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科学入门 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科学入门 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03 21:3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表面
2cm深处
4cm深处
6cm
深处
干细沙的温度(℃)
26
24
22
20
湿泥土的温度(℃)
24
23
22
21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B.?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
C.?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D.?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
2.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3.有些同学喜欢吃苏打夹心饼干,如图是某苏打夹心饼干的一张说明书:
根据以上的说明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说明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存放饼干
B.?这种饼干存放时间超过12个月后,可能已变质,故不能食用
C.?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的主要成分
D.?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一袋的体积是150g
4.小科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记录的四次测量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
)
A.?1.208m???????????????????????????B.?12.07dm???????????????????????????C.?1207.5mm???????????????????????????D.?120.8cm
5.如图,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目的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C.?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6.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A.?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B.?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
C.?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尺的零刻度线,将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值作为读数
7.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
8.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B.?体温计的测量精确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高
C.?如图体温计所示温度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9.把手指浸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也不热,这杯水的温度最可能是(???
)
A.?75℃????????????????????????????????????B.?55℃????????????????????????????????????C.?35℃????????????????????????????????????D.?15℃
10.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一般温度计高,这是因为(???
)
A.?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玻璃管
B.?体温计的玻璃泡内装的是水银
C.?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又很细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
11.小科同学用家里的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发现,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测保温杯中的水温时示数为49℃,则保温杯里水温实际上为(???
)
A.?47℃????????????????????????????????????B.?48℃????????????????????????????????????C.?49℃????????????????????????????????????D.?50℃
12.下列关于0℃的冰和0℃的水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
B.?0℃的冰比0℃的水温度高
C.?0℃的冰和0℃的水温度一样高
D.?状态不同,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
13.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71.2mm??????????????????????????B.?1.712dm??????????????????????????C.?0.1712km??????????????????????????D.?17.12cm
14.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
15.如图,测量一圆纸片的直径,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B.???????C.???????D.?
16.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要想测量得尽量准确一点,应该(???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尽量使用精确的工具
C.?A和B两种方案都要考虑
D.?A和B两种方案选其一
17.如图所示中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
A.?刻度尺A:3.80cm,刻度尺B:3.80cm
B.?刻度尺A:3.80cm,刻度尺B:2.8cm
C.?刻度尺A:2.80cm,刻度尺B:2.80cm
D.?刻度尺A:2.80cm,刻度尺B:2.8cm
18.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体里一些部位的“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下列所列举的利用身体“尺”估测物体长度事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所以小树的高约1.65m
B.?我的课桌有4拃长,约80cm
C.?体育课学生用的跳绳的绳子有两庹半长,约3.5m
D.?小明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50步,约30cm
19.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误差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20.“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上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金属镓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该温度计虽然很小,但其量程却比体温计大
二、填空题
21.单位换算:
(1)25dm=________m。
(2)3.5m=________cm。
(3)0.7m=________μm。
(4)8×106nm=________cm。
(5)2.1×103μm=________m。
22.一根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
6.2厘米,
如图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此温度的最大刻度值是________,表示人体正常体温的刻度值位置距顶部________厘米。
23.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
(1)如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________(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24.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冬春季节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人与人的接触传播,儿童易感染,学校易聚集暴发。流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畏寒、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常有咽痛、鼻塞、流涕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热时,一般采用体温计给患者测量体温,体温计利用________原理制成。
(2)以下是小虎同学在给班上其他同学测体温时的场景:在未甩的情况下,测得甲同学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5℃,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则小虎测得的三位同学的体温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
(3)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但分布均匀,将此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2℃。若将该温度计放在室温为30℃的室内,则该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
25.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________℃。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C不变时,外界温度为________℃
26.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

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R减小到R0

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7.晓丽为研究“影响蜂蜜黏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段时间。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淌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他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________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________转换成可以测量的________。
28.为了探究月季营养生殖的环境条件,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15
个同样大小的花盆,装满同样的土壤后,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
②将健壮、无虫害的同种月季枝条剪成同样长度的
15
段(每段均留有相同数量叶片),用生根粉溶液浸泡过后,在15
个花盆中各插入一段。
③三组花盆按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花盆组别
培养条件

