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积累重点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2.通过品读与揣摩,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品味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学习海伦凯勒热切求知、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之一。——美国《时代周刊》
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杰出成就的伟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预习交流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字词积累。
1生字注音。
廊(lánɡ)
恍(huǎnɡ)
徙(xǐ)
怦(pēnɡ)
簇
(cù)
衍(yǎn)
捻(niǎn)
绽(zhàn)
2解释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文题解读
1.“塑”是什么意思?
明确:
塑造
2.“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明确:“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3.谁再塑生命?再塑生命的人是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海伦·凯勒
安妮·莎莉文
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文本研读
1.朗读第一段,你觉得应该抓住哪句话?
明确:“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
2.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划出来。
明确:第三段“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
第四段“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3.海伦凯勒为什么会“愤怒、苦恼、疲惫不堪”,有谁能猜透她的心事吗?
明确:海伦一岁半的时候,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己的哪怕一个小小的心愿。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海伦的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
关于这点,她在本文中的描述就是:“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
4.“再塑”了生命,海伦凯勒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课文中哪一段点明这种变化?她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明确:第11段。“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文就节选自其中。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和《愿我们充满信心》等,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
。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
5.这个“再塑生命”的过程,离不开莎莉文老师的什么?
明确: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她也曾是一个双目近乎失明的孩子,她接受教育海伦凯勒这一艰巨任务时还不到21岁。海伦是安妮莎莉文一生中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一个学生,在她身上倾注了安妮大半生的精力。没有安妮的关怀,海伦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如果说海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而安妮就是创造奇迹的人。
细读课文1-5段。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明确: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2)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
给读者以阅读期待,让我们急于了解莎莉文是一个怎样的人。
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
层层铺垫,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开头所说“最重要的一天”的分量。
(3)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段落
事件
海伦的感受
第5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第6、第8段
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
自豪、高兴
第7段
教“我”学会简单的字
领悟
第9—12段
教“我”学会区分“杯”和“水”
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第13段
教“我”比较复杂的字
喜悦、幸福
“再塑生命”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吗?
明确: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
海
伦: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莎莉文:
①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爱心与耐心)
②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教学技巧高超)
效
果:我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聪明的海伦不仅对“水”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使她对世界万物都有了新的认识。“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明确: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读课文6-13段,看看莎莉文老师为“我”做了些什么。
明确:(1)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第6段)
(2)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第6段)
(3)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第8段)
(4)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9、10段)
8.海伦凯勒在学有收获之后她有没有感到快乐呢?请同学们从整篇课文中寻找描写海伦凯勒学有收获后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
明确:动作描写如:“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部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写出了海伦会拼写“doll”这个词时内心的自豪、激动之情;
心理活动如:“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这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海伦井房经历后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小结:莎莉文到来之前海伦·凯勒的世界:
绝望、愤怒、苦恼、迷惘、恐慌、黑暗、没有爱
此后海伦凯勒的世界:
希望、快乐、自由、光明、有生命、有爱
梳理结构
相识前:
“我”的内心惶恐、绝望。(1-5)
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词(6-7)
相识:
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
“我”和莎莉文老师
井房散步,从自然中认识“水”(10-13)
主旨把握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海伦自强不息的精神,全文真诚地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她对莎莉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第二课时
一、自由谈
请以“我从______这句话中读出莎莉文(或海伦)是____的人”为句式,概括人物形象。
赏析语言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第4段)
明确: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凯勒内心的迷惘、无所适从,以及对光明的渴盼。
2.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第4段)
明确:比喻的手法。写出没有接受教育前我的处境:迷惘,焦虑,绝望,不安的心绪以及对光明的渴盼。反衬出老师的教育对我的重要。
3.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第13段)
明确:这句话表面看来是说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哑人看到了光明,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因而
“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深入探究
1.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明确:海伦·凯勒
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知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老师:
安妮·莎莉文了解儿童心理,讲究教育方式,教学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引导热爱教育对象。
小结: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温柔、充满智慧、耐心
海伦:聪明好学、求知欲强、悟性极高、坚毅、知错就改、感情丰富、热爱生活
2.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明确:字面: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内容: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意义: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3.如果我们把课文题目改一改,与原题目比较一下,看哪一个更好更符合题意。
①改为《复活》;②改为《种太阳的人》
4.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
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四、拓展延伸
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明确:①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苏联作家
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德国伟大的作曲家,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
③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
下肢瘫痪……
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④张海迪
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日语、德语等。成为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
⑤“孔雀仙子”——邰丽华
五、总结升华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
荻更斯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
巴尔扎克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课后作业
1.
