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读后展示课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读后展示课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03 20:0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花带露雨,
夕拾成追忆
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复习课

《朝花夕拾》目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

一、读过留痕——内容知多少
1.《五猖会》中,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父亲让我背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
2.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_______玩耍。
3.《二十四孝图》中,______________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4.“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_______。
5.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_______一文中提及。
6.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7.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
8作者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叫__________,文章还说明了作者在仙台医专时的重要思想转变,即_________。

二、读后探究——文字走多远
①“身边之人”;
②“求学之路”;
③“传统之思”;
④“探究鲁迅”;
①“身边之人”主题篇目: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范爱农》
阿长
藤野先生
环节:梳理内容,填写表格
篇目
时间
地点
事件
人物形象
感情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范爱农》

篇目
时间
地点
事件
人物形象
感情
《阿长与<山海经>》
幼时
绍兴
“切切察察”的毛病阿长的睡相
新年的古怪仪式
阿长繁琐的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我”的隐鼠
为“我”买《山海经
平凡普通,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格,迷信无知,淳朴善良,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关心孩子的人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敬意
敬意消失
新的敬意
《藤野先生》
日本留学
仙台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了解裹脚
一位治学严谨、生活简朴、正直热忱、尊重科学、认真求实、没有民族偏见的好老师。
感激、怀念
《范爱农》
清末 革命前一年 革命爆发 革命失败
东京
绍兴
绍兴
绍兴
同乡会争执
酒楼叙旧
报馆案风波
范爱农之死
性情直爽、单纯的人。他做事勤奋,对革命抱有理想,落魄不得志,生活困窘。
因观点不同而冲突
因理想境遇相同而亲近
不舍、牵挂、担忧悲伤、自责
②“求学之路”主题篇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琐记》
《藤野先生》
环节一:我来理情节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就《朝花夕拾》这本书中,记录了鲁迅先生哪些地方的求学经历?
三味书屋——南京——日本仙台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鲁迅《鲁迅自传》
环节二:我来做探究
鲁迅先生去了那么多学堂学习,究竟有怎样的原因呢?请相关组同学分别展示以下活动内容的结果:
(1)跳读《琐记》第 11-16自然段,找寻鲁迅离开雷电学堂原因。
(2)跳读《琐记》 17-24自然段,找寻鲁迅离开矿路学堂原因。
(3)精读《藤野先生》在仙台求学部分,结合批注,探究鲁迅离开仙台医专的原因。
从那一回以后,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自序》
离开雷电学堂之因
离开矿路学堂之因
离开仙台医专之因
乌烟瘴气;
教学内容安排极不合理;
学生有等级之分;
学习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迷信。
内容无趣;教师懈怠迂腐;学无所获。
匿名信、看电影事件;
渴望寻求救国之道;
通过推文艺改变国人精神,拯救其思想。
在“小引”部分,作者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的多,但是我不能够。”大家如何解读这句话。
明确:因为年幼,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认识不清,难以记录,只好“朝花夕拾”,借此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看出来,不是所有的回忆都是美好的。
③“传统之思”主题篇目:
《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无常》
《五猖会》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4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圈画出作者对于《二十四孝图》的态度的文句,并说说作者对这本书以及里面的故事持怎样的态度。
3.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五猖会》相关的文章,说说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2020/9/30
环节一:小组认领阅读任务单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狗·猫·鼠》的主要内容:写出了作者对猫的仇视以及理由。
(2)《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写出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3)《无常》的主要内容: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4)《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
环节二:小组展示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2020/9/30
2.圈画出作者对于《二十四孝图》的态度的文句,并说说作者对这本书以及里面的故事持怎样的态度。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作者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宣扬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3.根据《五猖会》相关的文章,说说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2020/9/30
温馨的回忆: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理性的批判: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④“探究鲁迅”主题
(一)童年鲁迅
请用如下句式表述:
“童年鲁迅是《 》中那个 的 的孩子” 。
第一空填篇名,
第二空填事件,
第三空填性格。
例如:1.童年鲁 迅是《 》中那个 的 的孩子。
狗·猫·鼠
收养小隐鼠
善良
2.童年鲁 迅是《 》中那个 的 的孩子。
阿长与<山海经>
渴望看《 山海经 》
单纯
3.童年鲁 迅是《 》中那个 的 的孩子。
五猖会
渴望看五猖会却被逼背书
柔弱
4.童年鲁 迅是《 》中那个 的 的孩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玩昆虫、拔何首乌、听传说、雪地捕鸟
快乐
鲁迅访谈录
问题一:
童年时代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问题二:
青年时代你为何要弃医从文?
问题三:
你写的文章想发挥什么作用?
(二)青年鲁迅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灵台:(书面语)心灵。神矢:爱神的箭。 故园:祖国。荃quán
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荐: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
这首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这是他言志的宣言。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理由不爱她。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
百家点评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
——毛泽东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怀鲁迅》郁达夫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我”心中的鲁迅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和 ⑤ ,令人回味无穷。
《狗·猫·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五猖会》
《无常》
深沉的情感
理性的批判
请你为初一新生写《朝花夕拾》的推荐词
三:忆读回味——做中国文化的传承者
同学们,通过《朝花夕拾》散文集的阅读,我们一起重新认识了一个率性而温情的,情趣盎然而顽强坚硬的鲁迅。让我们也学习鲁迅先生,在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细细去品味,慢慢去感悟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吧!
教师结语:
求学之路崎岖,
让名著为我们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