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关注癌症
——我国的肿瘤防治策略
教学过程
本课时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肿瘤防治方面的宣传。
活动建议:
1.从报纸、杂志、网络中广泛收集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
2.学生分组:分组原则在兼顾学生兴趣,便于开展工作的前提下,应进行各种学习类型的活动者之间的分担搭配。
3.确定活动内容:为了尽可能减少学生的重复性劳动,教师再将该活动以若干形式体现,如:出一期关于“预防肺癌”的宣传栏;开展“预防癌症”的讲座;对社区中癌症家庭做一次调查。
4.学生选择活动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熟悉情况等选择一项活动。根据每个活动所报名的学生人数,由学生推选组长,并进行适当分工。
5.活动的开展:(略)
6.信息分析、撰写报告:活动完毕,应及时组织学生整理资料等,并完成活动报告。报告的形式可以不作统一规定,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文字报告、图片、照片、录像网页等形式。
7.活动报告的交流和展示:可以根据本校的条件自行安排。如出黑板报、举办报告或展览、召开小型“新闻发布会”或小型“学术报告会”等。
8.组织学生交流调查研究的收获体会、获得信息的方法、调查研究中克服困难的办法等。
活动与探究
探究题目:设计一个防治肺癌的方案。
原理:由于国家的财力、人力、物力有限,预防癌症的知识在我国尚不够普及,因此加强癌症的预防很重要。
活动建议:建议教师充分发掘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比如让学生调查所在社区的居民吸烟情况,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吸烟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吸烟与肺癌发生的关系,到医院调查现在对肺癌的治疗方法。
习题详解
1.解析:因为肿块组织形似螃蟹的躯体,还可凭借其张牙舞爪地向四面八方伸展的螯足作为癌组织向正常组织扩散和转移的象征。
答案:B
2.解析:很我原癌基因的产物都是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的调控因子。在人的多种癌细胞中已经证实原癌基因发生了突变,从而引起正常细胞癌变。
答案:A
3.解析:病毒的遗传信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受到正常细胞的调节控制,病毒处于静止状态,但受到化学致癌物、辐射等因素的作用后,可能被激活而表达,在体内诱发细胞癌变。ALV是导致细胞癌变的生物致癌因子。
答案:B
4.解析:癌症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突变渐积累的结果,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答案:D
5.解析:癌细胞的特征有:细胞无限制地分裂,细胞能够扩散,细胞生长失去控制等。故细胞停止增殖是错误的。
答案:B
6.解析:导致细胞癌变的外界因素有物理因子(如紫外线照射)、化学因子(如黄曲霉毒素污染)、生物因子(如病毒),这些因子的作用最终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不属于细胞癌变的环境因子。
答案:C
7.解析:我国肿癌防治的三级预防策略是:一级预防的重点是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二级预防的重点是防止致癌物的影响;三级预防的重点是高危人群早期检出。三级预防的三个“早期”是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由于癌症发生的早期,往往不表现出任何症状,以及时发现;而对于癌症晚期的病人,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就显得更为重要。
答案:(1)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防止致癌物的影响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2)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由于癌症发生的早期,往往不表现出任何症状,难以及时发现;而对于癌症晚期的病人,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就显得更为重要。
8.解析:我国的环境污染不可忽视,所以说导致我国人群中癌症发生的原因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
答案:C
21世纪教育网
w.w.w.k.s.5.u.c.o.m
www.(共20张PPT)
你知道威胁人类健康的
四大“杀手”吗?
-- 1.心血管病 2.癌症 3.艾滋病 4.糖尿病
蔡琴
历经乳癌之险
及时手术切除
材料1:
死亡原因 死亡率(/10万人)
癌 症 240.95
脑血管疾病 223.61
呼吸系统疾病 206.06
心 脏 病 173.49
损伤与中毒 95.61
消化系统疾病 41.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7.64
2002年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统计(前七位)
第三节 关注癌症
在叙述癌以前,首先对"肿瘤"加以说明。肿瘤是身体的一部分细胞与机体的其他组织生长不协调,表现为任意地、无节制地增殖分裂,增长成一个大的组织块则为肿瘤。
肿瘤有良性的又有恶性的。良性肿瘤逐渐增长时仅是压迫周围组织,而恶性肿瘤除了压迫以外还可以向周围浸润,也就是肿瘤组织不断侵入周围组织,这种恶性肿瘤就称为"癌"。
什么是癌?
材料2
导致癌症的因素有哪些?
2.讨论癌症如何防治及如何选择健康的 生活方式。
本节聚焦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什么作用?
2.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和细胞癌变有什么关系?