给海伦.凯勒写一封信。
2.
课后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再塑生命的人》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3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填空。(6分)
(1)《再塑生命的人》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国女作家、教育家、_________。
(2)文中为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是__________。“再塑生命”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
)题。(8分)
我的手指搓niǎn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zhàn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冀冀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搓niǎn(
)
zhàn(
)开
怦(
)怦直跳
(
2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 ”。(2分)?
(
3
)“疲倦不堪”中“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4
)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1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当老师把这道题的解题思路简要解说后,我忽然恍然大悟。
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自豪之情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
D.这篇文章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让人读来有美不胜收之感。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作品。
B.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C.因为莎莉文老师能够做到寓教于乐,因此她赢得了海伦·凯勒的尊敬与爱戴。
D.对于海伦·凯勒来说,莎莉文老师就是那个启发她、给她深切的爱的人。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5分)
(1)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______)
(2)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______)
(3)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______)
(4)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______)
(5)“水”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______)
7.
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3分)
①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②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③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④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本文写法特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体现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烘托老师的形象。
B.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C.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事物的本质。
D.凭借触觉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人们应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B.莎莉文老师利用实物触觉感受的方法教“我”学会拼写“水”一词。
C.“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中“企盼”和“来到”都是动词。
D.由于莎莉文小姐的教育,“我”最终成功地掌握了学习语言的钥匙,也最终成为一个教育家。
10.学完了这一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一次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解决下列问题。(8分)
(1)同学们要在班级门口张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具体内容,把这副对联补写完整,每空只填入一个表示数量的字。(2分)
上联:一支粉笔,____袖清风,启迪____秋智慧;
下联:____尺讲台,四季沐雨,传递万世文明。
横批:_____年树人
(2)班会举行前夕,退休的李老师接到了小明同学的电话,请你根据李老师的回答补写出小明所说的话语。(4分)
小 明:李老师,您好!我是小明。
李老师:是小明啊,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小 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哦,好啊,我一定会参加你们的活动的。
小 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好的,我会在明天上午十点钟赶到学校,到时见。
(3)同学们在班级活动纪念册上给各科老师写下了富有学科特征的个性留言,请你参考下面两则留言,给语文老师也写上一句。(2分)
致数学老师:无论我们怎样加减乘除,都算不完您的无私奉献。
致历史老师:感谢您以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纵览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画卷。
致语文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语段阅读。(12分)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并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试用简洁的语言给所选的文字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2.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2分)
3.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2分)
4.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照应了前文中什么话?请在原文用横线画出来。(2分)
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二)课外阅读(18分)
拾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操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那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本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2分)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第?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3分)
3.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分)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
?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5.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再塑生命的人》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3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填空。(6分)
(1)《再塑生命的人》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国女作家、教育家、_________。
(2)文中为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是__________。“再塑生命”的字面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
慈善家
(2)安妮·莎莉文 重新塑造生命 唤醒“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
)题。(8分)
我的手指搓niǎn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zhàn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冀冀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搓niǎn(
捻
)
zhàn(
绽
)开
怦(
pēng
)怦直跳
(
2
)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小心冀冀 ”,正确写法是“ 小心翼翼 ”。(2分)?
(
3
)“疲倦不堪”中“堪”的意思是: 能忍受;能承受 。(2分)?
(
4
)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反复 的修辞手法。(1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分)
A.当老师把这道题的解题思路简要解说后,我忽然恍然大悟。
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自豪之情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
D.这篇文章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让人读来有美不胜收之感。
【解析】“恍然大悟”已经有突然明白的意思,“忽然”与之重复。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作品。
B.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C.因为莎莉文老师能够做到寓教于乐,因此她赢得了海伦·凯勒的尊敬与爱戴。
D.对于海伦·凯勒来说,莎莉文老师就是那个启发她、给她深切的爱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单句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表述有歧义、不合逻辑等;复句病句类型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A.
句式杂糅,应改为“《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或“《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作品。”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B.朱自清曾这样赞美春天:“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5分)
(1)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______)
(2)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______)
(3)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______)
(4)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______)
(5)“水”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______)
答案:(1)记叙(2)(心理)描写(3)(动作)描写(心理)描写(4)抒情(5)说明
7.
