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地成长历程,是一个小小少年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源自家景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孤独。
“孤独”可以说是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一种情愫,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之中的孩子们不是缺少孤独而是缺少感悟。因此我在教学前,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以一首感悟“孤独”的小诗为导言拟定了这样的思路:一、整体感知,理解孤独。二、品读课文,感悟孤独。三、联系自身,畅谈孤独。“板块一”通过情节概述、分拟要点、情景仿写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孤独之旅”,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板块二”
通过品读课文,关注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引领学生走进“孤独”,体验主人公的孤独,体会成长的艰辛与疼痛。“板块三”则引导学生赏析语言理解“孤独”。“板块四”则启发学生关注自我,畅谈人生感悟,敢于面对孤独,并在孤独中收获成长、勇气和思想。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清晰且洋溢着淡淡的诗意,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对文本、对孤独有了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收获还不少。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学生对文本有真“感受”,真“体验”,一定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取极为珍贵的对文本的第一感受和体验。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本来就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的。这也和《语文课程标准》所建议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相一致。因此我以为任何问题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的体验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但囿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我只能将第三板块的阅读放置课外,而第二板块中采取了两种阅读方式:精读和赏读,使学生对孤独的感悟落到实处,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深入。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步骤过于紧凑,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是显得太少,甚至有些学生想回答都没有给予机会。做老师的,还是不能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挥洒,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因为这一课只计划用一课时完成,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本文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很多值得一“赏”,尤其是结尾那激动人心的语言描写,但为了教学程序的有条不紊和教学主题的鲜明突出,我放弃了这些精彩描写。
这节课还存在不少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课堂上创设情景还不够,也因为“孤独”的话题过于严肃,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永远告诫自己: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教学才会相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2张PPT)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上
曹文轩
第四单元
第16课
孤独之旅
新知导入
同学们,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体会小说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3、理解“孤独之旅”的深刻含义。
4、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体会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1991年,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年,推出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2017年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7年12月,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9章,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经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学习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预习检查
嬉闹(
)
稠密(
)
雍(
)
掺杂(
)
胆怯(
)
撅断(
)
空旷(
)
觅食(
)
撩逗(
)
炊烟(
)
戳破(
)
旧茬(
)
镰刀(
)
驱除(
)
逃窜(
)
给予(
)
凹地(
)
轩(
)
xī
chóu
yōnɡ
chān
qiè
juē
kuànɡ
mì
liáo
chuō
chá
chuī
qū
cuàn
lián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jǐ
yǔ
āo
xuān
多音字
(
)撩逗
(
)撩些水
liáo
liāo
(
)扎成把
(
)挣扎
zā
zhá
(
)扎针
zhā
撩
扎
预习检查
多音字
(
)落下
(
)落在后面
luò
là
(
)嚼着
(
)咀嚼
jiáo
jué
(
)大大落落
luō
(
)倒嚼
jiào
落
嚼
(
)落价
lào
预习检查
形近字
chuō(
)破
姓zhái(
)
(
)kōu门
ǒu(
)心沥血
戳
翟
抠
呕
杀lù
(
)
戮
ōu(
)歌
讴
òu(
)气
怄
òu(
)麻
沤
预习检查
形近字
纯cuì(
)
cuì(
)火
(
)liáo逗
官liáo(
)
粹
淬
撩
僚
粉suì(
)
碎
liáo(
)亮
嘹
liáo(
)草
潦
liáo(
)绕
缭
荟cuì(
)
萃
憔cuì(
)
悴
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
眺望:
厚实:
嬉闹:
撩逗:
驱除:
乖巧:
家底:
从高处往远处看。
丰富,富裕。
嬉笑打闹。
挑逗,招惹。
赶走,除掉。
(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
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预习检查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浩浩荡荡】:
【歇斯底里】: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形容水势广阔浩大。或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文中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寻常。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请说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杜小康、杜雍和
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
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
情节
远离家乡,孤独偏僻的芦苇荡
整体感知
开端(1)───
发展(2-27)
───
高潮(28-49)
───
结局(50-52)
───
2、本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各是什么?你能提炼出来吗?
───陷入孤独之境
───不堪孤独之苦
───承受孤独之艰
───享受孤独之味
芦苇荡阔感受放鸭
家败辍学随父放鸭
暴风雨狂寻找鸭群
鸭子长大小康成熟
第一部分,无奈的选择
第二部分,茫茫赶鸭路
第三部分,无情暴风雨
第四部分,鸭子长大了
整体感知
3、你能试着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吗?
