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一生物全案:3.3《物质的跨膜运输》(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高一生物全案:3.3《物质的跨膜运输》(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9-21 08:07:17

文档简介

第3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例1 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如下实验:先向乌贼神经纤维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抑制酶活动的药物和ATP,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
溶液中24Na的量
加入某药物 加入ATP
2
1
1 2 注入24Na的时间
(1)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加入抑制酶活动的某药物,则24Na的外流_______________;当向中毒的神经纤维内注射新鲜的ATP时,24Na又_______________,直到____________为止。
(2)可见,24Na通过神经纤维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____________。
(3)加入药物后抑制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的“主动运输”方式所需的条件,以及ATP产生的生理作用,并且要有分析坐标曲线的能力。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此题中所涉及到的是需要能量即ATP这个条件,而ATP的产生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酶的参与。
向乌贼神经纤维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说明24Na已经由细胞内排到了细胞外,24Na的运动方向是向外流。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加入抑制酶活动的药物和ATP,从图中可以看到,加入药物前,外流量多,从“2”迅速下降到“1”;加入药物后外流停止,保持在“1”水平;加入ATP后,外流量又增多了。可见,24Na的外流需要消耗ATP,加入的药物是抑制细胞产生ATP的,也就是说是抑制呼吸作用的,因为ATP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所以24Na通过神经纤维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加入药物抑制的酶是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 (1)迅速停止;重新透出;ATP用完 (2)主动运输,ATP (3)呼吸作用
例2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 __分子;B代表____ ___;D代表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_____________;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
(6)如果此为神经细胞膜,则当其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Na+的流动过程是编号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及其功能,考察学生理解、分析应用能力。(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表面还有链状的多糖分子,大多和蛋白质结合成为糖蛋白,也可和脂类分子结合成糖脂。(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现象证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a~e五个过程中,b、c、d穿膜无需细胞供能,故是被动转运。(5)氧气穿膜是自由扩散,所以选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所以选a。(6)如该细胞膜为神经细胞膜,未受刺激时,Na+由细胞膜内侧,通过Na+泵(实际上是一种镶嵌在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的作用,移至细胞外侧。有两个显著特点:①逆Na+浓度差由内向外;②是要消耗ATP。当神经细胞膜受刺激兴奋时,由亲水蛋白质分子构成的Na+管道张开,膜外大量Na+顺浓度梯度从Na+管道流入膜内,Na+流入量猛增20倍。
答案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 (2)选择透过性 (3)一定的流动性 (4)b、c、d (5)b a (6)c
测试
1.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2.下列关于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消耗能量
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
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进行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3.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 内吞、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内吞 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4.氧气透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是( )。
A.全部为主动运输 B.大部分为扩散作用,少部分为主动运输
C.全部为扩散作用 D.少部分为扩散作用,大部分为主动运输
5.从细胞膜的特性来看,下列物质中,不能正常通过细胞膜的是( )。
A.水和尿素 B.氨基酸和葡萄糖
C.性激素和维生素D D.胰岛素和胰蛋白酶
6.下列生理功能不是通过主动转运来实现的是( )。
A.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B.红细胞从血浆中摄取K+
C.鲨鱼将血液中的多余盐分通过鳃排出体外 D.水分子进入红细胞
7.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与这一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细胞膜功能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8.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C6H12O6吸收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Ca2+载体的活动
C.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D.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
9.透析型人工肾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
A.流动性特点 B.自由扩散 C.选择透过功能 D.主动运输
10.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黑点代表物质分子),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非常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
11.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含少量K+的溶液,右室加入含大量K+的溶液。
(1)在左右两室分别插入正负电极,结果发现K+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 。
(2)若此时在左室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多肽),结果发现K+可以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 。
(3)若此时再将电极取出,结果K+又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   。
(4)上述实验证明 。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D 6.D 7.C 8.B 9.C
10.(1)需要载体 (2)需要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乙)
11.(1)磷脂上没有载体K+不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右室 (2)K+利用缬氨霉素作为载体,并由电极提供能量,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右室 (3)没有能量提供,K+不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右室 (4)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物质从低浓度一边到达高浓度一边
w.w.w.k.s.5.u.c.o.m
www.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教学内容:
物质的跨膜运输
二. 教学目标
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举例说明物质的主动运输
三. 教学重点: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两种方式的机理不同,运输物质的种类也不同,这些都是由细胞膜结构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四. 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可从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以及是否耗能3个方面进行比较。
五. 教学过程
1. 被动运输
(1)扩散 由于物质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即一种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迁移的过程,称为扩散。
通过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一些分子质量相对较小或脂溶性强的物质)
如O2、乙醇、甘油等。
(2)简单扩散 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的扩散称为简单扩散
(3)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 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的扩散,称为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