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3分)
①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②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
③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④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④①③
8.下列对本文写法特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A.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体现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烘托老师的形象。
B.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C.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事物的本质。
D.凭借触觉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解析】文章中没有对老师的外貌描写,故B错;C项太过于笼统,D项没有提到写法上的特点。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D
)(2分)
A.《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人们应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B.莎莉文老师利用实物触觉感受的方法教“我”学会拼写“水”一词。
C.“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中“企盼”和“来到”都是动词。
D.由于莎莉文小姐的教育,“我”最终成功地掌握了学习语言的钥匙,也最终成为一个教育家。
【解析】“教育家”应为“作家”。
10.学完了这一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一次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解决下列问题。(8分)
(1)同学们要在班级门口张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具体内容,把这副对联补写完整,每空只填入一个表示数量的字。(2分)
上联:一支粉笔,两袖清风,启迪千秋智慧;
下联:三尺讲台,四季沐雨,传递万世文明。
横批:百年树人
(2)班会举行前夕,退休的李老师接到了小明同学的电话,请你根据李老师的回答补写出小明所说的话语。(4分)
小 明:李老师,您好!我是小明。
李老师:是小明啊,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小 明:①我们班级要举行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班会,特别邀请您来参加。
李老师:哦,好啊,我一定会参加你们的活动的。
小 明:②班会于明天上午十点举行,到时我们在班里恭候您的光临。
李老师:好的,我会在明天上午十点钟赶到学校,到时见。
(3)同学们在班级活动纪念册上给各科老师写下了富有学科特征的个性留言,请你参考下面两则留言,给语文老师也写上一句。(2分)
致数学老师:无论我们怎样加减乘除,都算不完您的无私奉献。
致历史老师:感谢您以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纵览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画卷。
致语文老师:示例:诗词歌赋,写不尽我们对您的敬爱。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课内语段阅读。(12分)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并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试用简洁的语言给所选的文字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教“water”一词。
2.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3.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2分)
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
4.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照应了前文中什么话?请在原文用横线画出来。(2分)
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
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二)课外阅读(18分)
拾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操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那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本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2分)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
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捐建学校,拾荒依旧
2.小说第?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3分)
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扰,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
3.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分)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咬、撕、揭”也可),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王婆婆的善良仁爱(答到两点即可)。
示例二:细节描写。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也可答“动作细节”表现王婆婆的决心和不舍)。
示例三:比喻。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做“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表现了王婆婆对这笔钱的不舍。
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
?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②③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
5.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6分)
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4.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学习难点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法指导
1.根据文后“阅读提示”预习、学习课文。
2.疏通生字词,了解作者、作品信息等,熟读熟记。运用好双色笔,在课本上划出导学案上的题目答案有关部分内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一)“生命的奇迹”──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一岁半就失聪失明。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还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体小说,如《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海伦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二)“教育的奇迹”——莎莉文老师简介。
那么,是谁引领海伦·凯勒走上了漫长的人生之路,是谁把海伦·凯勒带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是谁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这里,我们要认识一下帮助海伦创造奇迹、重塑生命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安妮·莎莉文(1866—1936),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
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
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
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
1936年10月19日,用全部心血培育了20世纪不朽奇葩海伦·凯勒的传奇女性安妮·莎莉文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长辞。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暴躁,常常发脾气,扔东西。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等等,她是多么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啊!后来,她父母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成为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字,也让她知道了爱,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比如:过圣诞节、拥抱海洋、体会秋季和冬天等等。
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在海伦的求学生涯中,海伦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等等。海伦通过学习,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些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功地实现了大学梦想,进入哈佛大学。在她的大学生活中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繁重的功课中她非常吃力,在老师的帮助以及她自己的努力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五种语言。但大学毕业后她却遇到了悲伤的事,比如,慈母的去世。海伦后来还介绍了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名人,比如,爱迪生、马克·吐温等等。同时也介绍了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二、预习任务
1.理清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1)文中“我”的感情在老师来之前以及在和老师交往过程中不断变化,请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句。
(2)行文脉络:老师为“我”再塑生命都做了些什么事?