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和癌有关的基因它们都是细胞中正常的固有的基因:
。 原癌基因:其很多的产物都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
的增殖。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害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
癌变的过程包括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即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二、致癌因子
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 紫外线、X射线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致癌病毒
快来关注
1.臭氧层破坏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
2.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物质外泄,诱发了众多白血
病患者。
随堂练习:分析致癌因子
5.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长期被放射线损伤,导致
白血病。
4.人乳头瘤状病毒侵染人的生殖道,使人患子宫癌。
3.近几年肺癌的发生率日趋增加,可能与吸入烟草
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尾气等有关。
物理
物理
物理
病毒
化学
6 . 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能使儿童患淋巴癌和成人患鼻咽癌。
7. 有人用砷酸钠治疗皮肤病后,出现局部色素增加,过度角化,最后发展为皮肤癌,砷是唯一能使人类致癌而动物不致癌的物质。
8. 日本“奥姆真理教”曾在东京地铁使用的“芥子气”,可以使人患白血病、肺癌、乳腺癌。
病毒
化学
化学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可能
导致癌症的发生?
日常诱癌20例
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诱发肝癌;
感染人乳头状病毒可诱发宫颈癌;
感染螺杆菌可诱发胃癌;
吸烟(每日超过2包,10年以上)可诱发肺癌;
被动吸烟(22年以上)可诱发肺癌与喉癌;
经常接触沥青者,易诱发皮肤癌;
经常接触煤焦油者,易患皮肤癌;
经常接触放射线者,易诱发肺癌与白血病;
长期使用化学性染发剂可诱发淋巴癌;
经常在太阳下曝晒,可诱发皮肤癌。
酗酒可诱发咽喉癌;
红肉(即牛肉、羊肉)摄入量过大,可诱发结肠癌;
新鲜水果及蔬菜摄入不足可诱发肺癌;
高盐咸食者,易患胃癌;
报纸包食物可得各种癌症;
吃热烫食物易引起食道癌;
纤维素摄入不足可诱发结肠癌和直肠癌;
过度肥胖可诱发结肠癌与乳腺癌;
缺少锻炼(每周热量消耗少于1000卡)可诱发
结肠癌和直肠癌;
长期精神压力可诱发各种癌症;
总结癌症发病机理:
变异
累积
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
化学致癌因子
正常表达
细胞生长
分裂失控
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
广岛和长崎两地的
原子弹受害者白血
病和皮肤癌的发病
率明显高于其他
地区。
90%的儿
童癌症患者
家中半年内
曾大规模装
修过
“装潢一新”第3节 关注癌症
一、选择题:
1、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为攻克癌症,人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研究,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个体的癌细胞与非癌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B.细胞癌变使人体自身的细胞成为抗原,能使其裂解死亡的免疫细胞是效应B细胞
C.用单克隆抗体制成“生物导弹”来治疗癌症,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
D.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线粒体和核糖体的活动增强
2、医生将某患者胃壁的病变组织中取样后离体培养一段时间后,经过镜检,医生初步诊断该患者患的是癌症。其判断的理由最可能是 ( )
A.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细胞明显增多且变成球形
C.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细胞膜上载体数量增加
3、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 ( )
A.都具有两个中心体,且分别位于细胞的两极 B.都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组
C.都在诱导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原癌基因 D.DNA的量未必相同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一般都能合成蛋白质
B. 人的卵细胞虽然分化程度很高,但仍然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C. 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该细菌还能够产生O2
D. 人体骨骼肌细胞能合成多糖,当处于相对缺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
5、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癌症的原因 ( )
A.X射线 B.某些病毒
C.纤维素 D.煤焦油
6、癌细胞容易转移,这是因为 (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癌细胞为球形
C.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癌细胞体积变小
7、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畸形分化有关 B.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C.某些病毒也会引起植物产生肿瘤 D.正常人的染色体上不应该有原癌基因
8、2005 年 3 月 16 日 ,中国百胜饮食集团向媒体发布声明,承认由于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新奥尔良烤鸡腿堡的调料中发现苏丹红一号,全国 1300 多个门店全部撤柜。苏丹红一号是哪种致癌因子?
