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讲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
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_____
细胞中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的大不相同
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_____
知识点一 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元素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
差异性
简单可以理解为统一性体现在元素的____,而差异性体现在元素的________;
种类
相对含量
思考:
为什么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的元素具有统一性?
生物体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
因此可以说细胞中元素的来源为:
从无机自然界中有选择地获取;
1.种类:
按含量分
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万分之一以上:
万分之一以下:
C
H
O
N
P
S
K
Ca
Mg
Fe
Mn
Zn
Cu
B
Mo
2.分类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____多种;
20
3.来源:
生物________从___________中获取
4.存在形式: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_______的形式存在;
化合物
有选择地
无机自然界
知识点二 组成细胞的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下列各元素中,全是微量元素的是
(
)
A.Fe
Mn
B
Mo
S
B.Mo
Zn
Cu
B
I
C.P
N
K
Ca
Mg
D.C
H
O
Ca
Mg
B
人体细胞干重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
人体细胞鲜重(活细胞)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
活细胞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O;
O
5.细胞干重元素含量对比(了解,新课本已去掉)
C
活细胞中原子数最多的元素为H;
思考:
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细胞干重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一样吗?
6.补充问题
(1)不同生物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一般不同;
(2)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元素种类、含量一般不同;
(3)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不是根据某种生物体内的元素含量划分的,而是依据生物界的所有生物中的元素含量划分的;
(4)虽然微量元素含量少,但是也是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
人们经常食用的鱼肉、羊肉、鸡肉等肉类和白菜、土豆等蔬菜,经消化、吸收后,其中的成分大多被转化为人体自身的一部分,其根本原因是(
)
A.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B.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大体相同
C.组成生物体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
D.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大体相同
B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生活在珊瑚礁中美丽的珊瑚鱼,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
(
)
A.差异很大
B.有些差异
C.大体相同
D.没有一定标准
C
几十年前,新西兰有一个牧场的大片牧草长势很弱,有的甚至发黄枯萎,即使施用了大量氮、磷、钾肥也无济于事。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牧场内的一片牧草长得十分茂盛。原来,这片“绿洲”的附近有一座钼矿,矿工上下班总是抄近路走,他们的鞋子上粘有钼矿粉,正是矿工鞋子踩过的地方,牧草长得绿油油的。经科学家的化验和分析,一公顷牧草只需150
g钼就足够了。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种化学元素
B.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
C.钼是一种高效肥料,只要有了钼,植物就能正常生长发育
D.植物虽然对钼的需要量很少,但钼的作用不可用其他化学元素替代
C
判断正误
(1)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
(2)细胞中的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
(3)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
(4)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而不是C(
)
(5)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
×
×
×
√
√
细胞内含量最多的__________
无机物
有机物
水
无机盐
糖类
脂质
蛋白质
核酸
知识点三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分类:
细胞内含量最多的______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水
无机盐
糖类
脂质
蛋白质
核酸
2.元素组成(后面单独会再强调,现在仅了解)
H
O
K+
Ca2+
Mg2+
Fe2+
Fe3+
SO42-
PO43-等
C
H
O
C
H
O;磷脂为C
H
O
N
P;
C
H
O
N(有的含有S)
C
H
O
N
P
下表是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有机化合物
组成元素
①
C、H、O
②
C、H、O、N、P
③
C、H、O、N,有些种类还含有S
④
C、H、O,有些种类还含有N和P
A.小麦细胞核中不含有机物①
B.洋葱细胞壁中不含有机物②
C.念珠藻细胞质中不含有机物③
D.酵母菌线粒体中不含有机物④