相识前:
(1-5)
莎莉文老师
(6-7)
相识:
莎莉文老师
(8-9)
“我”和莎莉文老师
(10-13
(3)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__________的过程,赞扬了
,表达了_
。
三、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 )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zhàn( )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kān( )了。
2.判断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1)我自豪极了……拼写给她看。 ( )
(2)我独自躺在床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 )
3.分析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2)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4.下列对本文写法特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体现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烘托老师的形象。
B.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C.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事物的本质。
D.凭借触觉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5.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A.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
B.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
C.莎莉文小姐把爱和欢乐带给了“我”,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D.由于莎莉文小姐的教育,“我”最终成功地掌握了学习语言的钥匙,也最终成为一个作家。
6.文学常识填空。
《再塑生命的人》作者
,
国女作家、
、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
”,著有《
》《
》《海伦?凯勒日记》等。
【课中导读】
一、文题解读
1.“塑”是什么意思?
明确:
2.“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明确:
3.谁再塑生命?再塑生命的人是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文本研读
1.朗读第一段,你觉得应该抓住哪句话?(文中圈画)
2.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划出来。(文中圈画)
3.海伦凯勒为什么会“愤怒、苦恼、疲惫不堪”,有谁能猜透她的心事吗?
明确:
4.“再塑”了生命,海伦凯勒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课文中哪一段点明这种变化?她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明确:
5.这个“再塑生命”的过程,离不开莎莉文老师的什么?
明确:
细读课文1-5段。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明确:
(2)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3)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段落
事件
海伦的感受
“再塑生命”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吗?
明确:挫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
伦:
莎莉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与耐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技巧高超)
效
果: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明确:
读课文6-13段,看看莎莉文老师为“我”做了些什么。(文中圈画)
8.海伦凯勒在学有收获之后她有没有感到快乐呢?请同学们从整篇课文中寻找描写海伦凯勒学有收获后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
梳理结构(文中标记)
主旨把握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海伦_____________的精神,全文真诚地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____________。
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她对莎莉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五、自由谈
请以“我从______这句话中读出莎莉文(或海伦)是____的人”为句式,概括人物形象。
六、赏析语言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第4段)
明确:
2.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第4段)
明确:比喻的手法。写出没有接受教育前我的处境:迷惘,焦虑,绝望,不安的心绪以及对光明的渴盼。反衬出老师的教育对我的重要。
3.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第13段)
明确:
七、深入探究
1.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明确:
2.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明确:
3.如果我们把课文题目改一改,与原题目比较一下,看哪一个更好更符合题意。
①改为《复活》;②改为《种太阳的人》
4.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
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八、拓展延伸(交流)
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明确:
九、总结升华(读背)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
荻更斯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
巴尔扎克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十、课后作业
1.
给海伦.凯勒写一封信。
2.
课后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课后导练】
阅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节选),回答问题。
①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
doll
”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
doll
”。
②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
“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
doll
”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利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片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③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利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
water
”
——“水”
,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⑤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2.“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
3.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
4.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耐心、有慧心的老师。请在选段中分别找出依据。
耐心:
慧心:
5.结合选段说说标题中“再塑生命”的含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4.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学习难点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法指导
1.根据文后“阅读提示”预习、学习课文。
2.疏通生字词,了解作者、作品信息等,熟读熟记。运用好双色笔,在课本上划出导学案上的题目答案有关部分内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一)“生命的奇迹”──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一岁半就失聪失明。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还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体小说,如《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海伦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二)“教育的奇迹”——莎莉文老师简介。
那么,是谁引领海伦·凯勒走上了漫长的人生之路,是谁把海伦·凯勒带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是谁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这里,我们要认识一下帮助海伦创造奇迹、重塑生命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安妮·莎莉文(1866—1936),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5岁时因一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
1880年10月进入帕金斯盲人学校。此间经过两次眼部手术,安妮的视力得到部分恢复。
从帕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后,1887年3月,安妮来到海伦·凯勒家做家庭教师。
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无知的小女孩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
1936年10月19日,用全部心血培育了20世纪不朽奇葩海伦·凯勒的传奇女性安妮·莎莉文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长辞。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刚开始的海伦对于生活是失望的,用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情绪非常暴躁,常常发脾气,扔东西。她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有爱等等,她是多么希望能重新得到光明啊!后来,她父母帮海伦找到了一位老师——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成为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使海伦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激情。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海伦学会了阅读,认识了许多字,也让她知道了爱,感受到了身边无处不在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伦在老师和亲人的陪同下,体会到了许多不同的事物,比如:过圣诞节、拥抱海洋、体会秋季和冬天等等。
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在海伦的求学生涯中,海伦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同时她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等等。海伦通过学习,她学会了说话、写作。虽然在这些过程中海伦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她并没有放弃。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功地实现了大学梦想,进入哈佛大学。在她的大学生活中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繁重的功课中她非常吃力,在老师的帮助以及她自己的努力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五种语言。但大学毕业后她却遇到了悲伤的事,比如,慈母的去世。海伦后来还介绍了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名人,比如,爱迪生、马克·吐温等等。同时也介绍了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二、预习任务
1.理清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1)文中“我”的感情在老师来之前以及在和老师交往过程中不断变化,请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句。
(2)行文脉络:老师为“我”再塑生命都做了些什么事?