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5℃,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0℃,光照充足,不浇水
分析实验,请回答:
(1)月季扦插相较于通过种子播种繁殖有哪些优势?________。
(2)该实验甲、丙两组探究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
(3)两周后如果甲组的月季都长出新叶,而乙组的发黄枯萎,可得出结论:________。
29.小文和小轩分别买了一件厚度相同的毛料和棉料衣服,两人在争论哪一件衣服更保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决定设计一个实验,在各自的家中用相同的烧瓶装有相同质量、初温相同的水,用各自的布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手表测量两烧瓶水温变化相同时所花的时间情况。
(1)他们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是________。
(2)修改方案后测得温度与时间的数据如表,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选填“毛料”或“棉料”)的保温性能较好。由此可以猜想:当有两件完全相同的毛料衣服与棉料衣服可选择时,在寒冷的冬天,你该选择的衣服是________衣服。
两烧瓶中水的温度变化T(℃)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20
毛料所包的烧瓶花的时间t(min)
0
6
15
25
37
54
74
99
150
棉料所包的烧瓶花的时间t(min)
0
10
25
40
57
77
102
130
150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时的室温为________℃。
(4)除了采用测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长短来比较布料的保温性能外,你还可以通过________来比较两种布料的保温性能,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30.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
(2)墙纸的厚度表达式为________。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可多选)。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记错
31.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__。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3
的距离/cm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2.盛夏即将来临,爱美的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
四、解答题
33.鸡蛋是大众喜爱的食品,鲜鸡蛋营养丰富而全面,营养学家称之为“完全蛋白质模式”被人们誉为“理想的营养库”。小明同学在一次吃鸡蛋时突发奇想,这鸡蛋的体积到底有多大呢?于是,他找来下列器材对鸡蛋的体积进行了粗略的测量。
实验仪器:底面积大小为S的烧杯,足量的水,刻度尺,记号用水笔;
实验步骤:
⑴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足够将鸡蛋浸没),用记号用水笔在烧杯壁上标出液面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烧杯内水的高度记为h1;
⑵________。(填操作步骤)
⑶请用字母表示出鸡蛋体积的大小的计算式V=________。
34.小江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2)小江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而使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
35.爬行动物是卵生动物,许多种爬行动物的卵发育成的个体是雄性还是雌性,与孵化时的环境温度有关。表中数据为不同发育温度下,部分爬行动物雄性个体出现的百分率。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种类
及雄
性比
(%)
密西西比鳄
0
0
0
10
20
50
100
100
红海龟
100
100
100
90
50
20
0
0

