综合性学习
22.班级开展以“我爱妈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问题。
(1)班主任倡导同学们在闲暇时给妈妈发一条祝福短信,请将你的短信内容写在下面。(3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此次活动中为班报找的一则素材,请你帮他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本报讯
“妈妈,不论想什么法子,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一定要留住你,陪我们一起看明天的日出和日落……”这是大学生兄妹俩对着每天躺在重症监护室的妈妈的深情呼唤,而为了保住妈妈的命,在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电班读大四的哥哥游文龙和在江苏师范大学就读的妹妹两人,为筹到妈妈明天18万元的手术钱,最近几天,通过网络等多个途径找好心人帮忙。“目前通过各种途径给我捐钱的好心人有近200人,有名字的我都记下来了,5块也好,10块也好,我都不会忘了,我会连本带息还上。”游文龙说。
(选自
2016年3月22日《郑州晚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仿照下面语句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妈妈的微笑像温柔的春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妈妈的微笑像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A
6.
繁杂
mèn
漂
ɡěnɡ
莲蓬
hàn
dàn
7.
——
!
,
。
,
,
?
8.我的小小的影子便要被我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你不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
9.
泰戈尔
零碎的思想
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10.冰心
爱的哲学
(示例1)艺术上,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示例2)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示例3)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示例4)擅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有韵味。
(示例5)这类小诗常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11.阵
抹
12.:
“
?
”
13.叛逆、倔强、乱发脾气;安静下来,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吵嚷哭闹;懂得了感恩,学会了珍惜。
14.(1)从动词、形容词入手,能举例赏析。
(2)从比喻句入手,说出本体、喻体的相似点,赏析“悄然开放”。
15.“愣在了一旁”,是因为她没料到那改变了她人生轨迹的牵牛花竟然是母亲特意种下的,直到现在“她”才明白母亲为了她的成长付出了怎样的苦心;“心里缠绕的都是那一窗浓绿的牵牛花”一句,一方面是说她回忆起了母亲为了改变她“特意种下的”牵牛花,另一方而说明此刻她心里“缠绕”的是母亲那浓浓的母爱。
16.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母亲;面对叛逆的女儿,母亲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用别具一格的方法耐心引导她,鼓励她;母亲用母爱帮助女儿度过了成长的叛逆期。
17.①陶醉
②母亲炖海带排骨给“我”吃
③心痛(痛苦)
④自责(懊悔)
18.示例一:不能;用台湾美食家蔡澜对妈妈做的菜的评价能够衬托出“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这种共性促使“我”探究出其中的三个原因;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母爱的细致入微,表达了作者在痛失母亲后的懊悔、自责之情。
示例二:能;台湾美食家蔡澜对他的妈妈做的菜的评价与“我”对妈妈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在情节上的关联不大;去掉后,行文思路更简洁,衔接更顺畅;去掉后,文章的主旨仍能得到充分表达。
19.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只答细节描写不给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
2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特点;作者意识到;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一定要珍惜。
21.示例一: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母爱凝聚在荠菜上,母爱浓缩在排骨海带汤中,母爱呈现在“我”离家时母亲吃的催眠药上。
示例二:作者通过具体详尽的叙事来刻画母爱:跟母亲去紫金山挖荠菜时,母亲的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母亲给“我”炖排骨海带汤,这道融化着母爱的家常菜,让“我”感受到幸福;“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不舍之情。
22.妈妈,您辛苦了!祝愿妈妈青春永驻,工作顺利,笑口常开!
妈妈,我们一定要留住您!(或“妈妈在,家就在”等等。)
妈妈的微笑像明媚的阳光
照耀着我的人生
23.范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永远无法淡忘那一缕清香,那弥漫着母爱的芬芳。
那年的夏天,很热。
老天仿佛发了高烧一般,气温久久不降。树上的蝉浮躁不休地鸣叫,叫得人心越发烦乱。路旁那棵平日里高高耸立的树,如今也无力地垂下了那软绵绵的枝条。我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学校。一到教室,口干舌燥的我急急去寻找饮水机,可遍寻整个教室,却始终不见。
我这才想起,饮水机早已停止了供应。不禁长叹:这么热的天,没有水,这可怎么让人活?终于熬到了放学,回家后,我将缺水一事跟母亲说。第二天上学,临走前,母亲便递给了我一个水壶。
体育课后,我小心翼翼的从抽屉里拿出那个水壶,在瓶盖的转动中,我不经意间闻到了一丝从缝隙中流露出来的清凉,随着转动,那丝清香愈而愈浓郁了。瓶盖终于拧开了,一缕如丝一般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教室,连燥热的空气此刻都变得清凉了。好像在这个时候,桌子是清香的,椅子也是清香的。我轻轻地抿了一口,那缕清香,顺着我的喉咙,缓缓流下,沁人心扉。在这淡淡的芳香中,仿佛还弥漫着母爱的清甜。我小口小口地呷着茶水,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清凉了。
此后的整个夏天,我都带着母亲给我泡的茶水,品味着那一份浓浓的爱。
多少年后的一天,我回到家里,看见了我的母亲:弯着腰,低着头,拿着扫把拖地。我看见大粒大粒的汗水从她的发丝滴落下来。突然,我猛地发现她的头发里藏有一丝白,那么一点,却那么扎眼。我默默地走上楼,用母亲给我盛水的水壶倒了一杯茶水。我将茶水端到母亲面前。母亲抬头看了看我,笑了笑,我看到她的眼里闪过一片晶莹。母亲缓缓地接过水壶,慢慢地喝下了茶水,我看着她笑,就像当初她看着我笑一样。
这一壶茶水,伴随了我多少个春秋,给我带来了夏日的清凉,也给我带来了冬日的温暖。现在,我用这一壶茶水,给我劳累的母亲送上一缕甘甜。
请让我永远记住这壶暖暖的爱,还有茶香中浸泡过的漫长岁月。
茶韵悠悠,母爱芬芳,此心永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