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化学鲁教版(新)九年级上册同步实验室
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1.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有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给铜绿加热,能看到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生成氧化镁,放出热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4.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5.如图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各步操作完全正确,打开止水夹后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量为瓶中原有空气体积的 。
(2)实验乙中,将木炭由上至下 伸入集气瓶,以充分利用氧气。
(3)实验丙中,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原因是 。
(4)实验丁中,待火柴梗 时伸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6.如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用 夹取一小块木炭;图B中先在空气中将木炭加热到 。图C中将木炭伸入充满 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燃烧停止后,向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如图 D),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图C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7.在学完氧气的性质后,某校课外小组同学对铁与氧气的反应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
(1)实验1:在燃着的酒精上方抖落铁粉,观察到火星四射,如图所示。
①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粉却能在空气中燃烧,由此说明在某些工业生产中将原料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②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2:用排水法收集等量的氧气作如下图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的3根铁丝均从同1
根长铁丝上截取,并且长度相同。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铁丝均燃烧,剧烈程度不同,II最剧烈,其次是III,较弱的是I。
① 若实验中集气瓶底部不预留少量水,则可能造成的结果是________。
(3)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等量的氧气,取不同型号的铁丝进行实验(铁丝的长度、绕成的螺旋圈数等相同)。
小资料:型号为304L、304、302铁丝,含碳量分别约为 0.03%、0.08%、0.15%。
铁丝种类 实验现象
304L 轻微火星四射
304 明显的火星四射
302 剧烈的火星四射
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 。
8.甲、乙、丙三同学在学完了第二单元后,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想探究能否用其他物质来代替红磷完该实验。他们选取了红磷、铁丝、硫粉、木炭、镁条(镁是一种金属)等进行如下探究:
(1)甲同学首先认为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 。
(2)乙同学认为也不能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他的理由是 。
(3)小兰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冷却后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其原因可能是 (答一点)。
(4)对于镁条三同学凭已有的知识无法判断,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他们用如图2所示装置和光亮的镁条进行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集气瓶中燃烧,观察到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粉末状物质产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容积的(实验过程中所有操作都是正确的)。为了让实验取得成功, 同学们进行实验时的第一步操作是 。?????
(5)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是其容积的,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其容积的,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问题:氮气为什么减少呢?
假设一:氮气与瓶内其他物质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 。
通过以上实验你认为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填“能”或“不能”)。
(6)如图3所示,关闭止水夹a、b、c,使过量的红磷和 木炭分别在盛有空气的等容积的A、B两瓶中同时燃烧,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
①若只打开止水夹a、c,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②若只打开止水夹b、c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③若同时打开止水夹a、b、c,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B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没有放少量的水或沙子,是不合理的;A、D项产物均无毒,且不会使集气瓶炸裂,不需要在集气瓶中放水或沙子;C项,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进入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
2.答案:B
解析:A.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 给铜绿加热,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能看到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3.答案:D
解析:A. 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若不点燃,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4.答案:D
解析: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蓝紫色火焰,由现象可知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A、B正确。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集气瓶底的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C正确。硫在 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都只生成二氧化硫,D错误。
5.答案:(1);
(2)缓慢
(3)氧气的浓度不同
(4)快燃尽;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解析:(1)实验甲中,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若各步操作完全正确,打开止水夹后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水量为瓶中原有空气体积的。
(2)实验乙中,将木炭由上至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以充分利用氧气。
(3)实验丙中,由于氧气的浓度不同,所以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4)实验丁中,待火柴梗快燃尽时伸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6.答案:(1)坩埚钳;红热;氧气;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7.答案:(1)①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
(2)① 集气瓶炸裂
(3)铁丝中含碳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8.答案:(1)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产生的气体占据了消耗掉的氧气的空间,压强不变
(3)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使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合理即可)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氮气与镁反应而减少;不能
(6)①水进入A瓶中;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物为固体,装置中气压减小②水不会进入B瓶中;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破气体,装置中气压不变③水进入两个集气瓶中;红磷和木炭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气压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