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单元测试卷】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 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单元测试卷】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 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02 20:2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基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题(21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会议。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完毕。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或者,也许。
D.向之所欣 向:从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虽一毫而莫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泣孤舟之嫠妇 ④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⑤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⑥顺流而东也
⑦死生亦大也 ⑧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⑨有泉侧出 ⑩常在于险远
A.①⑦⑩/②/③/④⑥⑧/⑤⑨
B.①⑦⑩/②③/④/⑤⑨/⑥⑧
C.①⑦/②③/④⑩/⑤⑥⑨/⑧
D.①⑩/②④/③/⑤⑥/⑦⑧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异义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B.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C.列坐其次 (古义:次序;今义:旁边)
D.所以游目骋怀(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齐彭殇为妄作 B.长乐王回深父
C.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仰观宇宙之大 B.此余之所得也
C.客有吹洞箫者 D.凌万顷之茫然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为“二十八宿”。“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其中韩、柳是唐朝人。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2)《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 , ”。
(3)《游褒禅山记》中描写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的语句是“ , ”。
三、文言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游于是乎始
B.何为其然也 使之然也。
C.哀吾生之须臾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耳得之而为声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壬戌”是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表示的纪年方法。
B.望,在古代,一个月中的某些日子有着待定的名称,如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晦,最后一天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
C.赤壁,关于与赤壁有关的赤壁之战的地点,学界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而苏轼游览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的地点。
D.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在本文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和积极进取的一面。
D.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小题。(19分)
游天平山记
高 启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①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拏②撑拄,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者,啸者,惫而喘者,恐而啕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坦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天之风飕飕,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时日欲暮,大风忽来,洞谷唅呀,鸟兽鸣吼。予心恐,俯下疾呼,有樵者闻之,遂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同游者会。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恇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于是采菊泛酒,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今天下板荡③,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离合之难保也,请书之于石,明年将复来,使得有所考焉。”众曰:“诺!”遂书以为记。
【注】①狙杙(jū yì):像猿猴攀登小木桩一样。
②蟠(pán):盘曲。拏(ná):牵引。
③板荡:《板》、《荡》,《诗经·大雅》篇名,都是写周厉王无道的诗,后因称政局混乱为“板荡”。
13.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乃治馔载醪 治:整理
B.草木秀润,可荫可息 荫:遮盖
C.蟠拏撑拄,不可名状 状:形状
D.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 举:推举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B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C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D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
1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天平山的怪石、甘泉、险崖作了细致的描绘,还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自己及同游者游览天平山时的不同动作、神态和感受。
B.作者特别写了自己登上山的高处后远眺的辽阔境界,而且写出了自己当时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感觉。
C.作者褰裳奋武,独登极顶后下山,虽经历了日暮风作,鸟兽鸣吼,愈转愈迷时的恐惧疾呼,但因能“得兹山之绝胜”,所以“乐”。
D.文章最后,作者感慨时局之动乱、保一己平安之不易、同游盛会之难再。要求记此次游历于石上,以弥补无法再游之遗憾。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
(2)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恇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1911年4月24日,革命志士林觉民面对旧中国血腥统治,在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中写道:“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汝体吾此心,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随后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从容就义,年仅24岁。
②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一起森林火灾,27名森林消防队员直面险情,在与烈火的搏斗中英勇牺牲。他们中24人是“90后”,2人是“00后”。网友为这些牺牲的消防队员留下感动的话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③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挑战,由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90后”组成的“龙江二号”微卫星团队,成功拍摄“地月合影”照片。他们说:集体协作、攻克难关的过程是最美好的青春回忆。
④市场转型中,某新兴企业面对关键技术研发中的瓶颈,选择依靠购买他人技术生存,结果处处受制于人,在市场环境恶化的冲击下濒临破产。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卷
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A项“会”,是“集会”的意思;B项“毕”,“都、全”的意思;C项“或”,指有的人。