[解析] 分析表格中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可知,①可能是糖类或脂肪,②是核酸,③是蛋白质,④是脂质。选项A,小麦细胞核中含有脱氧核糖和核糖,含有机物①;选项B正确,洋葱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不含核酸;选项C,念珠藻细胞质中含蛋白质;选项D,线粒体是具双层膜的细胞器,生物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等成分组成的,磷脂属于脂质。
[答案] B
检测物质
鉴定试剂
反应现象
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知识点四
有机物鉴定试验
1.鉴定试剂及颜色反应:
产生砖红色沉淀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脂肪颗粒)
溶液变紫色
50-65℃
水浴加热
2.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反应式:
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Cu2O)
(3)常见还原性糖:
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乳糖
蔗糖不是还原糖;
(4)选材:
梨匀浆、葡萄匀浆、白萝卜匀浆
甘蔗、甜菜
不能用:
含有的为蔗糖,不是还原性糖
西瓜、番茄
有颜色会干扰观察结果
(5)试剂:
斐林试剂——
甲液 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 质量浓度为0.05g/
mL的CuSO4溶液
(6)试剂用法:
现配现用、等量混合均匀使用;
(7)反应条件:
50-65℃水浴加热;
(2)反应原理:
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富含还原性糖,白色或者近乎白色;
甲乙液混合之后,生成氢氧化铜,而还原糖中的醛基可以把蓝色的氢氧化铜还原为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为砖红色沉淀;
(7)现象:
生成砖红色沉淀(Cu2O);
(8)过程中颜色变化:
蓝色→棕色→砖红色
2017高考题原话: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蓝色
水浴加热前后的颜色变化:
棕色
砖红色
3.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反应原理: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2)选材:
花生种子(富含脂肪,子叶较大
,易于切片)
(3)方法:
(4)步骤:
取材→
切片→制片→染色→漂洗→观察(镜检)
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
;
染色结束后需要滴加50%的酒精,其作用为洗去浮色;(时间不宜过长)
观察装片时,应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min;
显微镜高倍镜下可看到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5)现象:
4.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反应原理: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选材:
植物材料(豆浆)动物材料(鸡蛋清稀释液,鲜肝提取液)
(3)试剂:
双缩脲试剂——
A液 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能产生紫色反应的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大于等于二);因此即使蛋白质被破坏了空间结构及某些肽键形成多个短肽,依然可以发生紫色反应;
蛋清稀释原因:如果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且试管不易洗净;
B液 质量浓度为0.01g/
mL的CuSO4溶液
(4)试剂用法:
先加A液(1mL),摇匀,再加B液(4滴)
A液要加过量,目的——提供碱性环境;
B液要后加且少量,目的——若加入过量的B液,
CuSO4在碱性环境下,会产生蓝色沉淀Cu(OH)2,影响观察;
溶液变紫色(产生紫色反应)
(5)现象:
在该反应中,NaOH提供一个碱性环境,在碱性环境下,蛋白质中的肽键能和铜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非沉淀)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
乙液
A液
B液
成分及其浓度
0.1g/mL氢氧化钠溶液
0.05g/mL硫酸铜溶液
0.1g/mL氢氧化钠溶液
0.01g/mL硫酸铜溶液
鉴定物质
还原糖
蛋白质
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现配现用、混合使用)
先加A液1mL,摇匀,再加入B液4滴,摇匀
反应条件
50~65℃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反应现象
生成砖红色沉淀
样液由蓝色变为紫色(不是沉淀)
5.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对比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成分相同、浓度不同;
可以用斐林试剂配制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的乙液稀释之后就是双缩脲试剂的B液);
斐林试剂中真正反应的物质为氢氧化铜,双缩脲试剂中反应的物质为铜离子;
思考题
怎样区分无标签的四种溶液:
蛋清稀释液,葡萄糖,淀粉,淀粉酶
(补充知识: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催化淀粉分解为还原糖)
1.先用双缩脲试剂将四种溶液分为两组,一组显色,为淀粉酶和稀蛋清,一组不显色,为葡萄糖和淀粉;
2.再用斐林试剂处理不显色的一组,得到砖红色沉淀的为葡萄糖,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的为淀粉;
3.将淀粉溶液分别同显色组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无颜色变化的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
分析产生以下误差的原因?
(1)选取含糖量高的甘蔗做实验材料,没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是黑色。
提示 甘蔗中所含的蔗糖不是还原糖,Cu(OH)2在高温加热的情况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2)未观察到花生子叶细胞中染色的脂肪颗粒。
提示 染色时间过短或洗去浮色时所用酒精量较多等。
(3)鉴定蛋白质时,加入双缩脲试剂B后,没有产生紫色反应。
提示 可能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蓝色Cu(OH)2絮状沉淀,会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影响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