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03 08:3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岳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是重要的永久性文件,也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倡议,号召国际社会、各国、各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宣言》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地阐明了当前世界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倡导各国制定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同时汇聚了语言资源保护的做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体现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宣言》在制定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受到各方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将对指导世界各国和地区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保护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
[相关链接]
我们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人们需要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并且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这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必不可少。我们认识到,在代代相传的历程中,儿童时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最佳。
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摘编自《岳麓宣言》)
材料二:
全球濒危语言的保护现状,不得不说有点“骨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发现,世界上现存的语言有7
000多种,但有95%的语言目前只由占全球总数4%的人使用,平均每个月就有两种语言消失。语言学家不无忧虑地感慨,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将快过濒危动植物;语言学可能将成为历史上唯一一门看着自己消失的学科。
不过,对于语言多样性的未来,似乎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相关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濒危语言抢救的速度在加快,参与范围也在扩大。和传统手段相比,新兴数字技术正在带来两方面的改观。首先是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提升。澳大利亚的语言学家与谷歌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转录原住民语言,已存储超过4万小时的录音,为语言学家节省了数百万小时的时间。效率的提升,为全面记录濒危语言提供了可能。为此,未来学家托马斯·弗雷提出了“全球语言档案馆”的设想,把不同的语言以视频、音频和书面文件的方式存档。目前,他已联合世界各地的学者收集了3
400多种语言的数据,其中许多是濒危语种。
除了能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人工智能更积极的作用还在于互动学习的开发。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为了帮助原住民儿童学习他们的语言,开发了一种低成本、易运输的机器人,能记录孩子们的语言技能,并协助老师追踪他们的学习进度。在新西兰,有人开发出帮助爱好者练习毛利语的人工智能程序,不仅能用英语和毛利语回复信息,还能过滤语法错误。濒危语言保护者发现,把不同的原住民语言和流行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对于维持濒危语言的活跃度会有很大帮助。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能力,目前仅仅开发了冰山一角。
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如果使用到位,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言”的尴尬。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实际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濒危语言更难以摆脱的威胁,是在社会变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都要以人为归宿。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
帮濒危语言的使用者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或许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挽救。
(摘编自刘天亮《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
材料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罗素表示,在今天存世的7
000多种语言中,不到3%的人口说着占比96%的语言,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意味着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为各语言提供沟通和交流的空间。“要让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代代相传,就必须为所有语言的使用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加强社会融入。”他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语言文化交流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的道路上,中国正承载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刘博超《语言多样性为何如此重要》,《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语言的作用和意义”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B.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是不可或缺的。
C.语言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
D.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是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B.“保护语言多样性”这一《岳麓宣言》的主题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C.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必须要以人为归宿才能为濒危语言搭建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
D.专家指出,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可以有效切实地为语言发展提供生存的土壤。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一种语言一旦消失,它所承载的传统知识也会从社会中消失。”
B.“对语言的关注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衡量标准,全社会都应为建立一个语言和谐的环境而尽力。”
C.“如果能解决好互联网上的语言多样性问题,将会给缓解语言濒危带来极大帮助。”
D.“随着语言以惊人的速度逐渐灭绝,那些土著语是濒危语言的人正求助于科技,与时间赛跑。”
