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卷(基础卷)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题(9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2. 下列有关各句中,对诗句使用的修辞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借喻)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设问)
C.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夸张)
D.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互文)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B.《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C.《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D.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的骚体诗六言为主,但又长短参差,形式自由,多用“兮”字,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2)《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 , 。”
(3)《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语句:“ , 。”
三、诗歌阅读(45分)
(一)阅读《短歌行》,完成5~7题。(12分)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 鼓:弹奏。
D.山不厌高 厌:厌恶。
6. 下列对《短歌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曹操创作的《短歌行》艺术性很高,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表情达意,形象生动。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
C.“月明”四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喻,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
D.《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
7.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离骚》选段,完成8~11题。(15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固时俗之工巧兮 时俗:世俗
B.竞周容以为度 周容:苟合取容
C.忳郁邑余侘傺兮 侘傺:失意的样子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贫穷,困苦
9.下列对选段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情怀。
B.“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
C.“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
D.“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指责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表达了屈原对不被人理解、遭人诽谤的不满和愤懑。
B.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引出议论感叹。
C.诗中表明了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
D.诗中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11.选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9分)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②。
【注】 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十始一命”,“一命”是说官职来之不易,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深感懊丧,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因此消磨殆尽。
B.颔联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的厌倦,官职卑微,本不屑为之,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C.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采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药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的山野景象。
D.诗中的“吞”字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则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
13.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9分)
春残①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② !
【注】①1164年,宋室用大量财物向金人乞得苟安局面,签订隆兴和议。本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春暮,时隔十数载,陆游五十二岁,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使司参议官,实际上是闲职。②打围:打猎。因需多人合围,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即点“春残”,日暮“落晖”更添作者感慨。
B.颔联时空相应,对仗工整,“无功”“有梦”对举。
C.颈联宕开写景,紧扣“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
D.尾联忆昔日“飞鹰醉打围”场景,以雄豪气概收尾。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四、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告别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因为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幸福也很遥远。其实,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
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运用细节描写;(2)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卷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古今异义的辨识能力。A项,古义:“至”的意思“到”,“于”是介词,表示动作对象;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B项,古义:交相通达;今义:运输事业。C项,古义:走投无路,处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D项,坏运气和好运气。
2. A【解析】本题考查修辞的辨识能力。A项,借代。
3. 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乐府诗歌是现实主义的,《孔雀东南飞》浪漫主义的结尾并没有改变全诗的现实主义风格。
4.(1)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2)既见复关,载笑载言。(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5. 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D项,“山不厌高”中“厌”如解释为“厌恶”,则与语境不合,从诗中来看,这句话是说“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厌”应解释为“满足”。故选D项。
6. 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C项,“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错误,应理解为“曹操是在委婉地提醒人才主动来投奔他”,没有“理怨”的意思。
7.①借用周公有时吃一顿饭都要中断数次,唯恐接待贤才迟慢而失掉人才的典故,②点明了全诗的主旨,突出地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虚心待贤成就伟业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情感的把握等能力。此题诗歌的最后两句借用的“周公吐哺”的典故,表达对人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理,答题时注意从典故入手进行分析。
8.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D项,“穷困”,古义为(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选项混淆了“穷困”的古今义。
9.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诗人不是在“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而是埋怨楚怀王太荒唐,没有准则,不理解诗人。
10. C【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诗中表明的不是“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而是诗人对世俗的批判,批判世俗违背准绳,歪曲事实,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
11. 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疾恶如仇、正道直行的诗人形象。面对群小的无耻行径,他嗤之以鼻,无情鞭挞;而自己特立独行,不为时势所屈,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依然高举道义的大旗,慷慨高歌,绝不屈服,表达了诗人坚持真理和理想的信念。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回答这一类型的题目要分三步走:定身份,做分析,看意义。定身份,就是用一句话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做分析,就是结合具体诗句探究人物的性格表现;看意义,就是要分析塑造该形象的意图何在。
12. A【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三十始一命”,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 “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
13. 用典和借代。“五斗米”运用典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渔竿”代指古代隐士。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两句用典。“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张,即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禄微薄”。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此诗结尾二句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14.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项,“以雄豪气概收尾”错误,尾联末句拈出昔日“飞鹰醉打围”的气概,似乎一扬;而冠以“谁记”,重重一抑,顿觉感慨横溢,满怀怆然。昔年的雄豪气概不过更增此时的摧颓意绪罢了。
15. ①伤春惜春之情。因春残而生的怅惘情绪通过颈联中茂盛的苜蓿、盛开的芜菁所营造的恬静而寂寥的暮春图景表达出来。②报国无门之叹, 对南宋当权者不思振作的不满。“壮士无功老”,功业无成,年已垂暮。让自己“无功老”的所谓“时平”不过是苟安局面。③思乡之情。“乡远”“征人”“归”,离家万里的远行的人梦归盼归。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中“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和颈联“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写出作者目见茂盛的苜蓿芜菁、叹春天残败、落晖在天的伤春惜春之情。颔联“壮士无功老”,作者写自己空有报国之志而空老无为之悲伤。
颔联“时平”和注解①可知,“时平”不是真的时局太平,而是统治者苟且偷安,以钱换来的暂且安宁,表达了作者对动乱的时局和不作为的统治者的忧心。颔联“乡远征人有梦归”写出自己远在他乡,渴望归途的情感。尾联“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作者回想曾经的壮怀慷慨,而今只能“自笑”自嘲颓废无为,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之叹。
16.【作文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文题“一路有你”的关键词是“你”。本处的“你”,亦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例文】
一路有你
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我仿佛翻开了那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山谷的江南。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的蒹葭的晚香,细品那愈加吟诵愈显天真的民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吹笛,恰似吟诗,每每轻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轻松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
十年竹笛生涯,十年辗转流连,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只感谢一路有你。
记得幼年那个孱弱的我——那与竹笛不相上下的个头,那气短息弱的断断续续,那细瘦得堵不住笛孔的手指,可就是一个这样的我,却执意地选择了竹笛,不为文人雅士的丝竹之美,只因靠在墙角听老师吹奏时,我曾陶醉过。
于是,在人生的路上,我便有你相伴。
记得第一次吹一首完整的《小河淌水》,我手持着你,用我全心全意的投入和热爱,把我的情感付诸你。那一次,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喜极而泣,我爱我的音乐。
后来的日子,我携着你,你伴着我,就这样心照不宣、义无返顾地走了过来。在你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茂林修竹的清雅丰美,体会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盛大恢宏,那是一种襟怀天下的气度,那是一种天真无饰的期盼,那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淡定,以及与音乐共舞的忘我的潇洒。
中考的时候,曾一度冷漠了你。成绩知晓以后,却第一个把喜讯告诉了你。这才发现,一路风风雨雨,早已与你不离不弃。在你的包容下,我的手指随心所欲地跳跃,我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抒发。我捧着你,恰似与一个阔别多年的老友相拥。
雁过无痕,风吹无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跟随我,品味过春荣夏酷,见证了秋凄冬寒,永不厌倦地听我诉说,为我分担,感谢一路有你。
如今时至高中,我依然始终不肯离开你。时常一杯香茗,一本书,一曲《葬花吟》,便是一场异常充实的晚自习。每每吹奏,便仿佛来到花冢之前,与潇湘妃子同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任思绪飞游之后,便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仿佛肩负着你无限的希冀。
吹奏着你,总感觉到一种歌之即在与不歌亦艳的光荣,引导并抚慰着我。一路有你,我充满力量,一路有你,我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