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学科:科学学案 编号: 时间:2011年2月21日 小组 姓名 评价
七年级 科学学科学案
编写人:高详 科组长签字:
课题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课型 感知课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发生条件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自学与讨论知道声速的影响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与科学就在身边的思想。
重点难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感知导向标(提示性问题) 课前部分 1、声音的产生:物体的 产生声音。举例说明。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实例说明。3、查阅资料说明声音以 形式传播,声速受 和 的影响。
课堂部分 一.书本P7下方的活动(声音的传播)。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声音的 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称为 。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思考:1)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否像我们在地球上那样交流?为什么?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交流的?2)许多科幻片都有在太空中战争的场面,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二.书本P8下方的活动(声音传播的形式)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来进行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 。思考:(1)当我们在山崖间高声呼喊的时候,你会听到什么? (2)你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声音还有哪些用途吗?
感知练习场(清理问题) 1.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2.关于声音,下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敲锣是靠锤子的振动发声的 B 气体传播声音比液体传播要慢C 振动停止,声音也立即消失 D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在敲响大古钟时,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展评大舞台(激励、启发性问题,方案设计) 教师启发性问题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以何种形式依靠什么传播的?声速受哪些因素影响?
学生展评方案设计
达标我能行(训练案) 1.在25摄氏度的环境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A.空气 B.水 C.松木 D.铁2.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 )A.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B.温度越低,声速越快C.温度与声速快慢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如上图所示,把一敲响的音叉与一悬挂的泡沫小球接触时,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在______________,大量实验表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4.实验表明,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距离为每秒340米)那么要听到自己的回声,障碍物离人至少为( )A、340米 B、170米 C、34米 D、17米5.小华把耳朵贴在50米长的铁管的一端,另一名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次铁管,小华先后听到两次响声,这两次响声相差 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为5200米/秒)
学习小组长对我的评价
我的反思
学习班长、老师对我们小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