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请结合上述材料,提出两条保护语言多样性的措施。(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医 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一个“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花瓶。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是因为老中医不想让人家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
D.老中医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不是时候”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面突出老中医的医术医德作铺垫。
B.“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都是从正面写出了老中医的医术高明。
C.小说以“我”的角度来叙述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同时,“我”也表现出强烈的孝心等性格特点。
D.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8.“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4分)
9.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随州刺史,尚①同安大长公主。方翼早孤,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②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③,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旬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
【注】
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②厮:同“斯”,分开。③瘵:困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B.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C.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D.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祖,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的简称,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年长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B.居母丧,为母亲守孝。居丧,又称为守孝、值丧或丁忧,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C.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称号,另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D.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狄、西戎、南夷、北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方翼幼年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为减轻母亲负担,他常与佣人一起辛勤劳作,历经艰辛使家境逐渐殷实富足。
B.王方翼的友人赵持满被杀,赵的亲戚没有人敢探看收尸。王方翼礼数周全地埋葬了他,唐高宗听说后对他很赞赏。
C.永淳初年,王方翼在热海引军作战,杀敌无数,令敌军惊慌溃散,又乘胜追击,生擒了敌首,西戎从此归服。
D.王方翼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两地遭遇了天灾人祸,但他都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2)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14.请简要概括王方翼的形象特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剑 客
齐 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拔剑”二字点出了剑客的身份,“绕”字点出了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
B.运用萧瑟的西风和漫天的飞雪等意象,有力地烘托出剑客的英雄气质。
C.颈联表达了剑客此次外出是为了“报人恩”,而不在于仇恨的轻重如何。
D.诗中剑客胸襟磊落,性格刚猛,气概豪壮,真可谓气吞江海,撼人心魄。
16.简要分析本诗尾联的含意。(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尾联显然借用了荆轲易水诀别的典故。注意“嫌”字,由此可知,诗人并非将“剑客”比作荆轲,而是认为剑客比荆轲更加气概豪迈。依此方向写出对尾联的理解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地铁上,人不少,座位上坐着一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着孩子,孩子睡着了。这位妈妈一只手护住孩子,一只手托着孩子的鞋底。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踢到旁边的人,这个动作一直________到他们下车。
这一画面传上网之后,网友纷纷点赞,都很认可这一为他人着想的举动。有网友说,这种修养来自内心的善良。而善良的内涵之一就是能为他人着想。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幕不太________的场面,最近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某地一游泳馆,一位妈妈把5岁的儿子带进了女性更衣室。也许这位妈妈有难言之隐,但________的是,她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一位小朋友扔垃圾,在垃圾桶上贴了张纸条,上面写着:保洁阿姨,垃圾桶里有很多碎玻璃,请你在拿垃圾袋的时候小心不要碰伤了手。
相信保洁人员看到之后,心里会暖暖的,感觉到一份尊重,工作起来会更加仔细认真。这本属“多此一举”,(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举动与他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不可________。反过来看,凡事光想着自己怎么爽就怎么来,不管别人的感受,那就不好了。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把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弱。生活在其中,谁不开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保持  融洽  毋庸置喙  居功自傲
B.坚守  融洽  不可否认  肆意妄为
C.保持  和谐  不可否认  肆意妄为
D.坚守  和谐  毋庸置喙  居功自傲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增进了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
B.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
C.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D.但在增进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当作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B.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把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社会运行成本整个将大大降低。
C.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弱。
D.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8个字。(6分)
