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①通过对生活、生产中的实例的分析,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功的含义。
②通过对生活、生产中的实例的分析,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③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对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情分析:学生对力的三要素已经在前面已认识,知道了力有方向性。移动距离这一概念已掌握,但对于距离与力的方向关系的理解,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功的单位:焦耳(J),同学们也是刚刚接触,因而在训练中要加深对这一单位的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举例、画图说明:用力F拉物块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一段距离s
生:观察F和s(在方向上的)关系做实验
师:再举例、画图说明:用定滑轮在竖直方向上F拉重物,重物竖直向上运动运动一段距离s
生:观察F和s(在方向上的)关系做实验
通过举例子、作图、观察、对比等方式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活动中体验
师总结,板书: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
师强调:
力对
物体做功
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s)
二、新课教学
1、
力对
物体做功
学生活动:思考,判断下列实例中力是否做功?
(1)小孩用力推车,但没推动,小孩对汽车是否做功?
(2)起重机吊着重物匀速上升,绳子的拉力是否做功?物体的重力是否做功?
(3)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手对桶的拉力是否做功?
(4)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人对铅球是否做功?人对铅球的推力是否做功?
(5)人拉着小车在水平路面前行
小组活动,交流、讨论
学生归理:
1、做功时,力和距离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2、请你归纳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并各举一例。
2、不做功的情形
教师总结: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同向、反向)通过的距离
三种不做功的情形!
F=0N:无力无功
S=0m:劳而无功
F⊥S
:垂直无功
学生活动:练一练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上升,此时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试判断这几个力是否都对物体做功?
通过拓展,进一步加深对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
3、功的计算
师:做功的多少:(功的计算公式)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单位:N
·
m
焦耳(J)
1J=1N·m
师介绍
1J的大小:
让学生对1J功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1J的功是很小的
学生活动: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估算下列过程中人做的功大约为多少?
1、把物理课本从地面捡到桌面上;
2、一个中学生跳绳一次;
3、一个中学生引体向上一次;
4、一个中学生爬上三楼;
师生共同完成:功的测量——使用机械能否省功?
F=____
WF=____
G=____
WG=____
学生再测量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情形: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巡视,启发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F=____
WF=____
G=____
WG=____
学生讨论,比较WF
与WG的大小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三、课堂小结:(学生小结)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此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可以是正方向,也可以是反方向)
2.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
W=F·S
3.功的单位
焦(J)
1J=1N·m表示:物体在1N的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
4.使用机械时:
省力必然费距离;费力必然省距离;绝对不会省功
四、目标检测:
1.下列下列情况中的力是否做了功
A.运动员将标枪投出去时,运动员对标枪的力
B.人用力推石头没推动,人对石头的推力
C.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D.滑雪运动员从山顶滑下,重力对滑雪运动员
E.提着桶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
F.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G.用力推着小车前进
2.足球运动员用500N的力将重3N的足球踢出后,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了10
m,则运动员踢力做功为
(
)
A.5000
J
B.30
J
C.0
J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物体在相同的力F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试比较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力F对物体做功的多少①光滑水平面②粗糙水平面③斜面
(
)
A.W1=
W2=W3
B.W1>
W2>
W3
C.W1<
W2<
W3
D.W1<
W3<
W2
4、起重机吊着5×104N的货物,若将货物匀速提升10m高,起重机钢绳拉力对货物做的功是______J;接着将货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10m,拉力对货物做的功是_______J;之后又吊着货物不动经历了2s,拉力对货物做的功是____J;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总功______J。
教后反思:
《功》的知识又是建立在《力》的基础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举例子、画图等进行对比,从而建构出功的定义,由学生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这样处理觉得很好,如果在课件制作上能配上一个人推箱子的动画,做得再细致些,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根据功的二要素来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是否做功,可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举例子来判断,跳绳比赛、男生做引体向上、跑步、提水桶、背书包走平地和上楼,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功的理解来识别哪些现象做了功,哪些没做功,效果会更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