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进行谈判是为了
(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2.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漱溟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3.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要求全军全党首先要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南下。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
A.战略反攻
B.主力决战
C.解放南京
D.会师会宁
4.吉林省蛟河县保安村的粮食总产量统计表
时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产量
约240担
约380担
约490担
读上表,该村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生产运动使土地面积不断增加
B.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5.
1948年9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人民解放军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为此,“准备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之所以做出这些决议是基于( )
A.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力量很小
B.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C.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D.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6.下表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阶段
作战力量
进攻目标
中共中央军委批示
第一
阶段
苏北
兵团
淮阴、淮安、
宝应、高邮
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
第二
阶段
三个
纵队
海州、
连云港
在徐州附近歼灭
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8.重庆谈判前,蒋介石对国民党要员提出了与中国共产党谈判的总体原则,即通过谈判使“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表明蒋介石( )
A.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
B.满足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C.以政治民主化换取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
D.借口中国共产党军事威胁拖延民主进程
9.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会晤毛泽东,提出了谈判的原则是“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这一原则的实质是( )
A.欺骗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
B.承认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C.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D.引诱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10.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5年,他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11.1947年12月16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发表陈毅的《反攻形势》诗:“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这说明了( )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已成定局
B.国民政府在政治上陷入孤立
C.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
D.民主政府成立的条件成熟
12.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当时人民提出“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的口号。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农业基础良好
B.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人民被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13.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
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14.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做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
A.展开战略进攻 B.发动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15.“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且难能可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段材料叙述的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6.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
D.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17.1944年,毛泽东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总结李自成起义教训的著述)印成单行本作为中国共产党整风文件;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
A.吸取农民政权迅速败亡的教训
B.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C.体现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党风建设
D.建立预防腐败的机制
18.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文中“胜利”指( )
A.抗日战争胜利
B.战略决战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三大改造完成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大规模的森林及水利工程不能分配者由政府管理。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同时,起草一个党内决议,由中央公布。
——《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
工委的复示》(1947年9月6日)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举例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2)材料二中“它的事业”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摘编自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做了怎样的努力?这一努力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派
成立时间
政治主张
三民主
义同志
联合会
1945年10月
国民党应立即自动结束党治,建立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
中国民主
建国会
1945年12月
通过政治民主化达到军队国家化,反对以武力干涉人民的政治活动
中国民主
促进会
1945年12月
立即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还政于民、停止内战、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制定适应时代的建国大纲
九三学社
1946年5月
促进民主政治之实现,争取人民之基本自由,国共两党的军队立即无条件停战,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问题
——根据聂家华、刘洪森的《中国近代史纲》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提取一项有关中国民主党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高中历史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同步练习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进行谈判是为了
(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答案:C
2.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漱溟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解析:1946年10月10日,这时,国民党已经撕毁了政协决议,发动了内战,企图消灭人民民主力量,故A项正确。
答案:A
3.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要求全军全党首先要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南下。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
A.战略反攻
B.主力决战
C.解放南京
D.会师会宁
答案:A
4.吉林省蛟河县保安村的粮食总产量统计表
时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产量
约240担
约380担
约490担
读上表,该村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生产运动使土地面积不断增加
B.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答案:B
5.
1948年9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人民解放军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为此,“准备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之所以做出这些决议是基于( )
A.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力量很小
B.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C.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D.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解析:从1947年开始的战略反攻,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故选C项。
答案:C
6.下表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阶段
作战力量
进攻目标
中共中央军委批示
第一
阶段
苏北
兵团
淮阴、淮安、
宝应、高邮
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
第二
阶段
三个
纵队
海州、
连云港
在徐州附近歼灭
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涉及鲁西南、苏北、淮北等地,故C项正确。
答案:C
7.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解析:“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是1946年。日本在1945年已经投降,A、C两项时间上不符合;当时中国不会为军事技术更加强大的美苏培训人员,B项也不正确。1946年是中国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期,国民党准备发动内战,故D项正确。
答案:D
8.重庆谈判前,蒋介石对国民党要员提出了与中国共产党谈判的总体原则,即通过谈判使“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表明蒋介石( )
A.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
B.满足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C.以政治民主化换取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
D.借口中国共产党军事威胁拖延民主进程
解析:根据材料“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蒋介石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故A项正确。
答案:A
9.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会晤毛泽东,提出了谈判的原则是“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这一原则的实质是( )
A.欺骗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
B.承认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C.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D.引诱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解析:蒋介石提出“军令、政令之统一”是出于其真实的目的,本质是要坚持国民党专政独裁统治。故选C项。
答案:C
10.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5年,他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解析: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故C项正确。
答案:C
11.1947年12月16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发表陈毅的《反攻形势》诗:“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这说明了( )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已成定局
B.国民政府在政治上陷入孤立
C.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
D.民主政府成立的条件成熟
解析: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并未成为定局,当时的土地改革主要在解放区开展,在没有打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背景下,民主政府成立的条件不能说“成熟”。1947年12月,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实面目逐渐暴露,政治上陷入孤立,故B项正确。
答案:B
12.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当时人民提出“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的口号。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农业基础良好
B.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人民被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解析:题干信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不能说明农业基础良好,故A项错误;“耕者有其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是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发生在淮海战役之后,故C项错误;D项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B
13.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
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B
14.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做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
A.展开战略进攻 B.发动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解析:渡江战役发起的时间是1949年4月,作战区域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一带,故D项正确。
答案:D
15.“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且难能可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段材料叙述的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次战役使得北平和平解放,并使得大量的文物完好地保存下来,故C项正确。
答案:C
16.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
D.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解析: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3月,且金陵是南京的旧称,故B项正确。
答案:B
17.1944年,毛泽东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总结李自成起义教训的著述)印成单行本作为中国共产党整风文件;1949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
A.吸取农民政权迅速败亡的教训
B.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C.体现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党风建设
D.建立预防腐败的机制
答案:C
18.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文中“胜利”指( )
A.抗日战争胜利
B.战略决战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三大改造完成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大规模的森林及水利工程不能分配者由政府管理。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同时,起草一个党内决议,由中央公布。
——《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
工委的复示》(1947年9月6日)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举例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2)材料二中“它的事业”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参考答案:(1)经济上:在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军事上: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事业:反帝反封建。说明: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摘编自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做了怎样的努力?这一努力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
参考答案:(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2)努力:①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特点:①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②各阶级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③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呈现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启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派
成立时间
政治主张
三民主
义同志
联合会
1945年10月
国民党应立即自动结束党治,建立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
中国民主
建国会
1945年12月
通过政治民主化达到军队国家化,反对以武力干涉人民的政治活动
中国民主
促进会
1945年12月
立即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还政于民、停止内战、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制定适应时代的建国大纲
九三学社
1946年5月
促进民主政治之实现,争取人民之基本自由,国共两党的军队立即无条件停战,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问题
——根据聂家华、刘洪森的《中国近代史纲》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提取一项有关中国民主党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示例:
信息:都主张促进中国的和平、民主。
分析说明:抗日战争结束后,和平、民主成为中国人民的基本政治追求。面对国内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国各种政治势力纷纷建立政党,他们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要求实现和平、民主。各民主党派的主张反映出抗战结束后中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也体现了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