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1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学习目标】
1.简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3.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重难点提示】
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学习展示】
一、回眸历史——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知识梳理] 阅读教材,完成
1、1665年,英国科学家 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发现细胞。实际上他当时发现的是死了的植物细胞的 。
2、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 第一次系统地提出植物体是 聚合体。
3、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 提出动植物体都是 的集合体
4、1858年,德国著名 病理学家 指出细胞只能来自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 的重要补充。
5、细胞学说内容:一切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 的基本单位。
6、细胞学说的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 的基础上,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阐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 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被 列为 世纪 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
(一)光学显微镜
认识部件,回答:
1、有透镜的结构:
2、调节焦距的结构:
3、调整视野光线明暗的结构:
4、放置玻片标本的结构:
5、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指?
(二)电子显微镜
[知识梳理] 阅读教材,完成
1、放大倍数: 万—— 万倍,可看到病毒、单个分子等。
2、类型: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有 和 ,前者被用于观察细胞内部的 ,后者被用于观察样品的 。
3、成像原理:
(1)透射电子显微镜:让 穿透用样品制成的超薄切片,经过
放大成像。
(2)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 在细胞等样品的表面扫描,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如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样品的 (二次电子)等,通过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最终形成反映样品 的图象。
思考:观察样品时,是否电子显微镜一定比光学显微镜好?举例说明。
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知识梳理] 阅读教材,完成
1、生物体的组成:除 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 构成的。
2、细胞的形态和大小:
(1) 生物的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
(2)同一生物不同 的细胞形态和大小不同:
(3)在同一生物的 组织中,细胞的大小也不一样;
(4)同一个细胞,处在不同的 ,其大小也会发生改变。
(5)大多数细胞的直径在 范围内。
3、维持细胞形态的因素:
(1) 细胞内在的 (2)自身的 (3)外部的 等。
4、注意:
(1)细胞的大小和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
(2)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四、边做边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阅读教材最后一页关于使用显微镜思考
1、像和物有什么关系
2、如何判断视野中污点存在的位置
【知识拓展】
装片的种类和临时装片的制作
1、临时装片和永久装片。
2、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取一块清洁的载玻片。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液体。
(3)将所要观察的材料均匀地铺或涂在液滴中。
(4)盖上盖玻片。
3、临时装片的制作注意事项:
(1)不同的临时装片所滴液体不同:如植物细胞用清水;人的细胞用生理盐水等。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浸润液体?
(2)观察的材料在玻片上处理不同:如洋葱表皮细胞是铺,口腔上皮细胞是涂在液滴中。
(3)盖上盖玻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一侧接触液滴,成45度,再慢慢放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不形成气泡。
【交流思路】
例题1: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是
A.a B.b C.c D.d
例题2:①②③④⑤是显微镜操作中的几个步骤,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1)到(2)的过程中,操作的正确顺序应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例题3:细胞具有多样性,下面对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理解有偏差的是( )
A、 肌肉细胞呈长条形或长梭行,有利于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B、人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增大了细胞膜面积,有利于气体交换
C、神经细胞的突起呈纤维状,有利于提高神经冲动的传递效率
D、动物卵细胞的体积较大、细胞质较多,为动物的整个个体发育过程提供营养物质
【知识整理】
┈┈┈┈┈┈┈┈┈┈┈┈┈┈┈┈┈┈┈┈┈┈┈┈┈┈┈┈┈┈┈┈┈┈┈┈┈
┈┈┈┈┈┈┈┈┈┈┈┈┈┈┈┈┈┈┈┈┈┈┈┈┈┈┈┈┈┈┈┈┈┈┈┈┈
┈┈┈┈┈┈┈┈┈┈┈┈┈┈┈┈┈┈┈┈┈┈┈┈┈┈┈┈┈┈┈┈┈┈┈┈┈
┈┈┈┈┈┈┈┈┈┈┈┈┈┈┈┈┈┈┈┈┈┈┈┈┈┈┈┈┈┈┈┈┈┈┈┈┈
3、1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A、 基础训练
1.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
2.功能完好的显微镜,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一般( )
A:先用粗准焦螺旋后,后用细准焦螺旋 B:只用粗准焦螺旋
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 C:先用细准焦螺旋,再用粗准焦螺旋
3.某学生的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好 B: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D:显微镜损坏
4.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被”是指该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5.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要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6.用低倍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个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转动高倍镜后异物还在,这异物可能是在: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7.观察临时装片时候不能将显微镜向后倾斜,是为了防止
A:装片中的水溢出 B:无法调节视野亮度
C:装片向后滑动 D:标本离开视野
8.画生物图时应注意:
A:图中的暗处用铅笔涂黑 B:在右恻对图注字
C:在左侧注明图的名称 D:一般用钢笔画图
9.“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A:b B:d C:q D:p
10.要将视野内的物象从右侧移至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标本
A:左侧 B:右侧 C:上方 D:下方
B.提升探究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阐明了( )
A、细胞的多样性 B、不同生物细胞的相同性