合作探究
1、本文的题目是“孤独之旅”,请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填写下面的表格。说说这些变化表明了什么?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住一段时间后
经历暴风雨后
第7段: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茫然、恐惧
第5段: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合作探究
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害怕、胆怯
合作探究
第28段: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孤
独
合作探究
第33段: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不再恐慌
合作探究
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长大、坚强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本文的题目是“孤独之旅”,请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填写下面的表格。说说这些变化表明了什么?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住一段时间后
经历暴风雨后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孤独
不再忽然地恐慌
坚强、长大
成
熟
刚刚出发时:
到达芦荡时:
成
长
之
旅
心理变化过程:
芦荡安顿后:
住段时间后:
雨后天晴时:
不成熟
杜小康
茫然、恐惧
害怕、胆怯
孤独、单调
不再忽然地恐慌
长大、坚强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我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我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明确:环境描写及语言描写。
眼前的环境营造了一种迷茫而陌生的氛围,“我”离熟悉的油麻地越来越远,内心充满抗拒和孤独,甚至请求父亲让“我”回家。
2、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杜小康的“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做上批注,然后分享交流。
合作探究
明确:神态描写及动作描写。
父亲内心十分沉重,虽然不忍心,但是依然坚决地前行,面对父亲的漠视,“我”感到十分孤独。
(2)父亲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我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2、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杜小康的“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做上批注,然后分享交流。
合作探究
(3)当我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我害怕了——这是我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我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
明确:环境描写。
面对眼前无边无际的芦苇荡,“我”产生了害怕现实、害怕孤独的感觉。
2、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杜小康的“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做上批注,然后分享交流。
合作探究
(1)后来,我和父亲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明确:“我”和父亲已经学会适应现实环境,面对孤独。
3、当知道“孤独”不可避免的时候,“我”是如何面对孤独的?请结合具体的语段谈谈。
合作探究
3、当知道“孤独”不可避免的时候,“我”是如何面对孤独的?请结合具体的语段谈谈。
(2)我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我居然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我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我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明确: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感到辛酸,但是并不悲哀,表明此时的自己已经接受现实变得坚强。
合作探究
3、当知道“孤独”不可避免的时候,“我”是如何面对孤独的?请结合具体的语段谈谈。
(3)我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我没有哭。我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明确:“我”经过了风雨的考验,在困境中磨练了自己,终于敢于面对现实,并勇敢地战胜了自然界和人生中的风雨,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强了。
合作探究
4、你觉得文中杜小康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孤独”?
离乡背井的孤独
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
前途迷茫与未知的孤独
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
寂寞痛苦
恐惧
磨难
孤独
合作探究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他是一个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委屈不怨天尤人,遭到挫折不颓唐,积极地面对一切挑战的坚强的孩子。
5、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说文中的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鸭
群
临睡时心理动作和神态
呈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
[被赶着]
真正的鸭
[无家的漂流者]
[团团围住小船]
[插
拔
重新放]
羽毛:鲜亮
稠密
公鸭蓝羽紫羽:犹如软缎
[恐惧]
[不情愿]
一路觅食,有时朝天空叫几声
[漂亮]
[长大]
[寂寞]
衬托
杜小康
6、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6、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鸭
群
无家的飘游者——长成真正的鸭
其恐惧感衬托主人公的恐慌。它们长大,衬托主人的成长过程。
合作探究
6、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1)烘托人物的心情
①如第13自然段: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唯一炊烟。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远。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此时,热气与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
明确:渲染孤寂的气氛,用“唯一的炊烟”烘托杜小康父子孤独的心情。
合作探究
6、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②如第21段“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把“芦苇”比作“浪潮”,把“芦荡”比作“大山”,写出了芦荡的宽广厚重。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加真切,生动地表现了陌生环境带给杜小康的压抑、沉重、胆怯的心理。
合作探究
③如第24自然段: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如第25自然段: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时,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
通过嗅觉和视觉写芦苇荡的美丽夜景,烘托杜小康渐渐平静的心情。
6、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6、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第36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前面三个“黑”字都是实指,后一个“黑”字是虚指。渲染了暴风雨来临时的紧张气氛,目的就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环境(恶劣的天气、密密的芦苇)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杜小康的长大成熟作铺垫。烘托了杜小康找鸭的艰难和坚强、勇敢的性格,表达主人公在风雨中成长的主旨。
合作探究
这段环境描写与前文暴风雨来临时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雨过天晴,天空格外的蓝,月亮也特别明亮。
这种美好的景色,恰恰衬托出主人公经历了暴风雨洗礼后,那种轻松、喜悦和平静的心情,从而突出表现了杜小康从此变得对生活更加热爱了,面对生活的考验他更加坚强了。
6、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如第47段: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那么大,还没有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合作探究
7、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鸭群”: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合作探究
明确:这几句话运用了四个短句,可看出杜小康的惊喜之感。他期盼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他可以上学了。说明杜小康们的艰辛付出最终有了收获。
8、“蛋!爸!鸭蛋!鸭下蛋了!”大家觉得这几句话曹文轩写得好不好呢?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惊喜之情的?
