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图形初步认识 第十课时 4.3.3余角与补角(一)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图形初步认识 第十课时 4.3.3余角与补角(一)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9-20 21:3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10课时 4.3.3余角与补角(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角,补角的概念.理解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具体问题。
发展性目标 1. 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探究余角、补角的概念、性质及应用.2. 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有理的表达能力。
融通性目标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的建立,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异端,从中体会最优化的数学思想价值
重点 余角、补角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 余角、补角性质的应用。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的内容和目的
活动1阅读课本P141-P142的内容,预习新知识活动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余角与补角的概念活动3余角与补角的性质活动4例题讲解,能力提升活动5 总结,作业布置 让学生课前预习,主要是通过看书可以提前了解新知识的内容,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这个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下进行对书本的自学。 利用意大利比萨斜塔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问题:从图片中把地面,塔都可以抽象成什么平面图形? 让学生根据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用文字叙述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并尝试用几何语言表述它们的定义。 通过文字题,让学生先思考和讨论两个角是否相等,然后用几何语言表述自己的结论。通过图形题以及文字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方法
教学设计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阅读课本P141-P142的内容 让学生课前预习,主要是通过看书可以提前了解新知识的内容,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这个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下进行对书本的自学。
【活动2】观看意大利比萨斜塔图片PPT对图片中抽象出的两个角进行动态演示每个知识点配套一个练习【活动3】 1. 的余角的补角°45°62°23’2.若与互余,与互余,=,与相等吗?3.已知°的余角是___,与的大小关系?4. 若与互补,与互补,=,与相等吗?【活动4】例题1与互余的角是___;与互余的角是___;与互余的角是___;与互补的角是___;例题2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活动5】总结课堂上的差异评价 1)介绍比萨斜塔著名的缘由2)提出问题:通常的建筑与地面是保持什么关系?现在把地面可以抽象成什么平面图形?塔呢?(教师在黑板板图)让学生阐述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并尝试用几何语言表述图中给出的角,哪些是互为余角(补角)?让学生快速回答同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思考:同一个角的补角与余角有什么关系?(1)学生能否理解题意。(2)针对自己的结论,能否师用正确的几何语言阐述。老师在分析的时候重视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大胆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说出依据;第4个小问让学生学会数学转化思想,体会找的补角要转化找的补角.针对考点设计的一道计算题作为例题讲解让学生畅谈(1)这节课,我学会了…(2)我感受最深的是…(3)我想我将会…题目分为选择、填空与解答题学生利用5分钟先独立做答,教师参与评价 从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动态的演示目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角的定义目的让学生习惯文字描述与几何语言的转化,正确地使用规范的几何语言。练习的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进行角的加减运算能力,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从中总结出余角与补角的性质,锻炼学生正确使用几何语言。例题1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余角与补角性质的认识与理解.例2,对余角补角的概念的应用,方程思想目的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从学生的作答过程中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