0
10
60
100
6
30
0
0
绿草蜥
51
50
50
49
51
50
49
48
(1)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是________。
(2)以温度为横坐标、雌性比例为纵坐标绘出密西西比鳄的曲线图。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需要理解并熟记: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增加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要控制唯一变量。
【解答】A、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干细沙子表面温度高,越往深处,温度越低,A说法正确。
B、干细沙子表面温度26℃,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所以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土快,B说法正确。
C、湿泥土表面24℃,干细沙表面温度为26℃,所以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C说法正确。
D、干细沙子6厘米深处20℃,而湿泥土6厘米处温度21℃,干细沙温度并不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2.【答案】
B
【解析】【分析】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
【解答】AB、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同时,要遵守实验结果,通过查阅资料,重新假设、重新实验;故A错误;B正确;
C、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结果要以观察到的现象为标准,不能修改实验结果;故C错误;
D、得出的实验结论,要以实验现象为标准;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说明数包含的信息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避免放于日晒、高温或潮湿的地方”可知,该如何存放饼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保质期:12个月”可知,这种饼干存放时间超过12个月后,可能已变质,故不能食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配料表,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饼干的主要成分,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净含量150g,我们可以知道一袋饼干的质量,但是不能知道饼干的体积,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
C
【解析】【分析】长度的测量结果等于准确值加估读值;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从右边数,第一位为估读数字,第二位为分度值,据此确定尺的分度值即可。
【解答】A.1.208m中,倒数第二位“0”所在的单位为cm,那么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故A正确不合题意;
B.12.07dm中,倒数第二位“0”所在的单位为cm,那么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故B正确不合题意;
C.1207.5mm中,倒数第二位“7”所在的单位为mm,那么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故C错误符合题意;
D.120.8cm中,倒数第二位“0”所在的单位为cm,那么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
D
【解析】【分析】(1)如果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那么为凸透镜;如果透镜的中间薄边缘厚,那么为凹透镜;
(2)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对物体有放大作用,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体温计的截面为三角形,当我们从一条棱上观察刻度时,此时温度计中间比边缘厚,类似一个凸透镜。而刻度线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肯定成放大的虚像,因此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答案】
B
【解析】【分析】①根据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范分析判断。
②误差是在实验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如果实验操作不正确,产生的是错误。
【解答】A.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操作错误,故A不合题意;?
B.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
产生的是误差,故B符合题意;
C.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实验操作步骤错误,故C不合题意;?
D.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尺的零刻度线,将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值作为读数,实验操作步骤错误,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
C
【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两杯水中都有未熔化的冰块,即冰水共存,那么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阴凉处,它们的温度都是0℃,只是冰和水的比例不同。
故选C。
8.【答案】
B
【解析】【分析】(1)将体温计的量程与沸水的温度比较;
(2)分度值越小,体温计的测量准确度越高;
(3)根据人体的正常体温判断;
(4)根据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结构分析。
【解答】A.体温计的量程35℃~42℃,而沸水的温度达到100℃,远远超过它的量程,故A错误;
B.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体温计的测量精度更高,故B正确;
C.根据图片可知,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38.2℃,而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故C错误;
D.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水银不能依靠自身重力流回液泡,因此用后应甩动几下,而实验室的温度计不用,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
C
【解析】【分析】与人体的体温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37℃,手指感觉不冷不热,那么说明水的温度与体温非常接近,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结构的特殊性分析。
【解答】A.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玻璃管,这样可以保证体温计离开被测液体能够读数,与精确度无关,故A不合题意;
B.体温计的玻璃泡内装的是水银,对测量精确度没有影响,故B不合题意;
C.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那么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体体积膨胀的多;根据V=Sh可知,玻璃管很细,那么液柱升高的多,这样会使测量准确性提高,故C符合题意;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与它的测量精度没有关系,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
D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那么刻度的变化量和温度的变化量之间成正比关系。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实际温度t=50℃。
故选D。
1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的定义判断。
【解答】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如果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那么它们的冷热程度相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3.【答案】
C
【解析】【分析】长度的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倒数第二位为刻度尺的分度值,倒数第一位为估读值,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171.2mm,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故A正确不合题意;
B.1.712dm,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故B正确不合题意;;
C.0.1712km,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故C错误符合题意;
D.17.12cm,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
B
【解析】【分析】所谓测量,其实就是将物理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得到的比值就是测量值,据此判断。
【解答】设物体的真实长度为a,刻度尺的标准长度为b,那么测量结果应该是:。如果木尺受潮膨胀,那么b增大,于是测量结果会偏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答案】
D
【解析】【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应该注意“平、贴、对、垂、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A和B中,只靠感觉寻找纸片的直径是不可靠的,故A、B错误;
使用三角板、刻度尺和桌面的组合测量圆纸片的直径时,下面桌面的边线要与刻度尺的某条刻度对齐,故C正确,而D错误。
故选D。
16.【答案】
C
【解析】【分析】使用科学的测量方法,使用更加精确的测量工具,这都是减小误差的好方法。
【解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精确的工具可以减小误差,因此A和B两种方案都要考虑使用,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7.【答案】
D
【解析】【分析】首先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计算测量结果即可。
【解答】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测量的准确值为:3.8cm-1.0cm=2.8cm。因为物体的边线正对刻度,所用估读值为0.00cm,那么测量结果为:2.8cm+0.00cm=2.80cm;
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那么测量的准确值为:3cm-1cm=2cm,估读值为0.8cm,那么测量的结果为:2cm+0.8cm=2.8cm,故D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D。
18.【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长度的知识估测即可。
【解答】A.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所以小树的高约1.65m,在正常范围内,故A不合题意;?
B.一拃大约长20cm,我的课桌有4拃长,约80cm,在正常范围内,故B不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一庹的长度,也就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即约1.7m左右。体育课学生用的跳绳的绳子有两庹半长,约3.5m,在正常范围内,故C不合题意;?
D.一步的距离大约0.6m,小明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50步,约30m,而不是30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分析判断。
【解答错误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误差是在测量方法正确,测量操作正确的前提下产生的,故A错误;
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故B正确,C错误;
误差是正确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D错误。
故选B。
20.【答案】
C
【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工作的;
(2)在测量温度时,装液体的玻璃管应该体积变化应该很小,而里面的液体体积应该有明显变化,这样才能减小测量误差,得到准确温度;
(3)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之间。
【解答】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所有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从30℃到490℃,此范围内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才能不影响测量结果,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金属镓的体积在30℃到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但我们还要通过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它液柱的变化读取数值,绝对不能忽略不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纳米管温度计”的量程是30℃~490℃,而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所以它的量程比体温计大得多,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21.【答案】
(1)2.5
(2)350
(3)7×105
(4)0.8
(5)2.1×10-3
【解析】【分析】单位换算时,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解答】(1);
(2)3.5m=3.5×100cm=350cm;
(3)0.7m=0.7×106μm=7×105μm;
(4)8×106nm=8×106×10-7cm=0.8cm;
(5)2.1×103μm=2.1×103×10-6m=2.1×10-3m。
22.【答案】
42℃;5
【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因为温度计上刻度都是均匀的,所以液柱长度的变化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以B点时的刻度为参照点,那么其它温度与35℃的温度差之比就等于6.2cm与其它温度时液面高度差之比;设温度计的最大刻度为t,可以得到关系式:

据此计算即可。
(2)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将此值带入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当温度达到最大值时,液面距离顶部还有2cm,
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42℃;
(2)当t=37℃时,
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L=5cm。
23.【答案】
(1)10mL;20cm3
(2)B,C
(3)偏大
【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上的刻度线和所标的数值分析得出答案;(2)A、根据
石块的体积与石块浸没在水中深度无关分析得出答案;B、仰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小;俯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大分析得出答案;C、根据水溅出后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变小分析得出答案;D、根据改用粗线拴住石块会使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大分析得出答案。(3)从矿石从水中取出时矿石上会沾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图知50mL被分成5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大小是10mL,所以量筒的最小刻度为10mL;小石块的体积为130mL-110mL=20mL=20cm3;
(2)A
石块的体积与石块浸没在水中深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
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小;
放入石块后,俯视读数
会使读数偏大,B符合题意;
C、
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会使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小,石块的体积偏小,C符合题意;
D、
改用粗线拴住石块会使块和水的总体积偏大,石块的体积偏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3)矿石从烧杯的水中取出时,矿石上带走一部分水,向量筒中所加水的要比矿石的实际体积大,才能到达矿石和水的总体积的刻度线。
故答案为:1、10ml;20ml;2、BC;3、偏大
?
24.【答案】
(1)液体热胀冷缩
(2)乙和丙
(3)29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体温计的液柱不能自动流回液泡,只能在每次使用后甩动几下,帮助其流回液泡。在测量甲的体温前没有甩动,那么甲的体温不一定正确;在测量乙的体温时,体温计重新甩动,因此乙的体温一定准确。在测量丙的体温时,虽然没有甩动,但是示数大于原来的示数,肯定是准确的,故丙的示数准确。
(3)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因此刻度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真实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得到:

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发热时,一般采用体温计给患者测量体温,体温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2)以下是小虎同学在给班上其他同学测体温时的场景:在未甩的情况下,测得甲同学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5℃,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则小虎测得的三位同学的体温中一定正确的是乙和丙。
(3)当实际温度为30℃时,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29℃。
?
25.【答案】67;-3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可通过已知的外界温度和房间内的温度计算出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利用得到的暖气片的温度和已知的房间内的温度可以计算出外界的温度。【解答】设暖气片的温度为T1