C、生物界的统一性 D、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2、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施莱登和施旺 C.胡克 D.沃森和克里克
3、19世纪30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
C.证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学科资料精编】
显微镜的分辨力
影响显微镜成像清晰度最关键的问题是显微镜的分辨力。分辨力是指显微镜将物体放大成像后,能将物体相近两点分辨清楚的距离极限。通常用D来代表两点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公式换算出:
式中λ代表光波波长;N·A为镜口率,亦称数字孔径,是numerical aperture的缩写,或简写为A。D值越小,分辨力越高。显微镜的物镜和聚光镜上都注有镜口率的数值,如低倍镜的为0.28,高倍镜的为1.25,放大倍数越大,要求镜口率越大。
从上面的分辨力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得到高分辨力则要缩短波长和加大镜口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我们使用的光源为可见光(白光),波长为400~700 nm,取其平均值为550 nm,这个数值无法改变,因而唯一能改变的数值为镜口率(N·A),镜口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N·A=n·sin
式中:n=物镜至标本间的介质折射率(index of refraction);α=物镜的镜口角(标本在光轴的一点对物镜口的张角)。因此镜口率和n及sinα/2成正比。空气的折射率为1;水为1.33;香柏油为1.515。镜口角总是要小于180°,所以sinα/2的最小值小于1。空气的折射率为1,故对干燥物镜来说,镜口率一般为0.05~0.95;而用香柏油的油镜头可接近于1.5。如果用溴萘浸没,镜口率可达1.6。根据推算,显微镜的最小分辨力距离不会小于0.2 μm(将1.6代入分辨力公式求得),分辨力约等于光波的一半。通常把这一数值看作是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因为决定显微镜分辨力的限制因素是光的波长(衍射效应),显微镜无论制作得如何精密都无法突破这一极限。所以一般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1500倍。因为将0.2 μm的点数放大到0.2~0.3 mm,即可辨认清楚。如果分辨力不再提高,只提高放大倍数也毫无意义了。
www.
甲
(2)
甲
(1)(共26张PPT)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生物体不仅是多层次、复杂的结构体系,也是相对独立、有机联系的生命活动体系。细胞是生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现象的奥秘都要从细胞中寻求答案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1665年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的简易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他把这些小室称为细胞,实际上胡克当时看到的是细胞壁。这是人类发现细胞的第一步。
1838年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使用分辨率达1 m的显微镜,观察了大量的植物组织后提出:“植物,不论发展到多么高级,都是由充分个体化的、各自独立的、分离的物体组成的聚合物,这些物体就是细胞。”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多细胞的系统观察后提出:“细胞是有机体,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它们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植物体内。”
1839年
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指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1858年
在十九世纪以前许多学者的工作都着眼于细胞的显微结构方面,从事形态上的描述,而对各种有机体中出现细胞的意义一直没有作出理论的概括,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
显微镜的发明
发现的各种细胞
雨水中的微生物
列文·虎克
目镜
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
5×
10×
16×
小
物镜
物镜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离玻片距离越 ,所能看到的细胞数目越 , 视野越 。
大
近
少
暗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
粗准焦螺旋
镜筒
细准焦螺旋
转换器
物镜
镜臂
聚光器
反光镜
镜座
载物台
方法步骤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移动玻片的方向与看到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
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显微镜成像为倒像(p d),像的移动方向与实物相反。
如果视野过暗或过亮,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电子显微镜下的蚊子
最早的电子显微镜
高电压下电子流波长很短
(10 0000 ×)
卢斯卡
(Ernst Ruska)
20C30s
常用的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需将样品制成超薄切片,适于观察细胞内部结构
常用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大肠杆菌
主要用于观察细胞等样品的表面形态和结构
其他显微镜
1)荧光显微镜
尼康E800荧光DIC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照片(微管呈绿色、微丝红色、核蓝色)
其他显微镜
2)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其他显微镜
3)相差显微镜
草履虫相差显微图
肉毒梭菌相差显微图
其他显微镜
4)暗视野显微镜
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图
团藻和水绵暗视野显微图
原理图
细胞的大小
细胞的各种形态
例题1: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是
A.a B.b
C.c D.d
甲
(1)
甲
(2)
例题2:①②③④⑤是显微镜操作中的几个步骤,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1)到(2)的过程中,操作的正确顺序应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⑤ ④ ③ ②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A、鸟的前肢变成翼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狗见主人摇尾巴 D、敲击人的膝盖骨下方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动作
2、病毒可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能产生后代 B、具有细胞结构
C、由有机物构成 D、能使其它生物致病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体具有()
A、细胞结构 B、应激性
C、遗传性 D、新陈代谢作用
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 B、变形虫 C、衣藻 D、噬菌体
5、20世纪以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
A、粮食、人口 B、人口、环境
C、水和能源 D、粮食、资源、人口、环境
6、实验生物学阶段研究的目标和手段主要是()
描述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生物的形态并进行分类
C、用理化手段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D、用实验手段和理化技术考察生命过程
7、、下列属于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营造华北、东北、西北防护林工程
建设小张庄农业生态工程
在南方建立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将某细菌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抗虫棉
简答题
1、1992年,陕西一农民从河中捞起一块重达20多公斤的不明物体——“怪肉”,这是不是生物?经观察此物体具有不断生长的特点,因此初步判断为生物体,经鉴定为大型粘菌复合体。构成“怪肉”的微生物有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该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核酸、多糖、矿物质等。特别是具有能刺激人体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多种疾病等功效。
