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演示文稿
一、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第5章《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第1节第1课时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主要任务是利用wps演示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多媒体作品的集成过程,熟练掌握利用wps演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方法。本节涉及到wps演示知识点主要有:文字的录入、编辑;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对象的插入。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wps演示,因此本节不再详细介绍wps演示基础知识。
二、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但根据学校地域生源情况,学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本节课内容选择以“争做交通安全小卫士”为主线,联系生活实际,比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集成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2.掌握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对象的插入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探究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过程,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作品创作的愿望,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四)行为与创新:
1.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多媒体素材的插入与编辑。
(二)教学难点:
1.Flash动画的插入;
2.设置声音播放效果。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
幻灯片作品“争做交通安全小卫士”、素材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广播通知:针对儿童交通事故的不断上升,教育部特意下发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学校也要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号召同学们争当交通安全宣传员,为此我们学校某位学生相当积极,用幻灯片制作了“争做交通安全小卫士”连环画(如左图),下面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看看这个故事,顺便给他的故事提点好意见吧。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了动画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深入情境、探究新知
情境1(如下图):要穿过一个四叉路口才能回家,这天小汽车太多了,怎样才能快点回家呢?
1.老师提问:过马路应该走什么地方?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交通变通畅?
2.学生思考,回答(应该走斑马线过马路,可以叫交警来维持交通秩序或装红绿灯……)。
3.老师总结肯定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紧急状态适合交警来维持,长久之计是安装红绿灯。
4.既然我们都知道现在最好的办法请交警叔叔来维持秩序,你有什么方法能让交警叔叔出现在四叉路口吗?(任务一:插入图片)(提示本节课“素材”都放在电脑桌面上)
5.学生打开“争做交通安全小卫士”幻灯片,思考并尝试操作。
6.老师引导学生联系word中如何插入图片的方法进行知识迁移运用。
7.老师接着提问:如何利用图片工具栏中的相关工具将“交警叔叔”图片的背景设置透明色(进阶任务)?
8.警察叔叔突然来到路中间,没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能不能想想办法让警察叔叔有一个自然的过渡过程,请同学们自学书本自定义动画内容(任务二:自定义动画)(如下图),尝试采用幻灯片放映中的自定义动画命令。
9.老师巡视,请完成好的同学演示,通过投影指导部分未完成任务的学生。
设计意图:设置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展开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利用word中已学知识插入图片进行知识迁移学习,为下面的声音插入埋下伏笔。
情境2:
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接着欣赏故事(如下图)。提问:有人出了车祸,流了很多血,我们该怎样帮助他呢?
2.学生讨论回答(打110、120)。
3.让我们继续来看看接下来的故事(如下图)。提问:110警车和120救护车唱着歌赶来了,大家有没有听到声音?
4.学生回答没有。
5.老师接着提问能在这张幻灯片中加入110警车和120警车的声音吗?
6.老师请学生自学书本(如下图)尝试先来加入110警车的声音(任务三:插入声音)。学生尝试操作。
7.老师请学生演示(边说边操作,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选择“110警车声”文件,出现对话框,按自动按钮,声音就加入了。自动在幻灯片上出现了“小喇叭”图标,就成功了)。
8.老师肯定学生的操作,提出以下问题。怎样可以听到插入的110警车声音呢?
9.学生讨论、尝试后总结(双击“喇叭”图标或幻灯片放映时才能听到。)
10.老师请学生尝试操作并说明:插入声音时的两个按钮“自动”和“在单击时”有什么不同作用?选择“自动”按钮播放时自动播放声音,而选择“单击时”按钮播放时需单击“小喇叭”图标才播放声音。
11.老师接着提问设置声音播放方式不符合自己想法,如何修改?
12.学生思考,尝试,演示。
13.对于110警车声和120救护车声的设置,你认为选择什么按钮合适呢?为什么?
14.学生思考,回答(“自动”按钮,实际生活中就是这样的。)
15.老师总结插入声音注意事项。未完成的完成声音插入,完成同学完成120救护车声音的插入。
16.师生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通过生活所见所闻,来导入问题。让学生学会插入声音。在声音插入时,教师设置共同学习的对象有利于学生确定目标,不致于没有头绪。有利用在插入其他声音时进行知识迁移,学会举一反三。
情境3:
1.120救护车走了,110留下来处理问题(如下图)。教师提问能否让前一张的120救护车声延续播放到这一张幻灯片吗?
2.老师请学生自学书本(如下图),学生讨论,进行尝试操作。老师请成功的同学演示。
3.老师请完成同学尝试思考下列问题(进阶任务)。
思考:插入声音时间太短,怎么办?声音设置中还可以进行哪些设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更好的巩固插入声音的操作,通过解决声音延续的问题,更好的了解声音设置的功能。
情境4:
1.回到家,问爸爸交通安全有什么要注意的事项(如下图)、爸爸提议看看《上学路上》这个影片(任务四:插入视频)。
2.老师提问:你能把《上学路上》这个影片放到幻灯片上吗?
3.学生自学书本插入视频(如下图),尝试操作。
4.老师请学生演示(边说边操作,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选择影片)。
5.教师接着你能让影片充满这个电视画面吗?
6.学生尝试操作,师生一起来欣赏《上学路上》影片。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插入视频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更好的保护自己。
情境5:
1.今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交通安全的知识,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倡导发布一个中小学交通安全公约(任务五:插入flash动画)(如下图),你能帮一下忙吗?
2.请同学们自学书本插入flash动画(如上图)及老师通过的帮手演示动画,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个倡议活动。
3.教师巡视,通过投影演示指导部分学生。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插入flash动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倡导发布交通安全公约很道德了解交通安全知识。
(三)作品评价、课堂小结
1.师生对作品进行正面评价(广播)。——学生自评(得意之处与不足)、同学互评(学习之处与缺陷)、教师点评(针对作品的细节处理与发展空间)。
2.师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展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作品,让学生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的目的。
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