由“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可列式:
?解得T1=67℃
设外界温度为T2。
解得T2=-3℃
故答案为:67℃;-3℃
26.【答案】

【解析】【分析】(1)卷筒纸的为一个圆柱形,首先根据V=Sh分别计算出外面大圆柱和里面小圆柱的体积,然后二者之差就是纸的总体积;卷纸拉开后是一个长方体,已知这个长方体的宽为h,高为d,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hdL计算出卷筒纸的总长度即可;
(2)卷筒纸的长度与卷筒纸的的横截面积成正比,设原来卷筒纸的横截面积为S,长度为L0的卷纸面积为S',那么:

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设卷纸的宽度为h,
卷纸的体积为:V=Sh=(S大-S小)h=(πR2-πr2)h=π(R2-r2)h;
卷纸拉开后是一个长方体,
那么卷纸的长度;
(2)原来卷纸的横截面积为:S=π(R2-r2);
长度为L0的卷纸的横截面积为:S'=π(R2-R02);
根据:得到:

解得:

三、实验探究题
27.【答案】
(1)蜂蜜的黏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B
(3)黏性大小;流淌时间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实验,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的含义、使用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应用。
【解答】(1)根据实验数据表分析可以看出,在冰箱里的蜂蜜流淌时间较长粘性大,经微波炉加热后,流淌时间短,说明粘性小,可见,晓丽得出的结论是:蜜蜂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根据实验数据表分析可以看出:蜂蜜的温度越高,蜂蜜流淌时间越短,则粘性减小;即蜂蜜随温度升高粘度减小,可见B图象符合。
(3)在实验中,晓丽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由此可见,她在实验时控制了试管的长度、试管的倾斜程度、蜂蜜的质量相同;她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度”转换成可以测量的蜂蜜流淌的时间来完成实验探究。
故答案为:(1)蜂蜜的黏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B;(3)黏性大小、流淌时间。
28.【答案】
(1)能够快速生长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2)水分或者水(水的多少)
(3)月季的营养生殖需要适宜的温度/20℃适宜于月季的营养生殖
/月季的生长受到温度的影响/6℃不适合月季的营养生殖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而揭示其属性的一种科学实验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实验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群,其中一个是“对照组”,做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或几个是“实验组”。两组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给“实验组”以某种特殊的条件外,其他的条件均一样。
【解答】(1)月季扦插能够快速生长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2)甲、乙两组实验中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温度,光照相同,但是丙是不浇水,甲是适当浇水,因此该实验甲、丙两组探究的环境因素是水分或者水(水的多少)。
?(3)两周后如果甲组的月季都长出新叶,而乙组的发黄枯萎,甲和乙培养条件光照和水分相同,但是温度不同,甲是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乙的温度是5℃,
甲组的月季都长出新叶,而乙组的发黄枯萎,说明月季培养条件温度适宜在20℃,5℃并不适合月季培养。
故答案为:(1)能够快速生长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水分或者水(水的多少)
(3)因此可得出结论:月季的营养生殖需要适宜的温度/20℃适宜于月季的营养生殖
/月季的生长受到温度的影响/6℃不适合月季的营养生殖
?
29.【答案】
(1)没有控制布料的厚度和环境的温度相同
(2)棉料;棉料
(3)20
(4)测量相同的时间内温度的变化;转换法
【解析】【分析】(1)外界环境的温度和布料的厚度,也会影响温度变化的时间;
(2)比较水降低到相同温度时所用的时间,时间越长的,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好;
(3)当水的温度达到室温时,它的温度就不会再随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了。
(4)布料的保温性能可以用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来表示,即控制其中一个因素相同,而比较另一因素。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1)他们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是:没有控制布料的厚度和环境的温度相同。
(2)根据表格可知,当温度都降低到20℃时,毛料用了99min,而棉布用了130min,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棉料的保温性能更好。由此可以猜想:当有两件完全相同的毛料衣服与棉料衣服可选择时,在寒冷的冬天,我该选择的衣服是棉料衣服。
(3)根据表格可知,当水的温度达到20℃时就不在降低了,因此当时的室温为20℃;
(4)除了采用测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长短来比较布料的保温性能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相同的时间内温度的变化来比较两种布料的保温性能,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
30.【答案】
(1)A;CBD
(2)
(3)A,B,C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圆环的半径和铅笔的半径之差就是n层墙纸的总厚度,然后用总厚度除以层数n就能计算出墙纸的厚度;
(2)根据(1)中的分析解答;
(3)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测量物体本身厚度是否均匀,或者缠绕的松紧程度都会影响最终的测量值,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测量墙纸的实验步骤为: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因此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合理顺序为CBD。
(2)圆环的半径和铅笔的半径之差就是n层墙纸的总厚度,然后用总厚度除以层数n就能计算出墙纸的厚度,即

