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忆读书》教学建议 课件 (共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6《忆读书》教学建议 课件 (共2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03 20: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忆读书》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材简要解读
读书明智
教材简要解读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语文要素
教材简要解读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教学过程简述
1.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着、卷”,会写“舅、津”等14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5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阅读策略
语文要素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自主预习
学习生字
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
细读文本
梳理信息
反馈交流
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1.自主预习,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预习单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获得一些凌乱分散的信息。
思考:怎样梳理出作者关于读书的诸多观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明确:以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为序;梳理作者在每个阶段读了什么书;对这些书的感受和评价。
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3.细读文本,梳理信息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者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梳理。
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例如:表格、思维导图、分条列信息……
◆作者读《红楼梦》的年龄不仅是十二三岁,还有中年以后;
◆《荡寇志》这本书也有关于书的评价;
◆对现代文艺作品的态度和评价比较多;
◆四岁时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是否属于梳理信息的范围?
4.反馈交流,比较方法
交流汇报时关注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概括总结好书标准
《水浒传》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三国演义》
能激发阅读兴趣的书是好书。
语言清楚明确
直接归纳
引导学生理解归纳得出
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红楼梦》
故事耐人寻味,可以一读再读。
……
①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
优点:快捷,用时少。
缺点:信息散落在书中,没有集中对比,找信息时还要重新看文章。
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②分条列出信息
优点:分类归纳,比较清晰醒目。
缺点:不够简明,不能一目了然,写起来也比较费时。
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③借助图表梳理
优点:清晰明了,直观
简洁。
难点:需要根据内容设计表格图表。
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1.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2.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依据课文内容并调动生活体验,在思考和讨论中获得新的读书体会和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简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梳理读书方法
讨论“一知半解”
体悟读书快乐
教学过程简述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1.梳理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
◆“一知半解地读”
◆“反复读”
◆“隔段时间再读”
◆“比较读、挑选读”
自己是否也用过这些方法?或者还用过什么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简述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2.讨论“一知半解”
①作者读三国演义一段文字:
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做“岂”,把“诸”念做“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教学过程简述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②老舍《谈读书》中的一个片段: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
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了书页,而没有吸收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可惜!
教学过程简述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3.体悟读书快乐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过程简述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