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二是精业,__①__;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牺牲的精神。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__②__。可以说,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不仅限于企业生产,__③__。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铸就属于各自行业的工匠精神。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在信息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成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提升的一个瓶颈。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用户始终处于弱势,但只要信息技术企业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就能对个人隐私进行完全保护。当然,保护个人隐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制订出相关行业规定,就能将保护个人隐私工作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如果现在就将其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信息企业必能马上认识到保护个人隐私不只是保护用户的利益,也是在奠定自己发展的基础,迅速开创全社会共赢的局面。
①单凭企业意识到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是不能完全保护个人隐私的。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 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 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思考和选择?作为高中生,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在班会上发言,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岳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是重要的永久性文件,也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倡议,号召国际社会、各国、各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宣言》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地阐明了当前世界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倡导各国制定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同时汇聚了语言资源保护的做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体现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宣言》在制定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受到各方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将对指导世界各国和地区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
保护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
[相关链接]
我们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人们需要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并且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这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必不可少。我们认识到,在代代相传的历程中,儿童时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最佳。
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摘编自《岳麓宣言》)
材料二:
全球濒危语言的保护现状,不得不说有点“骨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发现,世界上现存的语言有7
000多种,但有95%的语言目前只由占全球总数4%的人使用,平均每个月就有两种语言消失。语言学家不无忧虑地感慨,濒危语言消失的速度,将快过濒危动植物;语言学可能将成为历史上唯一一门看着自己消失的学科。
不过,对于语言多样性的未来,似乎不必过于悲观。随着相关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濒危语言抢救的速度在加快,参与范围也在扩大。和传统手段相比,新兴数字技术正在带来两方面的改观。首先是语言存档速度和能力提升。澳大利亚的语言学家与谷歌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模型转录原住民语言,已存储超过4万小时的录音,为语言学家节省了数百万小时的时间。效率的提升,为全面记录濒危语言提供了可能。为此,未来学家托马斯·弗雷提出了“全球语言档案馆”的设想,把不同的语言以视频、音频和书面文件的方式存档。目前,他已联合世界各地的学者收集了3
400多种语言的数据,其中许多是濒危语种。
除了能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人工智能更积极的作用还在于互动学习的开发。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为了帮助原住民儿童学习他们的语言,开发了一种低成本、易运输的机器人,能记录孩子们的语言技能,并协助老师追踪他们的学习进度。在新西兰,有人开发出帮助爱好者练习毛利语的人工智能程序,不仅能用英语和毛利语回复信息,还能过滤语法错误。濒危语言保护者发现,把不同的原住民语言和流行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对于维持濒危语言的活跃度会有很大帮助。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的能力,目前仅仅开发了冰山一角。
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如果使用到位,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言”的尴尬。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实际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濒危语言更难以摆脱的威胁,是在社会变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都要以人为归宿。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
帮濒危语言的使用者打开更广阔的世界,或许才能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挽救。
(摘编自刘天亮《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
材料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罗素表示,在今天存世的7
000多种语言中,不到3%的人口说着占比96%的语言,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意味着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为各语言提供沟通和交流的空间。“要让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代代相传,就必须为所有语言的使用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加强社会融入。”他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语言文化交流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的道路上,中国正承载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刘博超《语言多样性为何如此重要》,《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语言的作用和意义”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B.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是不可或缺的。
C.语言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
