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3.5 体温的控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导学——3.5 体温的控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9-20 20: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3.5 体温的控制
点击要点
1.人的体温保持在________左右。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________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________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2.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生理过程 的结果。
3.在________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___。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___。寒冷时,________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4.散热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________。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 ________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________,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温度高时,血管________,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 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5.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从而________困难,会出现________现象。
6.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________来调节和控制的。
课堂讲练
例1 当环境温度达到37℃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 )
A.皮肤血管扩张,血液散热
B.皮肤散热
C.皮肤血管收缩,血液散热
D.汗液蒸发散热
巩固训练1 在气温37℃的环境中,下列情况更容易使人中暑的是( )
A.无风干燥的沙漠
B.充满水蒸气的车间
C.有风湿润的麦田
D.高层建筑物的顶部
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
1.皮肤对保持人的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夏天天热时( )
A. 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
B.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
C.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
D.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2.测量人体体温通常不在什么部位 ( )
A. 鼻腔 B.口腔
C.腋窝 D.直肠
3.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恒定主要靠( )
A.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多,皮肤温度高
B.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少,皮肤温度降低
C.肌肉不自主地颤抖
D.B和C两项都是
4.有关人体在寒冷环境中防止体温下降的适应性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皮肤血管多数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
B.皮肤散热增加
C.汗液分泌减少,甚至不分泌
D.骨骼肌出现“战栗”
5.同学们坐在教室内听课学习,生命活动所需的热能主要来源于( )
A.内脏 B.骨骼肌
C.大脑 D.皮肤
6.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冬眠的根本原因是( )
A.因为怕冷 B.食物不足
C.气候干燥 D.体温不恒定
7.下列有关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腋窝温度最高
B.测量人体温度最方便的是将体温计直接置于皮肤上
C.正常人体不同部位测得体温一定相同
D.正常人体体温不是固定不变的
8.夏季,在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一般要多喝些( )
A.白开水 B.淡的盐开水
C.冰糖水 D.酒精饮料
9.控制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0.早产儿出生后,往往被安置在育婴箱中监护,这主要是由于( )
A.早产儿质量较轻,体质较差
B.早产儿从母体获取的养料不够多
C.避免被细菌感染
D.体温调节机构发育不完善
二、填空题
11.人在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于________,而在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于________,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________散发出去的,而在炎夏、气温超过体表温度时,________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12.有很多同学有过这样的体验:刚刚进行剧烈运动后,脸就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________产生大量热,从而使脸部皮肤中的________舒张,________增多,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这一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
13.人体之所以能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使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三、分析说明题
14.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 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l5℃快速上升至45℃。这个温度维持了50min,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l5℃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血液流量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
(2)在A时刻皮肤血管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班习题精选
1.发热对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下面对发热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发热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
B.在许多急性病中,发热往往预示人体有良好的生理反应能力
C.一定限度内的发热对人体有益
D.体温升高会增加消耗人体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2.在初冬季节,寒带地区的哺乳动物都会换上一身厚重的冬装,以抵御冬季的严寒。动物这种厚重的体毛能防御严寒的原因是( )
A.能减少热的传导和辐射
B.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C.能减少热的对流和辐射
D.能减少热的对流和传导
3.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能保持体温恒定的主要意义是( )
A. 使体内产生更多的热量
B.增强体内运输氧气的能力
C.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
4.骆驼在沙漠中,白天体温能升高到41℃;晚上最多能将体温降至34℃。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分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隔天白天的酷热。下列理由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①白天升高体温可增加出汗量
②白天的体温高,能减少身体内用于散热的水分量
③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水分
④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到骆驼白天可到达的温度
⑤骆驼身上的毛能阻隔外界的热,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液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⑥骨骼肌战栗
A. ①④⑤⑥ B. ①②③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6.人的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A. 人体能通过骨骼肌和内脏不断产热
B.人体通过皮肤不断散发热量
C.人体能通过神经和体液控制机体的产热量
D.人体能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之维持相对平衡
7.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高温环境中,机体减少产热,减少散热
B.在低温环境中,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C.出汗时毛细血管舒展,毛细血管舒展时出汗
D.立毛肌舒展时才会出汗,立毛肌收缩时肯定不会出汗
8.下表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脑 16 1
内脏 56 8
肌肉 18 90
其他 10 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_______控制的。
(3)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且空气湿度很大时,人感觉闷热,有可能导致“中暑”。请解释人“中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一种可以使人体内热能增加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答案
3.5体温的控制
【点击要点】
1.37℃ 绝对不变 一定限度 2.产热 散热 保持动态平衡 3.安静 内脏 骨骼肌骨骼肌颤抖 4.直接散热 蒸发散热 温度差 血流量 收缩 扩张 汗液蒸发 5.散热 中暑 6.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课堂讲练】
例1 D思维点拨:当外界温度不太高时,人体主要依靠皮肤直接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此时人会多出汗,依靠汗液蒸发吸热将体内热量散出,如果空气湿度很大,汗液蒸发也很困难,此时人因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人体体温过高,将会出现“中暑”现象。
巩固训练l B
【跟踪演练】
1.D 2.A 3.D 4.B 5.A 6.D 7.D 8.B 9.C l0.D ll.内脏 骨骼肌 皮肤 汗液蒸发散热 12.骨骼肌 血管 皮肤血流量 13.产热 散热 14.(1)增大 (2)血管舒张 增大血流量,体表温度上升,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增多。
【提高班习题精选】
1.A 2.A 3.C 4.B 5.A 6.D 7.B 8.(1)内脏 (2)体温调节中枢 (3)汗液蒸发困难,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人体体温过高,出现“中暑”现象 (4)打寒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