合作探究
9、
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结尾用鸭的下蛋来形象地暗示杜小康在经受孤独的磨砺后终于长大了,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同时,父亲的这一句话意蕴丰富,含有期盼与喜悦,还有回忆过去时的心悸。
明确:示例一:我认为这篇小说体现了人的力量:人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并且使自己在与困难的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
示例二:我认为这篇小说启示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战胜了自己,就能战胜一切。
示例三:我觉得,困难是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遭遇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绝不能逃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战胜困难,同时也会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拥有一份自豪感与成长感。
1、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感悟?(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全班共同交流)
拓展延伸
①司马迁接收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摧残。为了尽早完成《史记》这部史书,司马迁夜以继日地忘我写作,几乎断绝了一切往来应酬;
②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宏篇巨著《红楼梦》;
③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的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完成让世人惊叹的九部交响曲。
2、“孤独”是一种心灵净化,有许多名人都是在这种净化中完成了惊世之作。你能举出几例吗?
拓展延伸
3、“孤独是人生成长中的必修课,没有痛苦的成长是不可能的。”你的生活中有过“孤独”的经历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并谈谈你经历了这次孤独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拓展延伸
4、成长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成长中凝聚烦恼和忧虑;成长中凝聚向往和期盼,怒放的生命在等待着你,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怒放的生命》请欣赏。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
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
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象飞翔在辽阔天空
就象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
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象矗立在彩虹之颠
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
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
拓展延伸
小结:同学们,人生之路,漫长而艰辛,每个人都要独自走过,生活中不只有黑暗,还有灿烂的阳光。
这样的歌声抚弄我们的心扉,仿佛潜入心灵上的朋友,让我们享受孤独,坚持生活中不灭的梦想,老师相信:你的生命也会超越平凡,就象这一抹骄阳一样,如花怒放,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课堂小结
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抠出(kōu)
旧茬(chá)
给予(gěi)
戳破(chuō)
B.驱除(qū)
咀嚼(jué)
急促(cù)
羽绒(nóng)
C.万顷(qǐng)
掺杂(cān)
觅食(mì)
嬉闹(xī)
D.稠密(chóu)
撩逗(liáo)
狗吠(fèi)
胆怯(qiè)
课堂检测
A项,“给”应读“jǐ”;B项,“绒”应读“róng”;C项,“掺”应读“chān”。
D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竞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翻境地里。
B.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知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C.前行是纯粹的。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粱……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A项,“竞”应为“竟”,“翻”应为“番”;B项,“知”应为“之”;D项,“粱”应为“梁”。
C
课堂检测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杜小康终于有了倦意,躺到船舱里的席子上。(
)
(2)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
)
(3)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
)
(4)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
动作描写
环境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开端:失学去放鸭——无奈
发展
结局:鸭子下蛋——惊喜
离开油麻地——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害怕、胆怯
成长之旅
高潮
安顿之后——孤寂、不再恐慌
雨夜找鸭——长大、坚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体会小说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3、理解“孤独之旅”的深刻含义。
4、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体会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体会小说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3、理解“孤独之旅”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体会小说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2、理解“孤独之旅”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1991年,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年,推出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2017年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7年12月,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2、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9章,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经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学习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3、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轩(xuān)
嬉闹(xī)
凹地(āo)
雍(yōnɡ)
掺杂(chān)
胆怯(qiè)
撅(juē)
给予(jǐ
yǔ)
觅食(mì)
撩逗(liáo)
4、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请说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明确: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杜小康、杜雍和
环境:远离家乡,孤独偏僻的芦苇荡
情景: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
2、本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各是什么?你能提炼出来吗?