D.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
解析 C项,过于绝对化。原文的表述是:语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
答案 C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是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B.“保护语言多样性”这一《岳麓宣言》的主题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C.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必须要以人为归宿才能为濒危语言搭建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
D.专家指出,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可以有效切实地为语言发展提供生存的土壤。
解析 C项,原文表述是“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
答案 C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一种语言一旦消失,它所承载的传统知识也会从社会中消失。”
B.“对语言的关注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衡量标准,全社会都应为建立一个语言和谐的环境而尽力。”
C.“如果能解决好互联网上的语言多样性问题,将会给缓解语言濒危带来极大帮助。”
D.“随着语言以惊人的速度逐渐灭绝,那些土著语是濒危语言的人正求助于科技,与时间赛跑。”
解析 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利用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来拯救濒危语言,A、B、C三项尽管谈的都是濒危语言的内容,但是和人工智能以及技术手段没有关系,偏离中心。
答案 D
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 论证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第一段先提出全球濒危语言的保护现状;第二段和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论述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在保护濒危语言方面的作用,一是能为濒危语言建“数据博物馆”,二是人工智能还在于互动学习的开发;第四段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的作用,提出保护濒危语言,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归宿;第五段进行总结。
5.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请结合上述材料,提出两条保护语言多样性的措施。(6分)
答案 ①少数民族儿童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学习本民族语言;②扶植少数民族语言作品的出版、发行,建设少数民族语言作品的图书馆及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社区;③给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翻译少数民族语言,使少数民族语言走向世界。(符合文本、言之成理,答出两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医 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一个“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花瓶。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是因为老中医不想让人家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
D.老中医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医者。
解析 A项,“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说法不准确。文中,她“连忙摇手”是表示这个青花瓷瓶不值钱、没什么用,不能卖给老中医。
答案 A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不是时候”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面突出老中医的医术医德作铺垫。
B.“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都是从正面写出了老中医的医术高明。
C.小说以“我”的角度来叙述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同时,“我”也表现出强烈的孝心等性格特点。
D.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解析 B项,第一句是从侧面描写。
答案 B
8.“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4分)
答案 ①轻视。初见老中医为病患看病,觉得“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对他的医术产生怀疑。②感激。“我”妈的重病痊愈后,给老中医送去锦旗,是感激他的救命之恩。③怀疑。看完《鉴宝》节目后,“又吃惊又愤怒”,对老中医的人品产生不信任。④惭愧和崇敬。悟出老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良苦用心后,为自己对他的误解深感惭愧,并对其医者仁心深怀敬意。
9.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结构方面,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作品的主旨,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②人物形象方面,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他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③思想内容方面,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随州刺史,尚①同安大长公主。方翼早孤,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②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③,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旬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
【注】
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②厮:同“斯”,分开。③瘵:困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B.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C.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D.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解析 “召会军中”,“军中”是召会的地点,应在一起,排除A、D两项;“以次出壁外”,“以次”是按“顺序”的意思,应该和“出壁外”在一起,排除C项。故选B。
答案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祖,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的简称,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年长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B.居母丧,为母亲守孝。居丧,又称为守孝、值丧或丁忧,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C.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称号,另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D.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狄、西戎、南夷、北蛮。
解析 D项,“东狄、南夷、北蛮”错,应为“东夷、南蛮、北狄”。