(3):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墙纸厚度不均匀,都会影响最终的测量值的准确性,即都会产生误差,故A、B、C符合体育;
读数时小数点记错,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错误,而不是误差,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31.【答案】
(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解析】【分析】(1)如果要通过玻璃球在斜面上爬升的角度反映玻璃杯的振动幅度大小,就要控制拉开橡皮球的距离相等,而改变玻璃的材质;
(2)根据(1)中的分析解答;
(3)玻璃球被弹起的距离越大,说明玻璃的振动越强,据此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解答】(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
这与下面的操作有关:
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
(3)单层玻璃时,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平均为83cm,双层玻璃时被弹开的距离平均为23cm,那么得到结论:
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32.【答案】
(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
【解析】【分析】(1)衣服的长波紫外线透过率越大,那么它屏蔽掉的紫外线就越少,说明它的防晒效果越不好;
(2)比较1、2或3、4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描述结论;
(3)根据前面得到的结论提出夏季出行着装建议。
【解答】(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实验1、2中,衣服的材质都是天蚕丝,只是衣料层数不同,因此得到结论:
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将实验1、3、5对比可知,紫外线的透过率与衣料的材质有关,即全棉的防晒效果更好;将实验5、6对比可知,紫外线的透过率与衣料的颜色有关,即黑色的防晒效果更好。综上所述,夏季户外活动着装应该注意:
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

四、解答题
33.【答案】
取出鸡蛋浸没,用记号用水笔在烧杯壁上标出液面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烧杯内水的高度记为h2;S(h1-h2)
【解析】【分析】(2)利用“排水法”即V=V1-V2测量固体的体积,据此分析应该设计的步骤;
(3)当鸡蛋完全浸没后,水面增大的体积就是鸡蛋的体积,根据V=Sh计算即可。
【解答】(2)在(1)中已经测量鸡蛋和水的总体积,这一步只需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即可,因此步骤为:
取出鸡蛋浸没,用记号用水笔在烧杯壁上标出液面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烧杯内水的高度记为h2

(3)根据公式V=V1-V2得到:鸡蛋体积的大小为:V=V1-V2=Sh1-Sh2=
S(h1-h2)
???????。
34.【答案】
(1)BDAC或BADC
(2)A,B,C
【解析】【分析】(1)可以使用“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即测出若干圈铜丝的总长度,然后除以圈数即可,据此确定步骤的合理顺序;
(2)对各个选项中的情况进行推测,哪种会产生测量误差,哪个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1)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实验步骤为: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即合理顺序为:BDAC。
(2)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那么测出的总长度=实际长度+空隙长度,因此会产生测量误差,故A符合题意;?
B.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而使刻度不均匀,会使测量的数据产生差异,因此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会使用除法计算出的平均直径与实际产生误差,故C符合题意;?
D.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这样产生的差异叫错误,而不是误差,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35.【答案】
(1)绿草蜥
(2)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
【解答】(1)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鳄鱼、红海龟、龟的雄性比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只有绿草蜥的雄性比基本没什么变化;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图即可;
故答案为:(1)绿草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