明确:开端───写杜小康因家败辍学随父去放鸭
───陷入孤独之境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不堪孤独之苦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承受孤独之艰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享受孤独之味
3、你能试着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无奈的选择;
第二部分,茫茫赶鸭路;
第三部分,无情的暴风雨;
第四部分,鸭子长大了。
四、合作探究
1、本文的题目是“孤独之旅”,请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填写下面的表格。说说这些变化表明了什么?
明确:刚刚出发时
茫然、恐惧
不成熟
到达芦苇荡时
害怕、胆怯
↓
芦荡安顿后
孤独、单调
住一段时间后
不再忽然地恐慌
雨后天晴时
坚强、长大
成
熟
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过程,从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恐慌、孤独──不再忽然的恐慌起来──长大了、坚强了。
2、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杜小康的“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做上批注,然后分享交流。
(1)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我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我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明确:环境描写及语言描写。眼前的环境营造了一种迷茫而陌生的氛围,“我”离熟悉的油麻地越来越远,内心充满抗拒和孤独,甚至请求父亲让“我”回家。
(2)父亲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我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明确:神态描写及动作描写。父亲内心十分沉重,虽然不忍心,但是依然坚决地前行,面对父亲的漠视,“我”感到十分孤独。
(3)当我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我害怕了——这是我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我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
明确:环境描写。面对眼前无边无际的芦苇荡,“我”产生了害怕现实、害怕孤独的感觉。
3、
当知道“孤独”不可避免的时候,“我”是如何面对孤独的?请结合具体的语段谈谈。
(1)后来,我和父亲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明确:“我”和父亲已经学会适应现实环境,面对孤独。
(2)我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我居然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我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我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明确: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感到辛酸,但是并不悲哀,表明此时的自己已经接受现实变得坚强。
(3)我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我没有哭。我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明确:“我”经过了风雨的考验,在困境中磨练了自己,终于敢于面对现实,并勇敢地战胜了自然界和人生中的风雨,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强了。
4、
你觉得文中杜小康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孤独”?
明确:离乡背井的孤独
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
前途迷茫与未知的孤独
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
5、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说文中的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他是一个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委屈不怨天尤人,遭到挫折不颓唐,积极地面对一切挑战的坚强的孩子。
6、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明确:(1)烘托人物的心情
①如第21段“傍晚……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种环境给人极大的压力,一个“涌”字、一个“围”字足以烘托杜小康胆怯的心理。
②如33段“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面对……,再面对这一缕炊烟。”景物不再那样显得死气沉沉、陌生,有了些灵性的东西。所以,杜小康的心“就不再忽然的恐慌起来”。
③还有第47段“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这样的景物当然会使杜小康心情轻松、愉悦,加上鸭又找到了,他欣慰,他显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第36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渲染了暴风雨来临时的紧张气氛,烘托杜小康找鸭的艰难,为下文杜小康的长大成熟作铺垫。这种环境还能为杜小康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使他变得勇敢、坚强。
小结:暴风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壮大了发展了的杜小康,他勇敢,坚强,冷静,有责任心,他面对孤独已不再逃离,他勇敢地直面,并且后来甚至似乎开始享受孤独了。于是,他所有的感官都复苏了。
7、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明确:“鸭群”: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8、“蛋!爸!鸭蛋!鸭下蛋了!”大家觉得这几句话曹文轩写得好不好呢?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惊喜之情的?
明确:这几句话运用了四个短句,可看出杜小康的惊喜之感。他期盼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他可以上学了。说明杜小康们的艰辛付出最终有了收获。
9、
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结尾用鸭的下蛋来形象地暗示杜小康在经受孤独的磨砺后终于长大了,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同时,父亲的这一句话意蕴丰富,含有期盼与喜悦,还有回忆过去时的心悸。
五、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感悟?(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全班共同交流)
明确:示例一:我认为这篇小说体现了人的力量:人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并且使自己在与困难的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
示例二:我认为这篇小说启示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战胜了自己,就能战胜一切。
示例三:我觉得,困难是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遭遇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绝不能逃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战胜困难,同时也会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拥有一份自豪感与成长感。
2、“孤独”是一种心灵净化,有许多名人都是在这种净化中完成了惊世之作。你能举出几例吗?