A.化学致癌因子 B.物理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辐射致癌因子
9、下列因素中,与细胞癌变无直接关系的是
A.高强度紫外线照射 B.长期摄入亚硝酸盐
C.全球气候变暖 D.食用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
二、非选择题
1、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法的材料回答问题:
(1)体外分别培养某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 。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 的特性。
(2)细胞癌变后,膜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成为 ,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应答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3)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细胞类型 增值代数 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 50~60 无
癌细胞 无限 有
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结果预测及分析:
(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
(1)a 扩(分)散转移
(2)抗原 效应T细胞
(3)实验步骤:①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 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进行培养 ③纪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 A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4)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输入淋巴因子、DNA
疫苗)。
2、“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一种用适当剂量的放射线治疗某些癌症的方法。
(1)放疗的基本原理是:一定剂量的射线会诱发细胞产生较高频率的基因突变,由于其具有 的特点,就有可能导致癌细胞死亡;又因为癌细胞具有 的特征,在 时射线使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2)放疗要特别注意照射剂量和范围,这是因为正常组织中也保留少量 的细胞,容易受到射线的伤害,例如骨髓中的 等。当这些细胞减少过快时,体内因细胞正常的 而不断减少的组织细胞就难以得到更新。
(3)放疗还要特别注意治疗时机。因为癌细胞 分化的表现之一是表面 明显减少,细胞彼此间 ,导致晚期癌细胞发生转移,此时便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1)少利多害 无限增殖 DNA复制
(2)具有分裂能力(或能进行细胞分裂) 造血干细胞 衰老死亡
(3)畸形 糖蛋白 黏着性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k.s.5.u.c.o.m
www.第3节 关注癌症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周期的紊乱导致癌变。
(2)了解我国的癌症防治。
(3)关注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
二、问题预设
1.癌细胞是如何形成的
2.什么是原癌基因,有何作用?什么是抑癌基因,有何作用?在癌症的发生过程中,这两种基因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3. 癌细胞有哪些特征呢?
4. 如何预防和治疗癌症呢?
三、方法点拨
1.读书思考完成基本问题。
2.读教材的相应图群,明确图义,完成知识总结。
3.利用ppt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4.课前全班同学按4人分小组,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查阅我国癌症的发病趋势、地区分布、发病年龄、危害程度等,列出相关数据,并了解癌症的概念、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
四、预设知识建构
1.癌细胞的形成
2.癌细胞的特征
3.预防和治疗癌症
五.互动探究
1.癌症是如何发生的?
2.癌细胞有哪些特征
3.预防和治疗癌症有哪些途径?
六.精讲点拨
1. 癌细胞的形成
(1)致癌因子 引发细胞癌变的环境因素称为致癌因子。
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如烟草、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等)、病毒致癌因子——致癌病毒 。
(2)致癌因子与癌症发生
① 事实: 一些科学家对某些致癌因子的致癌作用作出了如下评价(表5—1)。
② 分析: 生活方式与癌症发生的关系:烟草、酒精、膳食、传染、污染等因素引发癌症,在癌症死亡中占较高比例,特别是烟草对健康威胁很大。
(3)致癌基因
① 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
Ⅰ. 病毒癌基因 在致癌病毒中找到与致癌直接相关的基因,称为病毒癌基因,RSV中的癌基因定名为src基因。
Ⅱ. 细胞癌基因 起初认为,病毒把癌基因带入寄主细胞,使寄主细胞发生癌变。后来发现,未感染的寄主细胞中,用分子杂交技术居然也能找到与病毒癌基因相近的核苷酸序列,称为细胞癌基因。
②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Ⅰ. 原癌基因 很多原癌基因的产物都是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的调控因子(人的多种癌细胞中已经证实原癌基因发生了变异)。原癌基因的变异是正常细胞癌变的主要内因。
Ⅱ. 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的产物也是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一类调控因子。如果分裂中的细胞出现异常,它编码的蛋白质往往在细胞周期的特定时期阻止细胞周期的进程。
抑癌基因突变,丧失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就会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引发细胞的癌变。
(4)各种致癌因子通过改变正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功能而诱发细胞的癌变
2.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 多数人接受的细胞癌变的一种理论图解:图解描述
(2)主要特征
①无限增殖 正常的人体细胞能够分裂50~60次,就走向衰老和死亡。癌细胞却能无限增殖,在体内表现为长成肿瘤,在体外培养中能无限地传代下去。
②失去接触抑制现象 正常细胞生长到彼此接触时,分裂活动就停止下来,而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增殖。
③癌细胞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癌细胞易于浸润周围健康组织,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并增殖,这是癌症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④癌细胞能逃避免疫监视,癌细胞可以通过移植到其他机体上生存、增殖。
3. 我国的癌症防治
(1)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利于癌症防治工作的大力开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相结合)。
(2)医学专家们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癌症的三级预防”策略。
①一级预防: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② 二级预防:防止致癌因子影响
③ 三级预防: 高危人群早期检出。
(3)治疗癌症的方法 目前一般采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手术切除等方法。
① 放射治疗 癌症的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指用放射线治疗癌症。
② 化学治疗 癌症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指运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③ 手术切除 癌症的手术切除仍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七、与人教版的区别
苏教版增加了癌症发生被多数人接受的一种理论,并且详细讲解了如何预防和治疗癌症。
八、反馈练习
九、教后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k.s.5.u.c.o.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