如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运输进入红细胞,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如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以易化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动力——浓度差 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
(4)被动运输 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的扩散通常又被称为物质的被动运输。
(5)渗透 处于细胞膜两侧的水分子可以自由进出细胞,我们把水分子从浓集区域通过细胞膜等结构,向水分子稀少区域的扩散现象称为渗透(如图)。
①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分子组成的,它是一种全透性膜,水和溶质均能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则是半透膜,因此可以将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当做一种半透膜。液泡里的细胞液、原生质层和细胞外溶液之间若存在浓度梯度,便会发生渗透作用。
②质壁分离现象 当把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放入高浓度的溶液中时,由于渗透作用,细胞会因失水而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③质壁分离复原 当把已经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低浓度的溶液中时,由于渗透作用,细胞会因吸水而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 主动运输
例1. 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的胞内K+浓度为胞外的30倍,胞外的Na+浓度比胞内高约13倍,但细胞仍然不断地积累K+和排出Na+;
例2. 有些海藻细胞内碘的浓度比周围海水中碘的浓度高得多,但细胞仍能继续吸收碘。
(1)主动运输 物质通过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把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叫主动运输。表现为物质能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
(2)实例 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以主动运输为主
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也是主动运输。
(3)主动运输的重要意义 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并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 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1)内吞作用 大分子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由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这些物质就被包入小囊内。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脱离下来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内吞作用。
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
(2)外排作用 有些物质在细胞膜内被一层膜所包围,形成小囊泡,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小囊泡逐渐移到细胞表面,并且向细胞外张开,使内含物质排出细胞外,这种现象叫做外排作用。
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4. 生物膜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
(1)活细胞中的生物膜具有选择通透性,即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或分子也可以通过。人们模拟生物膜的这种功能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已应用于人工肾,用于挽救肾病患者的生命。
(2)生物膜的应用
①工业方面:
Ⅰ 海水淡化处理 人们试图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通透功能,设计出一种具有选择通透性能的膜结构,滤去海水中的盐分,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Ⅱ 处理污水 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对水的污染。
②农业方面:
从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角度研究农作物抗寒、抗旱、耐盐的机理,寻找改善农作物品质的新途径。
③医学方面:
人们尝试用人工合成的膜材料,代替人体的病变器官行使正常的生理机能。
例:科学家研制了一种透析型人工肾,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人工合成的膜材料——血液透析膜,当病人的血液流经人工肾时,血液透析膜能够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滤去,然后让干净的血液返回病人体内。
【典型例题】
1. 将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KNO3溶液和清水中,其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如下图)分别是( )
A. a、b、c B. b、c、a C. c、b、a D. b、a、c
2. 下列物质中,不能以简单扩散或主动运输方式横穿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是( )
A. 维生素D和性激素 B. 水和甘油
C. 氨基酸和葡萄糖 D. 酶和胰岛素
3. 紫色茄子的表皮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将茄子切成小块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紫红色。其原因是( )
A. 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B. 水温的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C. 加温使其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 加温使表皮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
4. 与海带细胞从海水中吸收碘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 海水中碘的浓度 B. 细胞中的ATP
C. 细胞膜上运载碘的载体 D. 细胞的死活
5.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 )
A. 简单扩散、易化扩散 B. 易化扩散、主动运输
C. 简单扩散、主动运输 D.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6. 在肾小管的细胞内可以见到大量的线粒体,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与下列哪项运输方式有关 ( )
A. 简单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运输 D. 渗透作用
7. 下列物质中,能以右图所示跨膜运输方式进出细胞的是 ( )
A. 氧气 B. 酒精 C. Na+ D 二氧化碳
8. 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 B. 高尔基体 C. 核糖体 D. 内质网
9.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
(2)细胞膜从功能上说,它是一层 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 。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共16张PPT)
第三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
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简单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运输:
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而且需要消耗能量。
简单扩散
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或脂溶性强的物质,如氧气、乙醇、甘油等通过此方式通过细胞
2、方向:
低浓度
高浓度
3、特点:不需要载体蛋白、能量
简单扩散
细胞外
细胞内
小分子物质
细胞膜
易化扩散
1、葡萄糖以及其他营养性物质如氨基酸和中间代谢产物等通过此方式进入某些细胞,如红细胞
2、方向:
低浓度
高浓度
3、特点: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
易化扩散
细胞外
细胞内
细胞膜
载体蛋白
主动运输
3、意义: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并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用的物质。
1、方向:
高浓度
低浓度
2、特点:需要载体蛋白、能量
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
能量
注意载体构象的变化
·实验原理
渗透:水分子从高浓度通过细胞膜结构,向 低浓度处扩散的现象。
·实验器材
三只有盖玻璃杯,葡萄若干,葡萄汁,饱和的葡萄糖溶液,自来水,吸水纸,记号笔,,托盘天平,称量纸,直尺
·实验步骤
1、每小组挑选3粒新鲜的葡萄,分别称重;
2、给3只玻璃杯编号A、B、C,分别加入同样体积的葡萄汁、葡萄糖溶液和自来水;
3、将3粒葡萄放入3只玻璃杯中,观察并记录葡萄在玻璃杯中的位置;
4、24h后观察并记录葡萄的位置。取出葡萄,用吸水纸吸去葡萄上的溶液,称重。
A B C
比较实验前后葡萄的质量变化,分析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研究目的
探究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
·推荐器材
酵母菌悬液,台盼蓝染液或亚甲基兰染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等
·研究指导
1、阅读背景资料: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常用于酿酒和发面
2、问题与假设:
作为发酵的主体,酵母菌的存活率非常重要, 如何判断其死活呢?