司马迁接收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摧残。为了尽早完成《史记》这部史书,司马迁夜以继日地忘我写作,几乎断绝了一切往来应酬;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宏篇巨著《红楼梦》;
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完成让世人惊叹的九部交响曲;
居里夫人,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
3、“孤独是人生成长中的必修课,没有痛苦的成长是不可能的。”你的生活中有过“孤独”的经历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并谈谈你经历了这次孤独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4、成长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成长中凝聚烦恼和忧虑;成长中凝聚向往和期盼,怒放的生命在等待着你,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怒放的生命》请欣赏。
课堂小结:同学们,人生之路,漫长而艰辛,每个人都要独自走过,生活中不只有黑暗,还有灿烂的阳光。
这样的歌声抚弄我们的心扉,仿佛潜入心灵上的朋友,让我们享受孤独,坚持生活中不灭的梦想,老师相信:你的生命也会超越平凡,就象这一抹骄阳一样,如花怒放,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附:怒放的生命
汪峰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
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
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象飞翔在辽阔天空
就象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
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象飞翔在辽阔天空
就象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象矗立在彩虹之颠
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
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
六、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抠出(kōu)
旧茬(chá)
给予(gěi)
戳破(chuō)
B.驱除(qū)
咀嚼(jué)
急促(cù)
羽绒(nóng)
C.万顷(qǐng)
掺杂(cān)
觅食(mì)
嬉闹(xī)
D.稠密(chóu)
撩逗(liáo)
狗吠(fèi)
胆怯(qiè)
【答案】:D A项,“给”应读“jǐ”;B项,“绒”应读“róng”;C项,“掺”应读“chā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竞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翻境地里。
B.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知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C.前行是纯粹的。
D.熟悉的树木、村庄、桥粱……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答案】:C A项,“竞”应为“竟”,“翻”应为“番”;B项,“知”应为“之”;D项,“粱”应为“梁”。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杜小康终于有了倦意,躺到船舱里的席子上。
( )
(2)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 )
(3)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 )
(4)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
【答案】:(1)动作描写 (2)环境描写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七、板书设计
成长之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孤独之旅》同步练习(原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旧茬(chá)
眺望(tiào)
觅食(mì)
撅断(jué)
B.
撩逗(liáo)
肥硕(shuò)
戳破(chuō)
稠密(chóu)
C.
驱除(qū)
狗吠(fèi)
掺杂(chān)
给予(gěi)
D.
胆怯(qiè)
恶劣(liè)
空旷(kuàng)
纯碎(cu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眺望
胆怯
重叠
肥硕
B.
抠出
稠密
恶劣
镂空
C.
掺杂
驱除
折断
城垣
D.
恐慌
蓬松
潦亮
戮穿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B.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C.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D.杜小康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油麻地的孩子歇斯底里的读书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位于张家界大峡谷的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总长约430米,宽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全透明玻璃桥之一。
B.
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
D.
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5.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
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有压力和痛苦,____________。
①他们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个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
②因此,青少年还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张扬”,得到自我意识的强化。
③对青少年来说,观看动漫就是一种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
④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将主人公设定在与普通人群相近的状态,并让主人公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
A.③①④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①②④③
6.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B.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C.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D.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7.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
)
(2)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
(3)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
)
(4)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
8.某中学准备举行“走近曹文轩”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
今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我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9.成长中烦恼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样对待它。某校七(2)班正在开展“成长的烦恼”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材料研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道光帝流放到伊犁。他为国事而烦恼,可是天高地远,又是罪臣之身,难以解脱。于是,他将烦恼抛开,去干实事。他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主持修建了不少工程。等到完工时,皇帝又下诏重新起用他。
材料二: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后,遭到别人“自以为聪明”“他不可能成功”等冷嘲热讽。但他顶住了压力,凭借自己必胜的信心、超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最终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启发感受)仿照示例,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示例:烦恼是前进路上的羁绊,消除它,就能阔步前行。
仿写:烦恼是_____
__
____,消除它,___
______;
烦恼是____
____,消除它,_
______。?
(3)(观点辩论)一个九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
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就要趁早。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10.
选文第一节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11.
用横线画出写天气的一个比喻句。
12.
恶劣的天气下,鸭子有什么特点?
13.
选文中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
14.
怎样理解杜小康的举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15.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______
___
高潮
(2)_____
_____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16.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___
_____)→(____
____)→认同
17.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18.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9.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第16课
《孤独之旅》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旧茬(chá)
眺望(tiào)
觅食(mì)
撅断(jué)
B.