相识前:
(1-5)
莎莉文老师
(6-7)
相识:
莎莉文老师
(8-9)
“我”和莎莉文老师
(10-13
(3)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__________的过程,赞扬了
,表达了_
。
答案:(1)
安静的等待、陌生、自豪、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2)相识前:
“我”的内心惶恐、绝望。(1-5)
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词(6-7)
相识:
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
“我”和莎莉文老师
井房散步,从自然中认识“水”(10-13
认识事物
莎利文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三、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 )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zhàn( )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kān( )了。
2.判断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1)我自豪极了……拼写给她看。 ( )
(2)我独自躺在床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 )
3.分析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2)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4.下列对本文写法特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体现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烘托老师的形象。
B.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C.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事物的本质。
D.凭借触觉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5.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A.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
B.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
C.莎莉文小姐把爱和欢乐带给了“我”,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D.由于莎莉文小姐的教育,“我”最终成功地掌握了学习语言的钥匙,也最终成为一个作家。
6.文学常识填空。
《再塑生命的人》作者
,
国女作家、
、慈善家。1964年被授予“
”,著有《
》《
》《海伦?凯勒日记》等。
答案:1.cuō niǎn 绽 堪 2.(1)动作描写 (2)心理描写 3.(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没有接受教育前“我”的处境:迷惘、焦虑、绝望、不安的心绪以及对光明的渴盼。反衬出老师的教育对“我”的重要。 4.A 5.B 6.海伦?凯勒
美
教育家
总统自由勋章
我的一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课中导读】
一、文题解读
1.“塑”是什么意思?
明确:
塑造
2.“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明确:“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3.谁再塑生命?再塑生命的人是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海伦·凯勒
安妮·莎莉文
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文本研读
1.朗读第一段,你觉得应该抓住哪句话?
明确:“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
2.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划出来。
明确:第三段“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
第四段“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3.海伦凯勒为什么会“愤怒、苦恼、疲惫不堪”,有谁能猜透她的心事吗?
明确:海伦一岁半的时候,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己的哪怕一个小小的心愿。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海伦的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
关于这点,她在本文中的描述就是:“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
4.“再塑”了生命,海伦凯勒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课文中哪一段点明这种变化?她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明确:第11段。“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文就节选自其中。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和《愿我们充满信心》等,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
。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
5.这个“再塑生命”的过程,离不开莎莉文老师的什么?
明确: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她也曾是一个双目近乎失明的孩子,她接受教育海伦凯勒这一艰巨任务时还不到21岁。海伦是安妮莎莉文一生中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一个学生,在她身上倾注了安妮大半生的精力。没有安妮的关怀,海伦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如果说海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而安妮就是创造奇迹的人。
细读课文1-5段。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明确: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2)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
给读者以阅读期待,让我们急于了解莎莉文是一个怎样的人。
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
层层铺垫,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开头所说“最重要的一天”的分量。
(3)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段落
事件
海伦的感受
第5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第6、第8段
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
自豪、高兴
第7段
教“我”学会简单的字
领悟
第9—12段
教“我”学会区分“杯”和“水”
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第13段
教“我”比较复杂的字
喜悦、幸福
“再塑生命”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吗?
