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中化学鲁教版(新)九年级上册同步实验室 探究燃烧的条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初中化学鲁教版(新)九年级上册同步实验室 探究燃烧的条件(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03 18:4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化学鲁教版(新)九年级上册同步实验室
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所示,点燃甲、乙两支蜡烛,甲燃烧一会儿后熄灭,乙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这一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A.有可燃物 B.有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有着火点
2.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需要太阳光
C.需要可燃物 D.需要与氧气接触
3.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所示,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D.燃着的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5.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家用煤炉中的蜂窝煤有12孔、14孔,甚至16孔等多个品种,孔道越多燃烧越充分,理由是 。
(2)今年入冬以来,岑溪多地曾发生山火,森林灭火的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前的地段开辟防火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3)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通常状况下,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①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若要研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应将试管a中的红磷换成 。
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打开K,通入氧气,观察到试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 。
(3)对比乙、丙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
7.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检验有氧气生成 的方法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3)依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为棉花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8.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查阅资料】①↑。
②白磷着火点是40℃。
【实验步骤】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②打开 K1和 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甲、乙装置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并将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⑤关闭 K1,打开 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⑥将烧杯中的冷水换成80℃的热水;
⑦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问题解答】(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   ;
(2)在实验步骤⑤中,根据__________ 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判断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
(3)实验步骤⑦中能观察到白磷燃烧的现象,请将步骤⑦的操作补充完整。
【实验结论】(1)通过对比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填序号)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通过对比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填序号)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该实验与教材中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如图所示)相比,其优点是   (答一条即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图中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答案:A
解析:图中利用放大镜的会聚作用给A处红磷加热,由此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答案:C
解析: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实验中火柴头燃烧,是因为与空气接触,并达到着 火点;火柴梗也是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 到着火点。所以该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答案:C
解析: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再燃烧,是为了增 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充分燃烧,而不是为了延 迟燃料燃烧的时间,故A错误;火柴头斜向下时,火柴梗能充分 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温度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而不是降 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B错误;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 继续燃烧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故C正确; 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 以下,所以燃着的蜡烛一扇就灭,故D错误。
5.答案:(1)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或隔离可燃物)
(3) ① 左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发黄光,冒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
② 白磷和80℃的热水。
6.答案:(1)
(2)通入氧气使试管内液面上方气压增大,将试管中的水压入长导管和烧杯中,液面下降
(3)温度达到着火点丙中白磷起初不燃烧,液面下降接触氧气后丙中白磷燃烧
解析:(1)白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K,通入氧气,观察到试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通入氧气使试管内液面上方气压增大,将试管中的水压入长导管和烧杯中,液面下降;
(3)对比乙、丙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的实验现象是丙中白磷起初不燃烧,液面下降接触氧气后丙中白磷燃烧。
7.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 P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生成了氧气
(2)与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吸滤瓶中的气体温度升高,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提供氧气、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3)提供氧气、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8.答案:[实验步骤]
⑦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
[问题解答](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1)⑥⑦或⑦⑧(2)④⑦
[反思与评价]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