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1.1杠杆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1.1杠杆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3 16: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本节内容是杠杆的第2课时,是继第1课时认识杠杆及五要素、会画力臂等之后的延续。主要内容包括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对杠杆进行分类、会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等三方面。学生仅有的知识基础是二力平衡及力的三要素,之前的运动研究只是平动,本节课涉及到转动,由之前的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平衡状态延续到匀速转动,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延续到力臂。所以,本节内容是对“力与运动”知识的加深和拓展,也是第11章简单机械的开始,本节内容需注重与生活的关联,体现物理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本质。
【教学目标】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杠杆的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的原则。
会对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进行有效反思,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尝试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来自制铅笔或筷子杆秤,标出刻度并进行称量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环节中,由距离向力臂的过渡。
2.在自制杆秤实验过程中的小组合作精神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微课、ppt、实验报告、实验器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等、自制杆秤实验器材:铅笔或筷子、钩码、橡皮筋、刻度尺、水笔、细线、纸杯等)、苏科物理九年级上册教科书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蜡烛跷跷板
在黑暗的环境中点燃蜡烛,引导学生联想跷跷板游戏,本质是杠杆模型。
根据现象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能够玩起跷跷板?还越来越带劲?
教师设置悬念,引出课题。
学生好奇地观察
学生无从回答问题
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用熟悉的跷跷板引入课题
看似简单却又难以回答
引发学生的思考
激发学习欲望
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我们在八年级学过平衡状态,还记得平衡状态包括哪些吗?
对于我们的杠杆而言,它也有平衡状态,你觉得应该包括哪些呢?
杠杆的支点需要固定,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包括静止和匀速转动哦
视频播放,简介转动的方向是一个方向,来回往复的转动不是杠杆的平衡状态
板书:杠杆的平衡状态:静止和匀速转动
提问: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状态,你会选择静止还是匀速转动的模型?
探究影响杠杆的平衡环节(重点)
PPT展示跷跷板卡通图片
发现问题:怎样让这个跷跷板水平呢?
提问:影响杠杆的平衡有哪些因素呢?
教师板书:力、距离
PPT展示开门关门的图片
提问:影响门开关的因素
提问:理论是这样的,我们需要用体验检测一下。
展示重物:往包里装钩码
挑选强壮的同学进行体验。
要求:学生将膀子伸直了,从肩部往手腕处移动重物,感受膀子转动的效果。
教师板书修正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力和力臂。
PPT展示图片,一张是斜着静止的杠杆、另一张是水平静止的杠杆。
提问:你会选择哪种静止模型来探究?为什么?
学生上讲台表示一下两幅图片的力臂。
实验探究过程,教师不停巡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交流展示得出实验结论
板书: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学生回答: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
静止、?
学生领会杠杆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转动
学生回答:
静止模型
学生回答:
方法一:右端小猴轻了,换重的大象。方法二:右端小猴往后移,或左端小猪向前移
学生猜想:力和距离
学生回答:力的方法、作用点及大小
学生演示开门关门,思考分析影响门转动的因素,由“距离”修正为“力臂”
挑选一名强壮的学生进行体验
再来一名学生进行体验
学生回答:
选择水平静止模型探究
便于测量力臂
学生明确实验要求后进行分组实验
完成实验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间搭建桥梁,缩小跨度,降低学习难度,对接下来的杠杆平衡探究过程铺设台阶。
探究过程总是由简单开始
递进式的提问让学生感受思考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明确探究实验的模型,理解选择的依据。
PPT展示跷跷板卡通图片,为学生猜想提供有力依据。
预设学生猜想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由“距离”向“力臂”的过渡。
通过学生体验理解抽象的概念,使得猜想正确,方便接下来的有效探究。
学生参加力臂的变化影响杠杆的转动效果,证明影响杠杆的平衡因素是力臂。
学生体验,效果明显,具有说服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体现小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三、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习题训练再提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例题:现有10个相同的钩码,小明已经在A处挂4个,
若“4”处挂3个钩码杠杆能否平衡?在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呢?
(2)若每个钩码重1N,在“6”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
(3)当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倾斜后,读数___(变大、变小、不变)
学生回答:
(1)能平衡,因为F1L1=F2L2
4×3=3×4
各加一个钩码后不能平衡
5×3<4×4,右边下沉
(2)由F1L1=F2L2得
4×3=F×6,则F=2N
(3)弹簧测力计倾斜后,力臂减小,乘积不变则要求力增大。所以读数变大。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习题训练
升华对杠杆平衡的理解
学生个人展示
四、实验拓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接下来我们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制作一个杆秤。杆秤是中国传统的称量工具,我们首先看一段视频,看看如何制作铅笔或筷子杆秤。
连接互联网播放视频
教师介绍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制作要求:标出零刻度线并称量物体的质量。
交流展示学生成果:
本课知识小结:(PPT展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F1L1=F2L2;
2.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3.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学会了制作简单的杆秤。
看视频
学生合作实验
学生小结
将理论知识回归生活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
感受自制杆秤的成功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对重要知识的把控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
五、学生回家后的综合实践活动——用自制的杆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生活动
实践目的
用自制的杆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与电子称比对误差大小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实验后的成功感,享受实验带来的喜悦。
六、板书设计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