明确: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
海
伦: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莎莉文:
①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爱心与耐心)
②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教学技巧高超)
效
果:我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聪明的海伦不仅对“水”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使她对世界万物都有了新的认识。“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明确: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读课文6-13段,看看莎莉文老师为“我”做了些什么。
明确:(1)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第6段)
(2)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第6段)
(3)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第8段)
(4)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9、10段)
8.海伦凯勒在学有收获之后她有没有感到快乐呢?请同学们从整篇课文中寻找描写海伦凯勒学有收获后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
明确:动作描写如:“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部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写出了海伦会拼写“doll”这个词时内心的自豪、激动之情;
心理活动如:“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这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海伦井房经历后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小结:莎莉文到来之前海伦·凯勒的世界:
绝望、愤怒、苦恼、迷惘、恐慌、黑暗、没有爱
此后海伦凯勒的世界:
希望、快乐、自由、光明、有生命、有爱
梳理结构
相识前:
“我”的内心惶恐、绝望。(1-5)
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词(6-7)
相识:
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
“我”和莎莉文老师
井房散步,从自然中认识“水”(10-13)
主旨把握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海伦自强不息的精神,全文真诚地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她对莎莉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五、自由谈
请以“我从______这句话中读出莎莉文(或海伦)是____的人”为句式,概括人物形象。
六、赏析语言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第4段)
明确: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凯勒内心的迷惘、无所适从,以及对光明的渴盼。
2.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第4段)
明确:比喻的手法。写出没有接受教育前我的处境:迷惘,焦虑,绝望,不安的心绪以及对光明的渴盼。反衬出老师的教育对我的重要。
3.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第13段)
明确:这句话表面看来是说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哑人看到了光明,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因而
“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七、深入探究
1.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明确:海伦·凯勒
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知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老师:
安妮·莎莉文了解儿童心理,讲究教育方式,教学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引导热爱教育对象。
小结: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温柔、充满智慧、耐心
海伦:聪明好学、求知欲强、悟性极高、坚毅、知错就改、感情丰富、热爱生活
2.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明确:字面: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内容: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意义: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3.如果我们把课文题目改一改,与原题目比较一下,看哪一个更好更符合题意。
①改为《复活》;②改为《种太阳的人》
4.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
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八、拓展延伸
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明确:①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苏联作家
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德国伟大的作曲家,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
③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
下肢瘫痪……
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④张海迪
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日语、德语等。成为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
⑤“孔雀仙子”——邰丽华
九、总结升华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
荻更斯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
巴尔扎克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十、课后作业
1.
给海伦.凯勒写一封信。
2.
课后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课后导练】
阅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节选),回答问题。
①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
doll
”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
doll
”。
②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
“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
doll
”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利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片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③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利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
water
”
——“水”
,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⑤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因为“我”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乏强烈的爱。
2.“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
这种眼光是指“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而且似乎都有了生命。
3.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明白“杯”和“水”的区别,自己大发脾气而且还摔坏了莎利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当我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有了进步,心情平复以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莫及。
4.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耐心、有慧心的老师。请在选段中分别找出依据。
耐心:当我不明白“杯”和“水”的区别时,我大发脾气,摔碎娃娃,
莎莉文老师极富耐心,
把布娃娃碎片扫到炉子边后,便领着“
我”
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慧心:“散步”让我心情愉悦,
把“
我”
带到了井房,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契机。让“我”通过触觉感知事物,巧妙的教会我“水”这个词。
5.结合选段说说标题中“再塑生命”的含义。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2)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1902年,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的生活》。”
——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
【课文导入】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海伦与莎莉文老师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杰出成就的伟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之一。
——美国《时代周刊》
1.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3.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
4.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目标】
海伦
·
凯勒
第一课时
搓捻(
)
企(
)盼
繁衍(
)
迁徙(
)
遐(
)想
觅(
)
绽(
)放
花团锦簇(
)
疲倦不堪(
)
截(
)然
cuō
niǎn
qǐ
yǎn
xǐ
xiá
mì
zhàn
cù
kān
jié
【字词检查】
企盼:
迁徙(xǐ):
繁衍(yǎn):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盼望。
迁移。
逐渐增多或增广。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ài):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点我朗读
“塑”是什么意思?
塑造
“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谁再塑生命?再塑生命的人是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海伦·凯勒
安妮·莎莉文
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文题解读】
1.朗读第一段,你觉得应该抓住哪句话?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
2尝试概括文中海伦凯勒“此前”和“此后”的生活状况。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划出来。
第三段“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
第四段“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
3.海伦凯勒为什么会“愤怒、苦恼、疲惫不堪”,有谁能猜透她的心事吗?