答案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方翼幼年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为减轻母亲负担,他常与佣人一起辛勤劳作,历经艰辛使家境逐渐殷实富足。
B.王方翼的友人赵持满被杀,赵的亲戚没有人敢探看收尸。王方翼礼数周全地埋葬了他,唐高宗听说后对他很赞赏。
C.永淳初年,王方翼在热海引军作战,杀敌无数,令敌军惊慌溃散,又乘胜追击,生擒了敌首,西戎从此归服。
D.王方翼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两地遭遇了天灾人祸,但他都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解析 D项,“两地遭遇了天灾人祸”错误。
答案 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2)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答案 (1)(王方翼)就拿出私人的钱建造水磨,记录赢利,用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他们居住,保全救活了很多人。
(2)皇帝见他衣服上有污迹,询问缘故,王方翼详细地报告热海苦战的情况。察看他的伤口,皇帝叹息很久,赏赐非常丰厚。
14.请简要概括王方翼的形象特点。(3分)
答案 ①坚强乐观;②重情重义;③骁勇善战;④精明能干。
【参考译文】
王方翼,字仲翔,是并州祁县人。祖父名裕,任随州刺史,娶同安大长公主为妻。王方翼幼年丧父,母亲李氏,为公主所驱斥,住在凤泉墅。王方翼年龄尚小,与雇工一同做杂活,历经艰辛而不荒废时日。开田植树,整治林地,修补墙壁房屋,成为富家。高宗继立,王方翼的远房堂妹做了皇后,他调任安定令,在任时诛灭大姓,恶人豪强收敛行迹。为母亲守孝期间,友人赵持满被杀死,陈尸于路,亲戚不敢探视,王方翼说:“栾布哭彭越,是义;周文王掩埋尸骨,是仁。断绝朋友之义,掩盖主上之仁,怎能侍奉君主?”(王方翼)于是前往哭尸,安排丧礼收尸埋葬。金吾校尉弹劾拘捕他,皇帝赞赏他的义行,没有治罪。
两次迁任肃州刺史。肃州没有城墙和壕沟,敌人容易攻入,王方翼于是调发士卒修建城楼堞墙,引来多乐河水环绕州城,烽火巡逻警戒严明。仪凤年间,河西蝗灾,唯独没有波及王方翼的境内,而其他郡的百姓有的被饿死,都投到王方翼管辖的地方。(王方翼)就拿出私人的钱建造水磨,记录赢利,用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他们居住,保全救活了很多人。
王方翼兼任检校安西都护,修筑碎叶城,每面有三个门,迂回曲折来迷惑进出之人,五十天完工。西域胡人全面观察,不能推测出他的策略,(只好)都献出珍宝。永淳初年,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反叛,包围了弓月城。王方翼率军在伊丽河作战。打败敌军,斩敌首千余级。不久十万敌军随后来到,王方翼驻兵热海,进军作战,臂部中箭,他用佩刀削断箭杆,周围的人谁都不知道。部下的诸虏阴谋生擒王方翼作为内应,王方翼将他们全部召集到军中,给予丰厚的赏赐,让他们按次序走出营外,(然后将他们)捆绑起来。适逢大风,夹杂着金鼓之声,号呼声就无人听见,杀了七千人。随即派遣骑兵分道袭击敌军,敌军都惊慌溃败,乌鹘率兵逃走,王方翼生擒敌首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慑归服。在这之前,王方翼进驻葛水,河水暴涨,军队不可渡过,(王方翼)将物品投入河中祭祀祈祷,军队得以涉水而渡。
西域平定,(王方翼)因功升任夏州都督。时逢牛疫流行,百姓荒废农耕。王方翼制定了二人并耕的方法,推广机械,省力而功效显著,百姓依赖。第二年,皇帝召王方翼入朝商议西域事务,引他到奉天宫相见,在皇帝前赐食。皇帝见他衣服上有污迹,询问缘故,王方翼详细地报告热海苦战的情况。察看他的伤口,皇帝叹息很久,赏赐非常丰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剑 客
齐 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拔剑”二字点出了剑客的身份,“绕”字点出了剑客且歌且舞的场面。
B.运用萧瑟的西风和漫天的飞雪等意象,有力地烘托出剑客的英雄气质。
C.颈联表达了剑客此次外出是为了“报人恩”,而不在于仇恨的轻重如何。
D.诗中剑客胸襟磊落,性格刚猛,气概豪壮,真可谓气吞江海,撼人心魄。
解析 C项,“而不在于仇恨的轻重如何”理解错误,“轻仇不足论”是说剑客决不是那种为睚眦之怨而轻生舍命的亡命之徒,暗示了他此次外出“报人恩”,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行为。
答案 C
16.简要分析本诗尾联的含意。(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尾联显然借用了荆轲易水诀别的典故。注意“嫌”字,由此可知,诗人并非将“剑客”比作荆轲,而是认为剑客比荆轲更加气概豪迈。依此方向写出对尾联的理解即可。
答案 ①意为剑客却嫌荆轲在易水边反复悲歌,感伤别离,这样的感情未免过于细腻缠绵了;②以剑客与古代著名剑客荆轲进行对比,显示此剑客的豪气更在荆轲之上,表达了诗人对剑客豪壮气概的赞美。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 (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地铁上,人不少,座位上坐着一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着孩子,孩子睡着了。这位妈妈一只手护住孩子,一只手托着孩子的鞋底。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踢到旁边的人,这个动作一直________到他们下车。
这一画面传上网之后,网友纷纷点赞,都很认可这一为他人着想的举动。有网友说,这种修养来自内心的善良。而善良的内涵之一就是能为他人着想。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幕不太________的场面,最近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某地一游泳馆,一位妈妈把5岁的儿子带进了女性更衣室。也许这位妈妈有难言之隐,但________的是,她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一位小朋友扔垃圾,在垃圾桶上贴了张纸条,上面写着:保洁阿姨,垃圾桶里有很多碎玻璃,请你在拿垃圾袋的时候小心不要碰伤了手。
相信保洁人员看到之后,心里会暖暖的,感觉到一份尊重,工作起来会更加仔细认真。这本属“多此一举”,(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举动与他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不可________。反过来看,凡事光想着自己怎么爽就怎么来,不管别人的感受,那就不好了。
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把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弱。生活在其中,谁不开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保持  融洽  毋庸置喙  居功自傲
B.坚守  融洽  不可否认  肆意妄为
C.保持  和谐  不可否认  肆意妄为
D.坚守  和谐  毋庸置喙  居功自傲
解析 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坚守:坚决守卫,不离开;坚定遵守,不背离。这里指动作保持不变,所以应用“保持”。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和谐:配合得适当;和睦协调。根据语境,修饰“场面”,说场面配合得适当,应用“和谐”。毋庸置喙:不用别人插嘴,不需要多话。不可否认:承认某件事情。根据语境,妈妈把5岁的儿子带进女性更衣室,即使这位妈妈有难言之隐,但是她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应用成语“不可否认”。居功自傲: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目空一切。肆意妄为: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根据语境,这里是说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举动与他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不可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应用成语“肆意妄为”。
答案 C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增进了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
B.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
C.但在呵护他人的同时,增进了自己的修养,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D.但在增进自己修养的同时,呵护了他人,这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
