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声的利用》 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声的利用》 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2 21:5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声的利用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扬声器播放的音乐使烛焰晃动
B.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
D.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2.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3.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B.蝙蝠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飞虫的位置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C.“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D.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5.以下各组中全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
B.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C.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
D.“B“超探病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
B.“声呐”主要利用了回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B超”是利用了次声波穿透力强的特点
7.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8.下列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食物
B.医生用超声波检查病人身体
C.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D.利用超声波治疗胆结石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们可以听到次声波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D.超声波清洗牙齿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10.下列关于声的利用实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觅食
B.倒车雷达
C.医生用B超查病
D.超声波清洗眼镜
11.一般说来,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减弱声音的反射
D.为了美观好看
12.在房间里讲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房间里不能产生回声
B.墙壁反射的回声从门口跑掉了
C.回声太小,人耳不容易听到
D.房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
13.在教室里听不到说话的回声,原因是(  )
A.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B.回声被学生挡住
C.教室里没有回声
D.声音分散传出去,回声太小听不见
14.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应(  )
A.大于
34m
B.大于
17m
C.等于
17m
D.等于
34m
15.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倒车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的过程中,会应用到下列物理知识中的哪几项①声的反射②超声波③声波可以传递信息④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
A.只有③
B.只有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④
二.计算题
16.小明对着山崖喊了一声,3秒钟后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山崖多少米?(声音在当时空气中的速度为343m/s)
17.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在碰到昆虫后会被反射回来,从蝙蝠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为0.04s。求昆虫离蝙蝠多远?(超声波传播的速度按340m/s计算)
18.在汽车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鸣笛一声,6s后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设当时气温为15摄氏度)
问:(1)司机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多远?
19.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面山崖440m处鸣笛,经过2.5s后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求:
(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汽车的行驶速度。
20.一辆汽车以1.2km/min的速度匀速向一山崖驶近,途中鸣了一声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问:
(1)1.2km/min合多少m/s?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A。
3.
A。
4.
D。
5.
D。
6.
D。
7.
B。
8.
D。
9.
B。
10.
D。
11.
C。
12.
D。
13.
A。
14.
B。
15.
C。
二.计算题
16.解: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3s=1.5s,
由v=可知,小明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vt=343m/s×1.5s=514.5m。
答:小明离山崖的距离是514.5m。
17.解:
声波到达昆虫的时间:
t=×0.04s=0.02s,
由v=可得,蝙蝠与昆虫之间的距离
s=vt=340m/s×0.02s=6.8m。
答:昆虫离蝙蝠6.8m。
18.解:(1)由速度公式得,在t=6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15m/s×6s=9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6s=204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有:2s=s1+s2,
所以,s===1065m;
(2)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s′=s﹣s1=1065m﹣90m=975m。
答:(1)司机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为1065m;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975m。
19.解:(1)汽车与鸣笛声的传播时间:t车=t声=2.5s,
由v=得,鸣笛声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声=340m/s×2.5s=850m;
(2)由题意可知,s总=s车+s声=880m,
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s总﹣s声=880m﹣850m=30m,
(3)汽车的速度:v车===12m/s
答:(1)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回驾驶员耳中,通过的路程为850m。
(2)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0m。
(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2m/s。
20.解:(1)因为1km=1000m,1min=60s,
所以,v=1.2km/min===20m/s;
(2)由v=可得,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v车t=20m/s×2s=40m,
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2s=680m,
因司机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等于与声音传播距离减去汽车行驶距离后的一半,
所以,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
s=(s声﹣s车)=×(680m﹣40m)=320m。
答:(1)1.2km/min合20m/s;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3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