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教学建议
教材简要解读
《语文园地》包含四个板块内容: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用比喻句来表达自己对书的理解。
排列句子的顺序并抄写。
教材简要解读
交流平台:
1.从别人推荐的书目中找书读。
2.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找书读。
3.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书读。
4.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籍。
教材简要解读
词句段运用:
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用比喻句来表达自己对书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排列句子的顺序,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的话,使他们能进一步体会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并在排列句子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书写提示:
选取欧阳询的碑帖《九成宫醴泉铭》局部文字。让学生通过欣赏书法古帖,初步了解欧阳询书法的用笔特点和结构特点,体会书法的魅力。
日积月累:
编排的是朱熹的观书有感,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描绘自己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描写揭示深刻的哲理。
教材简要解读
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句子排序
第二课时:用比喻句表达对书的理解
日积月累
书写提示
1.能梳理总结如何找书读的方法。
2.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简述
1.交流平台
可以跟着课文找书读。
找感兴趣的同类书来读。
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书读。
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籍。
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一本书到读一类书。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1.交流平台
平时读过哪些课外书?除了阅读老师、家长推荐的书,自己还会主动找什么书来读?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1.交流平台
找书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1.交流平台
随着课文找书读很方便、快捷。
找喜欢的同类题材的书读,更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
找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读,可以充分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2.词句段运用
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思考:哪些句子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哪些句子是总说?哪些句子是分述?句子和句子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2.词句段运用
(
1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4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2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
5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3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2.词句段运用
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在让学生平时多阅读,扎实积累,培养语感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1.借助比喻句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2.背诵《观书有感》。
3.初步了解欧阳询书法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简述
2.词句段运用
“作者把书比喻成什么?为什么把书比喻成这些事物?”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2.词句段运用
书就像夏日的清风,能给我们带来清凉。
书就像一扇扇无形的门,门后是一个个不同的世界。
书像春风,吹开了我智慧的花苞。
……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宋·朱熹《观书有感》二则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
宋·朱熹《观书有感》二则
对于积累的古诗不必拔高,读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即可。让学生自读古诗,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意,熟读成诵,内化积累。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畅谈感受
在读书学习中,不断接触到的新知识,能让我们感觉自己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读的书越多,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就越顺畅,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觉得很自如。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书写提示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九成宫遗址在今天陕西省麟游县城西约五里,隋朝时称“仁寿宫”,唐太宗李世民执政后耗巨资修缮,修复后改名为“九成宫”。贞观六年初夏,李世民到九成宫避暑,在九成宫附近发现泉水,饮有回味甘甜,遂赐名此泉水为“醴泉”,并命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刻石以记之。故此文命名为:“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唐朝人,是初唐四大家(书画家)之一,也是中国书法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之一。他的楷书法度严谨,用笔率意洒脱,堪称唐楷第一,被称为“欧体”。
欧阳询和《九成宫醴泉铭》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欧楷特点
1.用笔方整,笔力刚劲,起收转折,一丝不苟。
2.字形竖长,穿插巧妙,结构严谨。
3.平正端庄,险劲生动。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欧楷欣赏:
欧
楷
欣
赏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述
谢
谢
看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