3、设计与实验
4、交流与合作
5、结论与反思
·深入研究:
设计实验,探究判定细胞死活的其他办法
内吞作用:
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由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这些物质就被包入小囊内,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脱离下来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内吞作用。
外排作用:
有些物质在细胞膜内被一层膜所包围,形成小囊泡,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小囊泡逐渐移到细胞表面,并且向细胞外张开,使内涵物质排出细胞外,这种现象叫做外排作用。课题:物质的跨膜运输(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A)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A)
3、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A)
能力目标: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情感目标:通过渗透实验的设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学习难点】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方法指导】合作探究、自主归纳、分组实验
【知识链接】(了解与本节相关的概念)
1、半透膜: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2、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细胞膜(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46第三段和P47第二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A级知识点一:渗透作用
1、概念:水分子从浓度 区域通过 等结构,向水分子 区域的扩散现象。
2、渗透现象发生的两个条件:(1) (2)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
A级知识点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 膨胀,甚至涨破。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 组成的,它是一种 的,水和溶质均能通过。(2)细胞膜和液泡膜则是 ,因此可以将 (细胞膜和 以及两层膜之间的 称为原生质层。)当做一种半透膜。
(3)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的 。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因为失水收缩, 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因吸水膨胀,原生质层慢慢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的现象。
【合作探究】
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主学习”内容,并展示讨论成果:
小组合作讨论:
A级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A级2、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B级3、植物细胞会由于过多吸水而涨破吗?如果没有细胞壁还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吗?
B级4、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会发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呢?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需要哪些条件?
补充: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 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 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 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或藓类代替)。
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清水。
四、实验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见大液泡,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或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低倍显微镜观察,可见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低倍显微镜观察,可见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五、结果:①成熟的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②当外界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③当外界溶液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拓展延伸】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用于:
1、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2、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
3、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4、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巩固训练】
A级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
A.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K+离子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A级2.将晡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
b、c 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
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
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a>b>c B.a>c>b
C.a<b<c D.a<c<b
A级3.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干种子细胞 C.洋葱分生区的细胞 D.洋葱表皮细胞
A级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中,与细胞壁分离的是 ( )
A.细胞核 B.原生质层 C.细胞质 D.液泡膜
B级5.盐碱地栽种植物,其出苗率和成活率均较低,原因是 ( )
A.土壤溶液pH太小 B.土壤中缺肥
C.土壤溶液的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D.土壤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
B级6.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 )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
B级7.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 )
A.盐水中的Cl_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 盐水中的Na+ 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D.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随堂检测】
A级1. 将一个鸡蛋的壳小心地剥去一小块,但余部分完好,然后将其放到清水中,几小时后符合
实际情况的是 ( )
A级2. 把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上,用10%的NaCl溶液处理后,在显微镜下会看到( )
A.质壁分离   B.正常状态    C.细胞胀大    D.细胞皱缩
A级3.下列四项中除了( )外,其余都是一个植物细胞组成的渗透系统的理由。
A.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B.由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构成的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膜
C.液泡中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
D.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A级4. 最能证明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原理的实验是 ( )
A.将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会变得硬挺 B.将根尖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
C.将土豆放入盐水中会变软 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B级5.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B级6.将一洋葱细胞放入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 )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B级7. 在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将复原后的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植物细胞也不会再吸水了;
可当把因失水皱缩的红细胞置于清水中时,红细胞复原后会因继续吸水而涨破。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是 ( )
A.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比动物细胞坚韧 B.植物细胞有液泡,红细胞没有
C.植物细胞能对吸水进行调节 D.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红细胞没有
B级8.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 )
A.红细胞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洋葱表皮细胞
B级9. 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
的细胞,如下图,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
A.A﹥B>C B.AA>C D.BC级10.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1)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
(2)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 (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
(3)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
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
【学习反思】
17.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18.植物细胞膜对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黑点的
数量表示某物质的浓度。该物质可能是( )
A.叶绿素
B.生长素
C.纤维素
D.胡萝卜素
例10、如图是某离体番茄根细胞中K+的含量和氧分压的关系图解,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越强,吸收K+越多
B.氧浓度越高,吸收K+数量越多
C.缺氧时,不能吸收K+
D.A点时,限制K+吸收量的是其载体数量
23. 对海水淡化处理是模拟生物膜的何种功能( )
A.对物质运输功能 B.选择透过功能 C.保护功能 D.信息传递功能
4.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人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时受到破坏 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7.答案:(1)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2) O2、酒精  K+、NO3-   葡萄糖
例15、答案:(1)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2)主动运输(C) 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7.⑴磷脂分子 蛋白质分子 多糖分子 。⑵基本支架 载体 。⑶钾 氯 选择 。⑷主动运输 钾、氯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 ⑸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 。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