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子表格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广州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章第2节《用电子表格计算》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电子表格计算的运用,使学生更快速、简便地实现数据的处理。
本节主要包括:Excel电子表格中数据区域的概念及表示,数据的自动填充,使用公式计算和利用常用函数进行计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的快速录入及数据计算的技巧,为本章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_??????_,他们在小学已初步认识电子表格的简单操作,并且通过上一节课的进一步新知学习,掌握了Excel工作表中单元格号,数据的录入及修改,表格新建、保存等操作。八年级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及审美眼光,对于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且乐于接受。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了“校园义卖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做中学。同时,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于Excel的计算操作还停留在模糊的认知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抽象思维的发散上都有较大差异,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微课开展自主探究、学生展示任选驱动等教学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区域的概念、表示及掌握区域的选取方法;
(2)学会使用自动填充的方法输入有规律的数据;
(3)掌握简单编写公式计算
(4)掌握函数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学生利用微视频、学案自主探究电子表格的计算,教师通过布置通关任务,把新知识渗透到任务中,通过自评、小测成绩反馈等检测学生对本章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表现主观能动性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用公式与函数计算;
难点:公式的编写与自动填充法。
五、教学策略
本节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微视频导学”、“自主探究”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任务,提供一些具体的任务,创设某种情境,提供学习视频、学案等材料,通过让学生实践探究、学生试误操作、教师讲解示范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而师生的交流、讨论,可以让学生达到互学、促学的作用,监督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自主探究,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目标情况下,加大难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实现对知识重难点的突破。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多媒体网络课室、易学系统、微视频、学案(excel)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教学目标,结合八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在创设教学情境上,以学生感兴趣的校园义卖活动为主题学习,利用微视频实现知识传授在课前,知识内化在课中。本节主要采用的活动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自学,体验新知识——示范讲演,重点攻破——任务驱动,知识内化——评价总结,能力提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新课 这不仅仅是一堂信息技术课,它是集义卖、美食的学习活动。每一位学生都是卖家,你们这堂课的任务就是评选出本次校园义卖活动的物品收支情况及最佳卖家。
学生认真听讲。
提出本节课任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 自学,
体验新知 教师提供学生自学的资料:微视频、学案
布置课前作务,学生自主完成excel电子表格里《义卖活动统计》的5个通关小任务:选摊位(区域相关知识)——做统计(自动填充)——算总额(公式求和)求均值(公式求平均值)——函数求值,每一个任务都涉及不同的知识点。
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刻给自己打分,得出最后得分。教师巡堂指导学生自学。
1.学生打开桌面的微视频进行课前自学,通过边看边完成电子表格里的小任务,电子表格练习中有图文提示。
2.在打开的电子表格里,也提供学案以文字或图形的知识点提示,降低学生的学习困难。
3.学生都很认真地完成每个小任务。并给自己评定一个分值。 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微视频、学案里涵盖新知识介绍,学生可以反复学习新知。
示范 讲演,
重点攻破 课前的自学,让部分学生很快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小任务,但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很有必要进行统一地讲解,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以下是教师集中讲解分析在课前任务中知识重难点如下:
区域的定义:集中在一起若干个单元格组成的矩形,利用它的对角线的两个单元格号中间加“:”表示,如A5:B9。提醒学生
对于有规律的数据:相同、递增、递减可以利用自动填充法,提高输入的效率。
公式计算:首先让学生上台展示公式计算的方法。然后总结强调单击中单元格位置;然后关键输入=号,再利用单元格名称相加。
函数计算:强调常用的函数:sum求和,Average求均值,Max求最大值,Min求最小值,,注意函数表达式:=函数名(参数1,参数2….)即单元格区域。
交流讨论:是否所有的计算都能用函数计算?何时利用公式计算可有效? 学生总结课前任务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记录反馈。
学生对照课前任务的练习进行认真听取。
发现自动填充的妙处,高效。
邀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的公式计算操作方法,并认真听取教师的分析。
学生识记每个函数的运用。
思考,并回答。不是所有的计算都能用函数,并且公式也有其独特的运用之处。 由于微视频作为一种自学的素材,方便学生随时查看并掌握。
教师是集中力量来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上台演示等方式来增强对知识重点的:公式与函数的计算的攻破。
引导学生去思考函数与公式的区别,进行重难点的突破。
任务 驱动,
知识内化 学生通过教师的统一讲解与释疑,使得知识得一进一步巩固。
布置课堂小测任务:打开易学系统,进行课堂练习的测试。
学生整理好课前任务后,并查漏补缺。
学生通过独立或组内交流讨论完成课堂小测任务进行知识内化。 学生通过上一环节的释疑,有效地完成课堂小测任务,使得知识内化。
评价 总结,
能力提升 教师通过易学系统反馈测试成绩数据,了解每位学生及的及全体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价。
师生进行知识的总结。 学生通过提交测试题目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
师生回顾知识。 小测反馈成绩让学生获得成功感,知识回顾加深理解与记忆。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自主通过微视频或学案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通过任务驱动使得知识内化,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自主探究的思维方式。
整个教学理念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满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欲望。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在每抛出一个任务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在对电子表进行录入与编辑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学习借助媒体素材、教学平台系统,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序,教师的释难讲解是解决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容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发挥学科的优势,借助媒体素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九、 教学评价
(一)课前自评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前置性的课前任务,每完成项过关题目就给自己打分,最后得出课前总分。目的使每位学生都记录下自己的课前的学习疑难点。
(二)系统总评
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科的优势,利用从化区鳌头中学罗斌老师开发的课堂辅助系统软件对学生课后测试进行客观的评价。这软件不仅能让学习者直观地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帮助教师快速地评价某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教师从教师端接受到的学生测试情况分析,可以很快地判断每小题的答题情况,从而有选择性地分析部分题目,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利用课堂辅助系统,使教师与学生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