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为了区分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
)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
2.抗击疫情的下列做法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佩戴口罩
B.保持通风
C.杀菌消毒
D.勤洗手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氮气液化
C.动植物呼吸
D.粮食酿酒
4.实验室中蔗糖固体通常盛放在下面的哪种瓶中(
)
5.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下列仪器中,均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
)
A.烧杯和试管
B.蒸发皿和集气瓶
C.集气瓶和量筒
D.试管和蒸发皿
7.实验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带出实验室
B.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C.随意丢弃
D.放回原试剂瓶中
8.下列图示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①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B.②点燃酒精灯
C.③滴加液体药品
D.④读取液体体积
9.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有时会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现象。某同学寻找出下列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加热完,没有冷却即用冷水冲洗
D.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10.连接下列连接仪器中不能够用水润湿的是(
)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用乙醇作燃料
B.用石墨制作铅笔芯
C.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D.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3.正确量取9mL液体,应选用的仪器是(
)
①15ml量筒
②10mL量筒
③20mL量筒
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
14.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他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1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
A.等于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7分)
16.(6分)下列是关于木炭的描述:(均填序号)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它能燃烧;③它可用于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它可用于制火药;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木炭燃烧;⑦木炭在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
。
17.(10分)请你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并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c.
,d.
e.
,f.
(2)请指出上述对应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可能导致的后果:
A.
B.
C.
D.
18.(8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仪器名称填空:
(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不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2)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时,常用
,同时还需要借助仪器
来完成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
仪器)于试管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先从试管底部向上套上
,再用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19.(7分)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条,用
(填仪器名称)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2)图2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3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物理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20.(6分)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在不同的实验中,试管的放置方法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放置方法有如图所示的六种情况。请写出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试管的放置方法。(均填字母)
(1)给试管的固体加热:
。(2)往试管里加人粉末状固体: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4)往试管里倾倒液体:
(5)往试管里滴加液体:
。(6)洗涤后的试管放置:
。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9分)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知识回顾】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
;用手摸烧杯壁有
感觉。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
使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变化,蜡烛燃烧
为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填“化学”或
“物理”)变化。
【实验结论】猜想
(填“1”或“2")正确。
22.(9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种缓慢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
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的比较。
【查阅资料】澄清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的浑浊物,实验室里常用于吸收和检验少量的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
(1)锥形瓶甲和乙中盛放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某同学吸气时应将活塞A
(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
。连续数次吸气后,观察到甲瓶无明显现象。
(2)该同学呼气时,应将活塞A
(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
。
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要大些。
探究二: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多少的比较。
【查阅资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可用于吸收气体的水蒸气。
【设计实验】(1)将锥形瓶甲和乙中改为盛放适量的浓硫酸,由于澄清石灰水和浓硫酸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丙瓶为安全瓶,其目的是为了
。
(2)连续数次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实验步骤与探究一中相同,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
九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B
2.C
3.B
4.A
5.B
6.D
7.B
8.B
9.D
10.C
11.B
12.A
13.C
14.A
15.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7分)
16.(每空1分,共6分)
①
④
②
⑥
③
⑥
⑦
17.(每空1分,共10分)
(1)试管
胶头滴管
集气瓶
量筒
酒精灯
试管夹
(2)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直立;砸破试管底部
滴管伸入试管中;易污染滴管将鼻子靠近试剂瓶口;易中毒
仰视读数;读数偏小
18.(每空1分,共8分)S中,09图各管出日
(1)试管和石棉网集气瓶和烧杯
(2)量筒胶头滴管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胶头滴管试管夹酒精灯
19.(每空1分,共7分)
(1)坩锅钳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白色固体(2)化学变化
一定
(3)物理变化
不一定
20.(每空1分,共6分)
(1)F(2)E(3)D(4)C(5)A(6)B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每空1分,共9分)
【知识回顾】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与分析】(1)水珠
发烫(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化学
(3)发烫
物理
【实验结论】2
22.(每空1分,共9分)化学
探究一:
【设计实验】(1)打开关闭
(2)关闭
打开
乙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探究二:
【查阅资料】物理
【设计实验】(1)防止液体倒吸(2)分别称量两个盛有液体的锥形瓶在吸气和呼气前后的质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