解析 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文段和选项,可发现:A项,括号前面写他人,后面写自己,此句应先“呵护他人”再“增进了自己的修养”,而A项正好相反,故排除;C、D两项,紧承上文的“这本属‘多此一举’”,“但这位小朋友这么做了”应在前面,故排除。
答案 B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当作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B.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把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社会运行成本整个将大大降低。
C.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减弱。
D.你为他人着想,他人为你着想,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将大大降低。
解析 A、B项,句式杂糅,“把……当作”和“让……成为”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可改为“让善意成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导”,或者“把善意当作每个人的行为指导”;另外B项语序不当,“整个”应放在“社会”前面;排除A、B两项。C项,搭配不当,“成本”与“减弱”搭配不当,将“减弱”改为“降低”;排除C项。
答案 D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8个字。(6分)
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二是精业,__①__;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牺牲的精神。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__②__。可以说,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不仅限于企业生产,__③__。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铸就属于各自行业的工匠精神。
解析 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是三个关键词,即“敬业”“精业”“奉献”,语段主要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说。第①空,是对“精业”的解说,仿照前面“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和后面“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牺牲的精神”可知,此处的句式应为“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而内容应与“精”有关;第②空,前面说“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那么此处应是说“奉献”,句式应为“奉献反映的是……”,“奉献”与人的品德、品质有关,故应为“反映的是个人品德”;第③空,前面说“不仅限于企业生产”,“不仅”表递进关系,后面与之搭配的应该是“而且”“还”,再看后面“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可见此处应是说“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
答案 ①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通 ②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 ③而且是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
2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在信息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成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提升的一个瓶颈。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用户始终处于弱势,但只要信息技术企业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就能对个人隐私进行完全保护。当然,保护个人隐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制订出相关行业规定,就能将保护个人隐私工作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产业方兴未艾,如果现在就将其置于政府监管之下,信息企业必能马上认识到保护个人隐私不只是保护用户的利益,也是在奠定自己发展的基础,迅速开创全社会共赢的局面。
①单凭企业意识到重要性并加强行业自律是不能完全保护个人隐私的。
②                                    
③                                    
答案 ②单凭制订出相关行业规定是不能将保护个人隐私工作落到实处的。③单凭政府监管是不能马上提高企业认识、迅速开创全社会共赢局面的。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 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 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思考和选择?作为高中生,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在班会上发言,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三则材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我们应先对三则材料的大意作一个梳理:材料一主要叙述的是旧职业面临挑战,材料二主要叙述的是新职业兴起,材料三主要叙述的是老行当也能流行。综合三则材料,不难发现:材料的核心话题是“职业”,背景是“时代的变化”,矛盾的焦点是“如何看待新职业与旧职业”。根据材料含意,结合题目提供的发言稿主题,本文的立意方向可大致确定为“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生,该如何看待新旧职业,从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重点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哪些旧职业是容易消失的?旧职业的消失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2)哪些新职业是伴随着新时代产生的?这些新职业的兴起有什么意义?(3)哪些旧职业或者说传统工艺是不应该消失,需要我们坚守的?(4)作为一名高中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需担当哪些社会责任?理清这几个问题,文章的立意构思就会水到渠成。
误区提醒:(1)三则材料是一个整体,立意应该建立在综合三则材料含意的基础上,关注它们的同一性和对立性。因此,割裂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只抓住其中一则材料的立意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比如,只根据材料一或者材料二以“旧职业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规划职业生涯应紧跟时代潮流,选择新职业”等作为立意,都是有失偏颇的。(2)要注意题中“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这一要求,切忌脱离这一要求泛泛而谈创新或者守旧。
题意: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前,许多新行业正在诞生,许多老行业正在消亡,也有很多传统老行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高中生,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选择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的未来?
作文立意:(1)拥抱新时代,面向未来规划职业,避免成为时代发展的炮灰。(2)坚守老传统,价值永流传。老行业淡出人们的视线,并非真正意义的消亡,很多老行业只是从生活必需变成了文化审美。(3)将对立的两方面合二为一,用科技点亮传统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