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六年级上册
复习导入
兔 ,而 宋国笑。
——《守株待兔》
夏月则练囊 以照书,以 焉。
——《囊萤夜读》
夫不可 与 ,不可 而立。
——《自相矛盾》
敏而 ,不耻 。
——《古人谈读书》
三到之中, 最急。 矣, 岂不到乎。
——《古人谈读书》
复习导入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夜读》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古人谈读书》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人谈读书》
文言文
二则
21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查字典理解
借助注释理解
展开想象和联想
查阅资料
学习文言文的步骤:
读顺文字
理解文意
感悟文思
复习导入
伯牙鼓琴
锺子期
伯牙
课初验学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zhōnɡ
shānɡ
shǎo
xián
wéi
wèi
少选
汤汤
以为
复为
shǎo
少选
shānɡ
汤汤
wéi
以为
wèi
复为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zhōnɡ
shānɡ
shǎo
xián
wéi
wèi
少选
汤汤
以为
复为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课初验学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课初验学
方:刚,才。
伯牙刚刚弹奏到意在描绘高山的乐曲,锺子期就仿佛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借助工具书
“乎”,语气助词,在句中表示舒缓、停顿。
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课初验学
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课初验学
锺子期死后,伯牙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课初验学
锺子期死后,伯牙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足:值得。
复:再,又。
联系上下文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课初验学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刚刚弹奏到意在描绘高山的乐曲,锺子期就仿佛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课初验学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课中导学
联系上文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写出了锺子期会欣赏音乐,侧面烘托出伯牙琴艺高超。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写出了锺子期会欣赏音乐,侧面烘托出伯牙琴艺高超。
心志,情志。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伯牙弹着琴,随着旋律的展开,他想到了:……
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他想到了:……,他忍不住赞叹:……
……伯牙这样想着,于是他改变了旋律。
子期听着伯牙弹这一曲,他想到了:……他又称赞道:……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伯牙弹着琴,随着旋律的展开,他想到了:……
伯牙弹着琴,随着旋律的展开,他想到了:高峻巍峨的大山此刻就屹立在我眼前,不正是我向往的样子吗?…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他想到了:……,他忍不住赞叹:……
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他想到了:好一座气势巍峨的高山,能够通过琴音就表现出大山的人,必是心中有高山,志向如大山一样不容忽视的人啊。他琴艺高超,志向更是远大啊!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忍不住赞叹:“弹得真妙啊,琴音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峨。”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伯牙这样想着,于是他改变了旋律。
他欣赏我的琴技,还能说出我的志向所在,是一个能懂我所想的人啊!我再换一段,让他听一听。伯牙这样想着,于是他改变了旋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子期听着伯牙弹这一曲,他想到了:……他又称赞道:……
子期听着伯牙弹这一曲,他想到了:仅在转瞬之间,便从高山变成了流水,这旋律的变化是如此之大,衔接过渡却又如此自然,每每弹奏,都能展现他心中所想,志向所在。这琴技堪称高绝了,我想这世上无人能与之比拟了。志向在巍峨高山与浩荡流水的人和我不谋而合呀!听他弹琴真是一种享受!他又称赞道:“弹得太好了,琴音像流水一样浩荡。”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的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民把真正了解自己多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查阅资料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的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民把真正了解自己多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查阅资料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的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民把真正了解自己多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查阅资料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方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 , 若 。”
方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 乎 , 乎 , 若 。”
少选之间而 ,锺子期又曰:“ 乎 , 乎 ,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方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方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少选之间而志在菊梅,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铮铮乎若菊梅。”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孟浩然《示孟郊》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王安石《伯牙》
查阅资料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们是知音?
课中导学
悲痛欲绝、孤独万分、决绝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离开时,一些平时结交的官员朋友,生怕被牵连,不敢去送别。只有一个叫王质的官员不同,他抱病在城门等着范仲淹,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并以此为荣。这和现在网络上说的“塑料姐妹花”截然相反。
范仲淹与王质
知音故事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查字典理解
借助注释理解
展开想象和联想
查阅资料
学习文言文的步骤:
读顺文字
理解文意
感悟文思
课末固学
课末固学
伯牙鼓琴
伯牙 ,锺子期 。方 而 ,锺子期曰:“ , 。”少选之间 ,锺子期又曰:“ , 。”锺子期死,伯牙 ,终身 , 。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课末固学
伯牙鼓琴
锺子期
俞伯牙
课末固学
课后拓学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①,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②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③抛残,金徽④零乱。钟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⑤,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钟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节选
【注释】①解手刀:一种小刀。②祭石台:祭祀用的石台。这里指祭拜锺子期用的石台。③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④金徽:琴上系琴弦之绳。⑤瑶琴凤尾:古琴的尾部。
课堂作业
结构梳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课后作业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选做:
咱们古琴台可以说是知音文化的发源地,邀请大家到湖北武汉的古琴台来觅知音。请你设计一段导游词。
课后作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