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项,连词,和。例句中“苏子”“客”“清风”“明月”都是名词。A项,介词,从/介词,表被动,例句都是状语后置,从句意分析,前句为“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后句为“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B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例句中可以从句意分析,前句为“即使一丝一毫也不去强取”,后句为“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例句中可以从句意分析,前句为“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后句为“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A【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A项,①⑦⑩为形容词作名词,②为意动用法,③为使动用法,④⑥⑧为名词活用动词,⑤⑨为名词做状语。
4.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能力。C项,次 ,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次数,次序。
5.A【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文通假字的能力。B项,“长乐王回深父”的“父”通“甫”;C项,“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的“悟”通“晤”;D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的“冯”通“凭”。
6.B【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B项,判断句,其它三项为定语后置句。
7.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B项, 《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
8.(1)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2)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3)险以远 则至者少
9.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项均为代词,这样。A项前句为介词,表被动;后句为介词,从。C项前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为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前句表承接,后句表转折。
10.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如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晦,最后一天叫朔”不正确,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
1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项,“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错误,从文章客人的回答来看,应该是“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12.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羡慕什么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自”,介词,从;“其”,代词,他们;“而”,连词,表修饰;“之”,代词,代指客观世界;“则”,连词,那么;“与”,连词,同、和;“而”,连词,表承接;“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13.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思。A、治:准备;C、状:描绘;D、举:飞。
14.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国”是第一处“保”的宾语,“大夫”是第二处“保”的主语,应在“大夫”前断开,排除A、B两项。“于田里”做状语修饰“安”,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
15.D【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选项有误,文章最后作者在感慨时局之动乱、保一已平安之不易、同游盛会之难再的同时,仍作旧地重游之期待。
16.(1)回头看后面的人跟不上我了,就独自提起衣裳奋步攀登,上到山的最高处才停下来。(2)众人没有不责怪我追逐奇景的过错的,而我也笑他们怯懦灰心,不能看到这山的绝美的风景。
【译文】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久雨后晴,天高气爽。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登高之约不能背弃的缘故,于是准备好饭菜酒食,结伴去天平山游玩。
天平山距离城西南从水路走有三十里。我们到了后就弃船坐车,经过平旷的树林和狭窄的山坞,路边有竹石遮蔽,有泉水藏而不见,只听见类似琴筑发出的清越的声音。我高兴地停下车听,过了许久才离去。到了白云寺,我们拜谒魏公祠,在远公庵稍事休憩,然后由这里的山脚像猿猴一样攀登小木桩向上爬。山上有很多怪石,有的像躺着有的像站着,有的像要抓人有的像要咬人,如龙盘曲搏持如柱撑天而立,无法一一形容描绘。又有泉水从乱石间冒出,叫白云泉,泉水细如线如脉,向下流坠入水潭中,用瓢舀来尝尝,味道极是甘甜清冽。泉水上有个亭子,亭的名字与泉水相同。泉边草木秀丽润泽,遮盖成荫可供休憩。过了这里,则峰回路转,登山的石道盘绕,十步一折,蜿蜒曲折而上,一直到龙门。两面山崖壁立对峙,好像要合拢,中通一小径,窄小险峻幽深黑暗,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山崖上有两间石屋:大的可坐十人,小的可坐六七人,都是空旷的石洞穴,有大石覆盖在上面使得石洞像个屋子一样。进入石洞,寒冷森然好像会被压在里面一样,于是互相招呼牵引着离开了。到这里大概才到山的一半呢。
于是又解散队伍分头行动,竞相追逐幽深美好的景色,继续登山的,停下来休息的,吟哦感叹的,疲惫喘气的,惊恐而哭的,怡然而乐的,俯仰之间怅然感慨像有所悲伤的:虽然所遇到的看到的不一样,但都有收获。
我走在最前面,越往上,越觉得岩石更怪,路更窄,山的景色更奇,而人也更疲惫了。回头看后面的人跟不上我了,就独自提起衣裳奋步攀登,上到山的最高处才停下来。山上才平坦宽旷,坐在平坦拂净的石上,只看见山顶白云流动飘荡,自然之风吹拂有声,太湖的水渺远悠悠。我超脱得就像要飞起来,恬静得像要睡着了,这样之后才知道这山没有辜负我此次游览了。接着想要下山,却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树木和乱石遮蔽,越找越迷路,终被困在荒草乱竹之间。这时天将黑了,大风忽起,洞穴深谷空阔回响,鸟兽鸣吼。我心里恐惧,俯身向下大呼,有樵夫听到,于是引导我走出,到了白云亭,才又与同游的人会合。众人没有不责怪我追逐奇景的过错的,而我也笑他们怯懦灰心,不能看到这山的绝美的风景。
于是采来菊花在水边饮酒,快乐地喝到一半时,我站起来,对众人说:“现在天下混乱,十年中,诸侯不能保住自己封地,大夫和士人不能保住自己的家,在四面八方奔走离散的人很多啊。而我与各位承蒙皇恩,得以安心地隐居,在重阳佳节之际,登上名山眺望,饮酒尽兴,难道这是易得的吗!但是我担心盛衰无常,离合难保,请允许我把今天的游历记在石上,明年再来,能有所考证啊。”众人说:“好!”于是写下今天的事作为记载。
17.【作文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要求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一,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材料二主要讲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27名森林消防队员直面险情,在与烈火的搏斗中英勇牺牲。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静好的岁月同样也不存在。静好的岁月只是人们期望的东西,它需要有人为我们遮风挡雨或者是保驾护航才可能实现。27名森林消防队员,为了国家,牺牲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材料三,主要讲由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90后”组成的“龙江二号”微卫星团队,他们发扬集体合作、攻坚克难的精神,成功拍摄“地月合影”照片。任何事不到最后一步,都不要轻易言败,只要心中有信念,再加上精心策划组织,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给自己的青春留下珍贵的记忆。材料四,主要讲某新兴企业面对关键技术研发中的瓶颈,选择依靠购买他人技术生存,濒临破产。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不断创新,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可以综合材料分析立意,也可以选取其中几则材料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代发展,呼吁爱国精神;个人与集体;奉献精神;信念与创新等。
【例文】
时代呼吁爱国精神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付出了最大的牺牲,作出了最大的贡献,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最高风范。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会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与决心!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