(1)、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基本组成物质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
(2)、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生殖发育、应激性等都是生物体在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可见
(3)、科学家制造“超级菌”分解石油属于 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各种情况对应哪种结构层次?将名称填写在( )中。
(1)大肠杆菌属于( )层次;
(2)大肠杆菌菌落属于( )层次;
(3)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 )层次;
(4)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物属于( )层次。
答案:
1 2 3 4 5 6 7
A A D D D D D
1、(1)蛋白质、核酸(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3)生物工程
2、(1)细胞 (2)种群 (3)种群 (4)群
21世纪教育网
www.
w.w.w.k.s.5.u.c.o.m
www.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教学重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学难点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具准备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史料课件、光学显微镜、相关实验用具、材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练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技能。
4.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5.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6.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7.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8.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第1课时 细胞学说、显微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螅捕食、繁殖的过程,教师简要说明水螅是一种腔肠动物,接着,展示水螅结构模式图,利用学生初中已学的水螅的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水螅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推进新课
板 书: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师
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P26“回眸历史”第一段资料,并观察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及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师
(1)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为40~140倍,他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借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实际上这个小室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胡克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是在他的著作《显微图谱》一书中于1665年发表的。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和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此后,虽对细胞观察的资料不断增加,积累了较丰富的材料,但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对细胞的知识以及它与有机体的关系,人们并没有进行科学概括,没有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
师
细胞是谁发现并首次命名的?他所观察到的细胞是真正的细胞吗?
生
发现并首次命名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胡克,但他所观察到的细胞不是真正的细胞,而仅仅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学生活动:阅读“回眸历史”中关于施莱登和施旺的资料。
师
(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了大量植物组织后,于1838年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他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他的研究为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2)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的系统观察,并将施莱登与自己的发现概述起来,论证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于1839年发表了《动植物构造及生长相似性之显微研究》,著名的“细胞学说”由此诞生。
师
(1)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2)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生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它使人们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能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师
细胞学说提出后的几十年中,它被推广到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和指导作用。同时,这一学说本身也迅速得到充实、发展而且日益完善。19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的研究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
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
(1)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与哪些科学家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2)细胞学说的建立与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有什么关系?
生
(1)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与英国科学家胡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是分不开的。
(2)正是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才有了细胞的发现。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提高和应用,以及对各种动植物细胞的大量观察和研究,才有了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师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都离不开重要的研究工具——显微镜。
板 书:二、研究工具——显微镜
学生活动:阅读显微镜一节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显微镜的发展过程。
从17世纪列文虎克自制的显微镜(放大300倍),到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1 500倍),再到电子显微镜(可放大上百万倍)。
(2)哪几位科学家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列文虎克,于17世纪自制成功由2块镜片构成的“显微镜”,能将微小物体放大300倍,为显微镜的早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是德国青年科学家卢斯卡,于20世纪30年代初,利用高电压下电子流波长很短的特点,制造出放大10 000倍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
(3)常用电子显微镜有哪两种类型?两者的区别主要是什么?用途上有何不同?
