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借助生活经验了解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音调、音色的主要因素。
尝试根据乐音的特性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能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制作简单乐器。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
初步了解我国在声现象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乐音的三种特性
(2)探究乐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难点
(1)响度和音调的影响因素的区分
(2)从波形认识响度和音调两种声音的特性
3.教学用具准备
鼓、鼓槌、铁架台、乒乓球、发音齿轮、硬卡片、刻度尺、古筝模型、黄河大合唱和青藏高原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音频文件、示波器实验视频文件
4.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播放:黄河大合唱交响乐
引出:1.2乐音的特性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仔细聆听并谈对声音的感受。有的声音清脆嘹亮有的声音柔和纤细,有的高亢激昂,有的低沉飘逸。
播放音视频文件,创设聆听优美乐曲的情境,让学生直观而深切地感受到乐音有所不同,为引出课题和后续探究做好铺垫。
乐音的特性——响度
过渡:感受了刚才的乐曲,请大家共同来感受乐曲中的鼓声。
演示:教师用鼓槌以不同力度敲击鼓面
追问:如何判断鼓面振动情况?
利用铁架台和棉线系着乒乓球,让球轻触鼓面,敲击鼓面后,观察球被弹起的距离。
引导学生做出总结:1.声音的强弱叫响度。2.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延伸:声音的响度还与什么有关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播放实验视频:用示波器显示不同响度的声音的波形。
学生:说出鼓声的不同,并猜想鼓面的振动情况
学生:组内讨论,然后到台前交流展示自己的方案
学生:有人喊我的时候,如果离我较远则听到的声音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距离有关。
有的学生举出:医院里医生用的听诊器也可以增大响度。教师补充:这是减少了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了响度。
学生分组体验活动:
刻度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尺子力度
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振幅不同,响度也就不同。
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实验的方案,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学生总结得出响度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播放该实验视频,适时地使学生从波形角度认识了响度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深化了对该部分的理解
三、乐音的特性——音调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了解了什么是响度,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一首乐曲,感受响度的同时,也谈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发现。
播放:《青藏高原》乐曲,包含音调特别高的部分。
启发:你感到什么时候最难唱?是要求声音响度大而使你无法胜任,还是其他原因?
教师引导:实际上,声音还有高低之分,在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幻灯片投示:
声音低、沉、闷
—
音调低;
声音尖、细、脆
—
音调高
学生仔细聆听
学生思考作答:
有些地方我们唱不上去,
不是我们的声音响度足够大就能解决的。
而是声音太高了,也就是调子太高了。
学生分组体验活动:
刻度尺伸出桌面长度改变,拨动尺子力度不变
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也就不同。
学生在前一环节学习了声音的强弱——响度。随即播放一段音频又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接下来音调的学习做好铺垫。
由于学生不能够确切理解声音的高低。在这里教师运用形象直观的语言来描述,使抽象的物理内涵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活动:探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借助发音齿轮,某学生到台前用不同的速度转动齿轮,教师用卡片放在齿轮上,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并观察卡片振动的快慢。
学生自主总:1: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声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得出声源振动快慢影响音调高低,为接下来提升到声源振动的频率影响音调高低做好铺垫
四、乐音的特性——音色
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别是不同乐器演奏,听一听声音,辨一辨是哪种乐器在演奏?
启发:请问你是通过声音的响度还是音调辨别出来哪种乐器在演奏的?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音色与发音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学生:边听边说出乐器的名称
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作答:既不是响度也不是音调,而是乐音的第三种特性——音色
抛出新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领悟声音还有另一种新的特性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对这部分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自己先对本节课脉络做回想,随后同桌之间对照知识提纲分享自己的收获,集中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对照思维导图回顾问题可以在头脑里建构起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桌之间的分享交流促进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六、当堂学习评价
通过刚才的小结,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知识掌握的不错,那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
教师随机检查不同小组答题情况,给予相应的加分,计入课堂教学评价表格。
学生在学案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题
检测题有必做和选做,面向全体的同时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皆有所获
七、作业布置
1、课外探究:探究水杯的发声
2、完成课时作业相应问题
学生完成学案及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之间交流,学生老师之间交流
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