【文本研读】
海伦一岁半的时候,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无法用嘴说出自己的哪怕一个小小的心愿。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海伦的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她经常扑倒在地上,发出阵阵尖叫;起床后拒不洗脸;吃饭时调皮捣蛋。关于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海伦写道:那时,我仿佛感到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着,于是拼命想挣脱这种束缚。
关于这点,她在本文中的描述就是:“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
4.“再塑”了生命,海伦凯勒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课文中哪一段点明这种变化?她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第11段。“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大学期间,在师长的鼓励下,她开始写作。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文就节选自其中。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和《愿我们充满信心》等,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
。
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
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
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
5.这个“再塑生命”的过程,离不开莎莉文老师的什么?
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安妮莎利文,波士顿珀金斯盲人学校毕业。她也曾是一个双目近乎失明的孩子,她接受教育海伦凯勒这一艰巨任务时还不到21岁。海伦是安妮莎莉文一生中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一个学生,在她身上倾注了安妮大半生的精力。没有安妮的关怀,海伦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如果说海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而安妮就是创造奇迹的人。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6.细读课文1-5段
(2)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
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
给读者以阅读期待,让我们急于了解莎莉文是一个怎样的人。
层层铺垫,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开头所说“最重要的一天”的分量。
(3)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段落
事件
海伦的感受
第5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第6、第8段
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
自豪、高兴
第7段
教“我”学会简单的字
领悟
教“我”学会区分“杯”和“水”
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第13段
教“我”比较复杂的字
喜悦、幸福
第9—12段
(4)“再塑生命”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吗?
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
海
伦
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莎莉文
(1)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爱心与耐心)
(2)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教学技巧高超)
效
果
我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聪明的海伦不仅对“水”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使她对世界万物都有了新的认识。“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
(5)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1)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第6段)
(2)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第6段)
(3)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第8段)
(4)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9、10段)
7.读课文6-13段,看看莎莉文老师为“我”做了些什么—
8.海伦凯勒在学有收获之后她有没有感到快乐呢?请同学们从整篇课文中寻找描写海伦凯勒学有收获后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
动作描写如:“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部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写出了海伦会拼写“doll”这个词时内心的自豪、激动之情;
心理活动如:“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这句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海伦井房经历后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此后海伦凯勒的世界:
希望、快乐、自由、光明、有生命、有爱
小结:莎莉文到来之前海伦·凯勒的世界:
绝望、愤怒、苦恼、迷惘、恐慌、黑暗、没有爱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海伦自强不息的精神,全文真诚地表达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主旨把握】
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她对莎莉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相识前:
相识
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单词(6-7)
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
(8-9)
井房散步,从自然中认识“水”
(10-13)
“我”的内心惶恐、绝望。(1-5)
再塑生命的人
【梳理结构】
海伦
·
凯勒
第二课时
请以“我从______这句话中读出莎莉文(或海伦)是____的人”为句式,概括人物形象。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第4段)
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凯勒内心的迷惘、无所适从,以及对光明的渴盼。
【赏析语言】
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第4段)
比喻的手法。写出没有接受教育前我的处境:迷惘,焦虑,绝望,不安的心绪以及对光明的渴盼。反衬出老师的教育对我的重要。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第13段)
这句话表面看来是说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
哑人看到了光明,感受到了快乐和
幸福,因而
“我”觉得世界充满了
花香,洋溢着美丽。
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海伦·凯勒
安妮·莎莉文了解儿童心理,
讲究教育方式,教学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引导热爱教育对象。
毅力:
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
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知欲:
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老师:
【深入探究】
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温柔、充满智慧、耐心
海伦:聪明好学、求
知欲强、悟性极高、
坚毅、知错就改、
感情丰富、热爱生活
字面:
内容:
意义:
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如果我们把课文题目改一改,与原题目比较一下,看那一个更好更符合题意。
1.改为《复活》
2.改为《种太阳的人》
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
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
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
苏联作家
25岁全身瘫痪
双目失明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1770-1827)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
美国政治家
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
下肢瘫痪……
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自学掌握英语、日语、德语等。
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
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高位截瘫……
张海迪
“孔雀仙子”——邰丽华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
荻更斯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
巴尔扎克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1.
给海伦.凯勒写一封信。
2.
课后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