常用电子显微镜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成像原理不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利用电子穿透切片,经过电磁“透镜”放大成像;扫描电子显微镜依靠电子射到样品表面后发射出的更多二次电子,放大后形成反映样品表面形态特征的三维图像。用途上,前者适合于观察细胞内部超微结构,后者适合于观察细胞等样品的表面形态和结构。
教师活动: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自制的电子显微镜以及利用电子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细菌等图像。
(2)利用多媒体展示普通光学显微镜。并启发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光学显微镜的知识,准确识别其各部分结构与功能;同时,教师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作示范。
师
(1)某光学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该显微镜能放大多少倍?
(2)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和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哪组镜头?
生
(1)400倍。(2)乙和丙。
教师出示一只鸡蛋、一个洋葱、一个蘑菇,提问: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这三种不同生物在结构组成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
他们都是由细胞组成。
教师设疑导入新课: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组成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和形态相同吗?
推进新课
板 书: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师
要研究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最好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生
使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各种不同生物的细胞。
请同学们回顾初中所学显微镜的知识。讨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师
在使用显微镜时,为了更好地观察对象,常需要使用高倍镜观察,如何使用高倍镜呢?
学生讨论。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具体方法: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动装片使需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若视野较暗,可调节聚光镜和反光镜。并归纳如下:
低倍镜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聚光镜和反光镜。
师
使用显微镜观察有关组织细胞时,常需先将有关生物组织细胞制作成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如何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呢?
学生讨论。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1.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制片
(1)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的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2)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
(3)用镊子轻轻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有气泡。
3.染色
(1)把一滴稀释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3.把牙签上附着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4.用镊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水滴上,避免有气泡。
5.把一滴稀释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学生实验: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绘图。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绘图。
(3)观察人的骨组织、肌肉和神经组织的永久玻片标本并绘图。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注意指导撕取洋葱鳞片叶内侧的表皮。
教师活动:学生结束实验观察后选几位学生谈实验操作体会及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设置下列讨论题: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与用低倍镜观察相比较,视野的大小、明亮、视野中细胞数、细胞图像大小有何变化?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
(3)换用高倍镜观察时,是否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
教师适当启发,组织学生讨论后归纳:
(1)高倍镜视野变小、变暗,细胞数变少,细胞图像变大。
(2)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3)不需要。用高倍镜观察,只需使用细准焦螺旋微调即可。
教师活动:选择几位学生所绘细胞图进行展示,并请相应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师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什么不同?
生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呈近似长方形的格子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呈不规则的圆形。
学生活动:观察教材P29图35几种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设计:教师出示一只鸡蛋,从鸡蛋钝端除去部分卵壳,弄破卵壳膜,使卵白和卵黄流到一个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并说明:一只鸡蛋并不是一个卵细胞,鸡卵细胞只是由胚盘、卵黄和包在卵黄外面的卵黄膜构成。卵白和卵壳及卵壳膜起保护卵的作用,但不是卵细胞的组成部分。鸟类的卵细胞形态呈圆形,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师
(1)举例说明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形态是否相同。
(2)举例说明同一生物体内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是否相同。
(3)举例说明人体内的不同组织细胞的功能是否相同。
生
(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或其他细胞)及细菌细胞大小和形态不相同(其他合理回答也可以)。
(2)人体内的肌肉组织细胞、骨细胞、神经组织和口腔上皮细胞的大小和形态不同。
(3)人体内的肌肉组织细胞具有收缩运动功能,神经组织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功能,口腔上皮细胞覆盖在口腔表面,起保护作用。不同组织细胞的功能不同,其形态、大小也不同。
课堂小结
人体内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与氧气接触,起运输氧气的作用;神经细胞具有很多突起,有利于神经兴奋的传导;肌肉细胞呈纺锤形,与肌肉组织收缩运动功能相适应。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细胞发现细胞学说建立补充完善
二、研究工具——显微镜
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现代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三、细胞的大小和形态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
方法与步骤:
(1)全班学生3~4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一名召集人。
(2)各组成员分工,分别利用网络、图书、报纸、杂志、影像资料等多种途径收集显微技术的发展及其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
(3)各小组成员汇总交流情况,并确定一名汇报人将研究成果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结果与交流:
各小组汇报人代表本组在班上汇报本小组研究成果,汇报时要精练、概括,不要“照本宣科”。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