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争雄
一、学习导引
1.“战国七雄”
(1)战国: 春秋之后,我国历史进入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 、 、 、 、
、 、 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1)新兵器和新兵种:随着经济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 兵器出现, 和 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2)著名战役和军事家:发生了“ ”和 等著名战役。人们更加重视对军事的研究,涌现出 、 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齐、楚、燕、韩、赵、魏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为此进行了一些合作,包括几国出兵联合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 ”。
秦国破坏六国的联合,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这种策略历史上称为“ ”。
二、夯实基础
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指( )
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
3.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秦国
4.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 ( )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伍子胥
5.人物下列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 )
A.孙武 B.张仪 C. 孙膑 D.苏秦
6.战国时期,七国之间战争不断。主要的兵种有 ( )
A.车兵 B.步兵和骑兵 C.水兵 D.藤甲兵
7.“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源自于长平之战,指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空谈兵法,战争中一败涂地的赵括。交战双方是 ( )
A. 秦国和齐国 B.魏国和赵国 C. 秦国和楚国 D.秦国和赵国
8.指挥长平之战的秦国军事家是 ( )
A.孙武 B.孙膑 C.白起 D.赵括
9.下列战役中,属于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的是 ( )
①城濮之战②涿鹿之战③围魏救赵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在战国七雄中,位置最西的是诸侯国是 ( )
A.燕国 B.赵国 C.魏国 D.秦国
11.战国后期,主张合纵的诸侯国不可能有 ( )
A.秦国 B.赵国 C.楚国 D.燕国
12.在战国后期,下列哪两个诸侯国的联盟对秦国构成了威胁? ( )
A.齐燕 B.齐楚 C.赵魏 D.楚赵
13.下列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中,最突出的有 ( )
①孙膑 ②白起 ③苏秦 ④张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部兵书。该书的作者是 ( )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白起
15.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战役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
A.城濮之战 B.围魏救赵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16.有一个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称过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国家是(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赵国
17.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探索战争的规律,下列朝代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8.战国时期促使兵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军事家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B.作战环境发生了变化
C.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D.经济的发展
19.除了战争外,下列事件中成为战国纷争重要内容的是( )
A.定期朝拜周天子 B.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扰
C.合纵和连横 D.争夺霸主地位
20.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 )
A.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B.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C.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D.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21.《战国策》中对战国武器的描述:“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而更锋利。此外,还出现了 ( )
A. 战车 B. 水兵 C.铁兵器 D.弓箭
22.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争有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试着猜出右图的成语然后思考这个成语与下列春秋战国时( )
A.廉颇 B.勾践 C.赵括 D.毛遂
24.在学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后,小明的班级举行了一次有趣的知识竞赛活动,请你也来一显身手吧。
(1)成语小能手:请根据下列解释写出相对应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①以鸟喻人,表示奋发图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旦作出成绩,就让人大吃一惊。( )
②本意是指战斗开始时,士气最旺盛,劲头最足。现在用它比喻作事要趁大家情绪高涨,劲头最足时,一口气干完。( )
③本意是指大门前面好像做买卖的集贸市场一样热闹。后来用它比喻来人很多,非常拥挤、非常热闹,在一定程度上含有受拥护、欢迎的意思。( )
④本意是指马有一种认识道路的特性。现在,人们用来比喻富经验的人,或有技术专长的人。( )
(2)人物小智星:根据下列所给出的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
①“尊王攘夷”: 。②城濮之战: 。③ 、 。
④“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3)军事小行家:
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下列战役的名称。
①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魏国军队攻打赵国,进逼赵都邯郸。赵国向齐求救。孙膑说:“批亢捣虚,才是上策。现在魏国精后强将都在赵国,内部必定空虚。或我军向魏都大梁方向进发,庞涓必定会从赵国撤回军队以确保大梁安全。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救赵的任务,还可以伺机痛击魏军。”田忌按孙膑的方案做出周密安排。庞涓不知是计,果然将军队从赵国撤回,魏军走到桂陵,被以逸待劳的齐军打得落花流水。
此战役是: 。
25.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发生时间的前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城濮之战②邲之战③长平之战④围魏救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26.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与人物的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
A.城濮之战—晋文公 B.邲之战—楚庄王
C.围魏救赵—庞涓 D.长平之战—孙膑
27.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所有的诸侯国的势力均衡 B.周天子的地位不断上升
C.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D.诸侯定期朝拜周天子
三、综合训练
28.右图为战国形势图。请回答问题
(1)请填出图中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A B C D
E F G
(2)H和I是战国时期两个著名战役的地点,请分别写出这两地的地名。
H I
探究题
29.阅读材料: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材料三:见右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策略?请你解释一下这两项策略。
(2)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
(3)图三是秦国的一位说客在向楚国游说,请你猜一猜他正在说什么?
(4)这一时期与图中的说客意见相反的是谁?
(5)你认为上述哪一种策略运用的更成功一些?
第7课 战国争雄
1.D 2.B 3.B 4.B 5.C 6.B 7.D 8.C 9.C 10.D 11.A 12.B 13.C 14.A 15.C 16.A 17.D 18.D 19.C 20.C21.C 22.B 23.C
24.(1)一鸣惊人;一鼓作气;门庭若市;老马识途(2)齐桓公或管仲;晋文公;孙膑和田忌或庞涓;荆轲(3)围魏救赵;
综合题25.B 26.D 27.C 28.(1)A秦B楚C齐D燕E赵F魏G韩(2)H长平I桂陵
29.(1)合纵和连横。战国中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齐、楚、燕、韩、赵、魏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为此进行了一些合作,包括几国出兵联合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秦国要想向东发展,就必须破坏东方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为此,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连横”(2)朝秦暮楚。(3)张仪。他正在代表秦王向楚怀王庄重“承诺”,若楚国与齐国绝交,秦国则赠给楚国方圆600里的一大块土地。(4)苏秦,主张合纵。(5)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