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教版(2011)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4.1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教版(2011)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4.1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0-02 19:1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第一册模块四《网络基础》第一节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对网络理论知识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具体的运用。目前我校有一半学生是通校学生,家里都有上网条件,相对比较熟悉计算机网络。另外其它学生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经常访问学校校园网,对IE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应该没有问题。本节课学生对网络的拓扑结构,掌握起来会困难一些。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模块四《网络基础》第一节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因特网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丰富,灵活有趣,实用性很强。既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探讨计算机房的网络拓扑结构并绘制简图,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的方法
(2)让学生调查了解网络系统的应用情况,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上网搜寻网络功能的新发展和讨论生活中接触过得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实例,增强深入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拓扑结构。
2.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 引入 以与学生学习生活中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为主题,引导学生上网搜寻网络的起源与功能的新发展等相关内容 思考如何切入主题,并且围绕主题知识的搜索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集中注意力
新授 课程 一、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意义和概念
方法:学生看书,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演示
归纳点拨:
我国的因特网发展以1987年通过中国学术网CANET向世界发出第一封E-mail为标志,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等等
定义: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支持下,将多台可以独立运行的脚手架相互连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这样的系统称作计算机网络。
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方法:学生看书P51,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知识框架。
归纳点拨:
1、计算机用户之间通过网络相互通信交往
2、资源共享,包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3、计算机用户之间的协同工作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按照交换方式分类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3、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1)总线型
(2)环型
(3)星型
思考:我们学生机房的拓扑图你能画出来吗? 让学生来讲解一些网络的起源与发展情况
?
?
?
?
?
?
?
?
列举生活中的网络应用,体会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意义,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
?
?
?
?
?
?
?
引导学生看书总结归纳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不同点
?
?
?
?
学生观察画出机房的拓扑图 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思考网络的产生以及应用之间的关系
?
?
?
?
?
?
?
?
?
?
?
?
充分调动小组的合力,共同归纳总结
?
?
?
加强学生对拓扑的理解
四、因特网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方法: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演示
归纳点拨:
1、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
a、Internet最初的雏形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APPANET网络,它由美国国防部出资建设。当时,APPENT只连接了4台位于美国4所大学的计算机。
b、1980年美国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中心连接起来。
c、1991年,很多商业机构开始把自己的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上,进一步扩大了Internet的应用范围。
d、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把自己的网络也连接到Internet上来了,这样就使Internet不只是局限于一个国家的范围,成为了一个世界范围的网络。
e、目前,Internet拥有全球用户3亿—5亿,连接着数万个计算机网络,人类正不可避免地进入一个网络化社会。
2、Internet在中国
1994年4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通过64K的国际线路连到美国,我国开始正式接入Internet。
五、因特网在中国
方法: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演示
归纳点拨:
我国四大主干网络:
a、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管理者:中国吉通通信公司。
b、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管理者:中国电信。
c、 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 管理者:国家教育部。
d、 中国科技网——CSTNet 管理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引导学生看书总结归纳因特网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
师生 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己讲解,评价,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作 业】
P52 实践与提高 1 2
【附 录】中国四大骨干网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又称邮电部互联网、中国公用Internet网,是邮电部经营管理的基于Internet网络技术的电子信息网,1995年初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并于5月向社会提供服务。CHINANET由骨干网、接入网组成,骨干网是其主要信息通路,由直辖市和各省会城市的网络节点构成;接入网是各省(区)建设的网络接点形成的网络。CHINANET的灵活接入方式和遍布全国各城市的接入点,可以方便地接入国际Internet, 享用Internet上的丰富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并可为国内的计算机互联,为国内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方便的网络环境。
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
1994年启动,1995年底完成首期工程,包括北京(网络中心)、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和沈阳等高等学校集中的大城市。有连接美国的国际专线。全国主干网(共11条64Kbps DDN专线)于1995年10月开通。二期工程完成后,全国主干网和国际联网的逐步升级,主干网达到2Kbps以上,国际联网达到8Kbps以上。
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
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清华、北大共同建设。1994年4月开通了与Internet的专线连接。1994年5月21日完成了我国最高域名CN主服务器的设置,实现了与Internet的TCP/IP连接。1995年底基本完成“百所联网”工程。至1997年底,已连接100多个以太网、3000多台计算机、1万多名用户,成为中国地域广、用量大、性能好、通信量大、服务设施齐全的全国性科研教育网络。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即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由原电子工业部管理,面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数据通信和信息服务。金桥网年底与Internet连通,已开通24个城市,发展了1000多个本地和远程仿真终端,提供全面的Internet服务。
【自我评价】
采取这种主题活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想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要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调动气氛。当要各小组讨论时,要能及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达成的目标要明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