撩逗(liáo)
肥硕(shuò)
戳破(chuō)
稠密(chóu)
C.
驱除(qū)
狗吠(fèi)
掺杂(chān)
给予(gěi)
D.
胆怯(qiè)
恶劣(liè)
空旷(kuàng)
纯碎(cuì)
【答案】B
【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项中“撅”应读“juē”;C项中“给”应读“jǐ”;D项中“纯碎”应为“纯粹”。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眺望
胆怯
重叠
肥硕
B.
抠出
稠密
恶劣
镂空
C.
掺杂
驱除
折断
城垣
D.
恐慌
蓬松
潦亮
戮穿
【答案】D
【解析】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D“潦亮”应为“嘹亮”,“戮穿”应为“戳穿”。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B.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C.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D.杜小康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油麻地的孩子歇斯底里的读书声。
【答案】D
【解析】A.一落千丈:形容地位、境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使用正确;B.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使用正确;C.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使用正确;D.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含贬义,不符合语境;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位于张家界大峡谷的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总长约430米,宽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全透明玻璃桥之一。
B.
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
D.
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应该删去“之一”;B项不合逻辑,应该删掉三个“不可”;D项介词使用不当。
应删去“由于”或“使”。故选C。
【点睛】一般来说,语病类题目都存在以下的做题技巧:1.
先找语句主干,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妥当。从汉语语法角度来说,一个完整的句子,都由主语、谓语、宾语这几个最重要的成分组成。要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有语病,首先要检查主谓宾是否完整,或者是否搭配妥当。2.
看主谓宾的修饰词语。修饰性词语增加了语句的丰富度,能细腻且准确的表达说话者的意思,但有时候,由于修饰不当,会出现严重的错误。做题时,在检查完主谓宾是否完整以及匹配后,应当检查主谓宾的修饰词语是搭配否妥当。3.
检查连词是否用的恰当。连词的使用使句子的节奏更加紧密,使表达更得力,但是不当,或者错误的使用就会产生语病。4.查看语句逻辑关系是否存在错误。逻辑关系错误,是语句本质上的错误,而非语法类的错误。5.考察否定词的运用是否符合句子原有意思。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5.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
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有压力和痛苦,____________。
①他们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个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
②因此,青少年还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张扬”,得到自我意识的强化。
③对青少年来说,观看动漫就是一种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
④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将主人公设定在与普通人群相近的状态,并让主人公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
A.③①④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①②④③
【答案】A
【解析】首先通读所有语句,寻找中心句。③提出了一个观点,可作为第一句;①以“动漫”为中心词展开叙述,紧接上句意思,可作为第二句;④句的分析中有“获得成功”,与②句中的总结契合,且②句中的“因此”一词是总结句的标志。
6.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B.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C.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D.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答案】A
【解析】B.对比C.拟人D.夸张、拟人
7.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
)
(2)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
(3)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
)
(4)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
【答案】(1)环境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1)环境描写
标志性词语“芦苇、空气”
(2)神态描写
标志性词语“胆怯”
(3)动作描写
标志性词语“拨、割破”
(4)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标志性词语“回头、说”
8.某中学准备举行“走近曹文轩”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
今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我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答案】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盲目推崇外国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言外之意就是“话里暗含着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领域和特定场合下经常用到的一种说话方式。理解言外之意的实质是考查学生对特定语境中的词义、句意的把握。本题不难,语境明确,易于理解。“中国的灯火”言外之意是“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洋烛”指“外国作品”,据此作答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
9.成长中烦恼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怎样对待它。某校七(2)班正在开展“成长的烦恼”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1)(材料研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道光帝流放到伊犁。他为国事而烦恼,可是天高地远,又是罪臣之身,难以解脱。于是,他将烦恼抛开,去干实事。他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主持修建了不少工程。等到完工时,皇帝又下诏重新起用他。
材料二:世界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后,遭到别人“自以为聪明”“他不可能成功”等冷嘲热讽。但他顶住了压力,凭借自己必胜的信心、超人的胆识,敏锐的洞察力,最终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启发感受)仿照示例,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示例:烦恼是前进路上的羁绊,消除它,就能阔步前行。
