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一章 第三节《地图》第1课时 课型:新授
主备:林向红 审核:吕文英 班级: 姓名: 时间:
【复习旧课】
【创境导入,明示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知道比例尺的表示方式,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各种地图上判断方向,学会比例尺的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量算。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学习重点:
1、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
2、能用比例尺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和用途。
三、学习难点:
1、利用经纬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
2、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的三要素是: 、 、 。
2、比例尺= ( )/( )
(比例尺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未知条件,此公式常用于任意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
3、比例尺的计算:一般是已知图上距离(已告诉或自己量)求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 )/ ( )
(比例尺的单位:图上距离常用厘米作单位,实地距离常用千米作单位;同一个比例尺厘米换算成千米去掉5个零,千米换算成厘米加上5个零)
4、图例是地图的( ),包括( )和它们的( )、地理名称和数字。
5、画出下列图例:居民点( ),公路( )
,山峰( ),国界( ),水库( )。
【合作探究】
1、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完成P23活动。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一般有哪几种方法?完成P15页1题。
【展示交流】
【教师导学点拨升华】
【清疑检测】
1、地图的基本要素: 、 和 。
2、在比例尺为1∶10000000的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5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
A.50 B.500 C.5000 D.50000000
成都城区到都江堰的直线距离为50千米,在1:2500000的比例尺图上,其图上的直线距离为( )
A、1厘米 B、2厘米 C、2.5厘米 D、3厘米
4、地图上的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5、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千米 B 、1:100000000
C、一千万分之一 D、1:1000
6、在一张一定大小的图纸上,若比例尺大,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_________,图的内容就______;若比例尺小,图上所画的地区范围就_______,图的内容就______。
7、在地图上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一般的方法是面对地图,____ _____;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_____ __来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总是指向_______方;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应利用___ ___ 和____ __ 来定方向,经线表示 方向,纬线表示________方向。
8、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的是( )
①世界地图 ②中国地图 ③山东地图 ④潍坊地图
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④③①②
比例尺“一万分之一”的表达方式属于( )
文字式 B、直线式 C、线段式 D、数字式
图上6cm代表实地距离300km,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50万分之一 B、1/50000 C、1:30000000 D、1/5000000
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二者比例尺相比( )
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二者一样大 D、无法判定
要想了解南非的位置,就该查阅的地图是( )
世界地形图 B、世界政区图
C、世界气象图 D、世界人口图
【学(教)后记】:
课题:第一章 第三节《地图》第2课时 课型:新授
主备:林向红 审核:吕文英 班级: 姓名: 时间:
【复习旧课】
【创境导入,明示目标】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能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能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能识别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和选择,得出正确的判断。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通过所学知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学习重点】: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1、根据等高线的的形状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2、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年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 )。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 )。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
【合作探究】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相对高度:
请观察上面地形图,把海拔和相对高度填在相应位置并回答问题,
甲山的海拔是( )米,甲山和乙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
二、结合书中P16页图1.29,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读等高线图1—20,回答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_____米,图中N处等高线的数值应是_____米。
2.图中A表示的地形是_____
3.图中B表示的地形是_____
4.图中CD表示的地形是_____
5.图中EF表示的地形是_____
【教师导学,点拨升华】
【清疑检测】
1、下图是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四图中属于山谷的是( )
A B C D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 (填陡或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 (填陡或缓)。
3、在山区常有河流流过的地形是( )
A 山谷 B 山脊 C 陡崖 D 鞍部
4、读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
B.甲处的海拔约为358米
C.小河的流向是西北向东南
D.小河的流向是东南向西北
5、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所示的地形为(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学(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