仿写:烦恼是_____
__
____,消除它,___
______;
烦恼是____
____,消除它,_
______。?
(3)(观点辩论)一个九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
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就要趁早。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示例: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面对烦恼,我们只有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能战胜烦恼,有所作为。
(2)
晴朗空中的阴霾
就能重见阳光
脚下鞋中的沙子
就能健步如飞
(3)示例:我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如题目中所说的九岁小男孩,他的正常的生活与学习都受到了干扰,这会让年龄过小的他无法承受压力而畏惧写作,扼杀他的天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他没有将媒体的关注当作压力,而是引以为豪,这又会助长他的骄傲情绪以及功利心,也会扭曲他的创作心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材料,找出二者的共同点,用简洁的语句表述。材料分别讲述了林则徐、比尔盖茨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烦恼而取得的光辉成就,我们可以由此得出结论: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战胜烦恼,有所作为。
(2)本题考查阅句子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用与例句相同的句式,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述烦恼与成功间的关系即可。如:烦恼是平静湖面上的浮萍,消除它,就能让湖面明净如镜。烦恼是晴朗天空中突然出现的阴霾,消除它,就能重见美好的阳光。
(3)本题考观点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题,两种观点都可以选择,关键在于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的理由。如果选择第一个观点,就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九岁男孩的例子来表述理由。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10.
选文第一节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11.
用横线画出写天气的一个比喻句。
12.
恶劣的天气下,鸭子有什么特点?
13.
选文中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
14.
怎样理解杜小康的举动?
【答案】10.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1.
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滚动过来。
12.
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13.
明写环境的恶劣,暗写杜小康所经受的精神磨难,推进了人物的成长历程。
14
答案示例:经过这次磨难,杜小康变得勇敢起来,坚强起来,在人生的道路上跨进了可喜的一步。
【解析】
10.阅读全文可知,前文写的是杜小康家庭发生了变故而失学,迫不得以而跟着父亲去放鸭而选文第一段写的是杜小康自己在放鸭时天气恶劣,所遭受的磨难,尤其是寻找失散的鸭子给自己带来的磨难和自己的成长体验长大了,坚强了,因此此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11.
此题不难找出一个描写天气比喻句,比喻拟人这类修辞,平时比较常见,就是注意找到的是描写“天气”的句子。
12.
仔细阅读文章,恶劣的天气下,杜雍和几乎晕倒在地上,杜小康朝一股鸭子追去,看到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13.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这里的环境就是为杜小康在寻找失散的鸭子给自己带来的磨难和自己的成长设置的背景,暗示杜小康长大了,坚强。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14.
鸭子还有十几只没找回来,杜雍和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但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摇头”“分头去找”说明了杜小康心里变化的经历,经过这次磨难,杜小康确实长大了,变得勇敢起来,坚强起来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15.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______
___
高潮
(2)_____
_____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16.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怀疑→(___
_____)→(____
____)→认同
17.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18.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9.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
【答案】15.(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16.理解关心(关爱、挂念)
17.“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为“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
18.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
19.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体现了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勇于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解析】
15.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1)空,可提取16段的“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一句整理答案。(2)空,可提取“‘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几句分析,概括为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16.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解答此题,从题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逐渐变化”可知,是在考查对“我”的情感变化的把握。熟读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情节并分析。文章中“我”开始看到小吴的样子觉得“形迹可疑”;在了解情况后,在知道小吴的身世和认老乡的标准后,“我”对小吴理解、同情;在小吴找到同县的老乡却不被人理解而很长时间不见时,“我”“心里有点儿挂念”;最后小吴与一对聋哑东北夫妇做老乡,“我”也加入其中,可以看出“我”对小吴的认同。最后用简洁的词语表述出来即可。
17.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是典型的神态描写。特别是其中的“汪”字,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此表情是因为“我”的理解而使他深受感动的表现。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小吴激动的状态。
18.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以及对表达人物心理的效果。解答此题,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晃”字可以明确运用了动作描写,然后结合中年男人不承认和小吴是老乡,结合具体的文句“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可以体会出小吴内心极度的失望、沮丧。
19.考查小说结尾有的妙处。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而最后却交了小吴作为老乡,出人意料的结局,产生了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生活中要勇于面对孤独,战胜孤独。
【点睛】
对小说的结局进行相应的推测或对小说的结局是否合理的探究,是小说常见的一种类型,答题时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对文章的情节注意分析伏笔和照应的关系,在前文的情节中或许对文章的结尾有所暗示;然后是人物的性格,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结局;还要考虑文章的主旨,根据作者的情感倾向分析故事的结局;周围的环境也可能对人物的命运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事件的结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