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四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延伸拓展
学情 分析
说 课 流 程
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新课程下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研究教材,对教材增补、删减、置换、重组,并结合实际,灵活教授。
整合教材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效益
从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片段看中国与全球化
设计的核心主线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本专题教材内容阐述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
发展的历史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出现,英国的殖民扩张
和 掠夺——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 工业 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本节教材是本专题最后一课,是带有承上启下,
承上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确立过程,启下
当今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课标要求】工业革命的基本事实,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基本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学习辩证地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化
发展要求
说明 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竟可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感受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影响。
【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
【课 标 及 学 科 指 导 意 见】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2、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以点带面,串联主线。
2、引导学生运用文字、图片等资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3、通过学生阅读、合作讨论、思考分析、动手操作、归纳整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习辩证地看待世界 整体化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意识
,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开放和 独立地进行
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条件,过程,影响)
2、教学难点:
探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突破方式:创设材料情境,设问导思、思考探究。
突破方式:通过材料,图片师生分析对话、归纳整合的方式共同探究。
学情分析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历史的学习方法比较薄弱。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史料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图片为载体,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经过教师层层深入地提问和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探究,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1、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而且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
教学流程
升华提升
创设情境、阅读书本,思考探究
回顾教材知识: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扩展是中国人的生活状况一直自给自足,封闭
毫无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片段一:1840年前:王海家族的
生活状况
导入:
片段二:1840年后:王海
家的生活状况
片段三:1911年后:王海家
的生活状况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中国一方面
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方面
西方的思想,生活方式开始冲击着日常
的中国人生活。
片段四:2001年后:王海家族
的生活状况
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经济与
世界接轨,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利弊
片段一:
1840年前:王海家的老祖宗在祖上基本是世代为农,男耕女织,繁衍生息几百年。祖上也有参加过科举,中过进士,做过大官,王海的祖父一心想参加科举中了举人,也是一方乡绅,可1839年的他,知识分子却从来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什么英吉利,或是美利坚,只知道有个大清皇帝,有个天朝上国……
探究问题一:从材料中王海家的祖上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体现中国普通百姓对世界有着怎样的概念?
1839年的英国国家状况怎样呢?
回顾教材知识
片段二:
……这种情况到1840年后就变了,王海的父亲才13岁,先是听说在广东一带有一群黄毛绿眼的的妖人驾着黑船(冒黑烟的船)打过
来了,再过了 一段时间在宁波镇海也有战事了,一些街坊邻居人心惶惶,听说清军败了,听祖父提起皇帝派人准备议和……,接下去1860年王海出生了,过了 两年,祖父病逝,父亲未中科举,家道中落,王家的生活越来越艰难,王家的女人们希望做些女工,纺些织品补贴家用,可是街上到处都是‘洋布’,根本卖不出去…… ,
探究问题二:1840年什么事件导致王家的生活变了?1860年后街上充斥
着洋布表明了什么
回顾教材知识
片段三:
……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父母决定让儿子王海到上海滩去当学徒,因为很多邻居,都已经到上海去跑生活了,王海先开始当学徒,后来生意,积累了一定 资金,到了1920年的王海已经有好几家厂,儿子已接开始掌管自己的公司,儿子会说一些洋文,白天开上自己的的汽车去厂里办公,在家养老的王海时常在家看看申报,听听留声机,时而挂个电话去公司问问,
有时晚上在家点上电灯,看看公司的账目。虽说生活比起父辈有很大的提高,但国是艰难……
探究三:王海家的生活比起父辈有 很大的提高,表现在哪里?
他们家的生活用品,生活方式都受到哪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探究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概况和 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合作探究
条件:五要素 (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政治条件)
资
金
科
技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量资本积累、国际货币出现
科学突破,技术创新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治制度
市场
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发源地,标志,能源,
交通,电信)
由学生阅读教材,看图片的形式完成
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在新泽西州门罗公园实验室用碳化的卷绕棉线作为灯丝,成功地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他花了近三天时间把灯丝装进真空玻璃泡,通上电源,发出相当于10盏煤气灯的温柔光芒,它延续了约45个小时。他试验过从世界各地找来的1600种耐热材料、6000种植物纤维,才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
这是一张作于巴黎一次展览会上的速描。从小孩到老太太都在排队听爱迪生新发明的留声机。
爱迪生和他改进的留声机。为了改进这架留声机,爱迪生一连五天没有睡觉。(摄
于1888年)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99 percent
perspiration.”
「一分灵感,九十九分努力」
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①发源地:美国、德国
②开始标志:1866年,西门子发明在功率发电机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1)新能源:(电力、石油)
(2)交通:(电车、汽车、飞机)
(3)电信:(电话、电报)
本茨----汽车;莱特亲兄弟----飞机
贝尔----1876,电话;
西门子----1866,发电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电车、留声机、
放映机、改进电话
诺贝尔----炸药
图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给出四段材料,学生阅读,结合教材回答?
材料一: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飞速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
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雄厚的
垄断组织能够提供条件,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托拉斯等高级形式垄断组织的
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材料三:1900年为止,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300万平方公里,人口5.3亿,其中英国占
3270万平方公里,人口3.6亿;法国占有1098万平方公里,人口5600万;俄国吞并邻国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
材料四: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分散,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影响
生产力:
社会关系
国际关系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垄断组织的产生(结合 教材阐述)
殖民扩张
——瓜分世界的狂潮(学生阅读 )
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
片段三:
到了1918年的王海家族已经有好几家厂,儿子掌管自己的公司,儿子流过洋,会说洋文,白天开上自己的的汽车去厂里办公,在家养老的王海时常看看申报,听听留声机,时而挂个电话去公司问问,厂子主要经营棉纱,面粉生意,可很多时候和洋人做生意很难,洋人时常压低原料价格,生意艰难啊,看着儿子有时晚上整宿点灯,谋求公司的出路,王海甚是心痛,他
时常感叹虽说生活条件比起父辈有很大的提高,但国是艰难,生意难做啊……
过渡语: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了王海家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以
王海家族为代表的中国人和世界
走的更近了,生活也更西化了,中国和 世界逐步连接在一起
探究五: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一体化的 概况?(原因,内容,评价)
当时的世界一体化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世界连接为一体(学生探究)
1、世界一体化的原因:
(1)根本:
(2)客观: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
2·世界一体化的表现: (中国融进世界,走向世界)
(1)基础(框架):
(2)手段(途径):
资本主义市场
国际贸易、殖民主义
(3)形成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
物资和物种交流、
国际劳动分工发展
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
(4)主要内容:
以中国为例
3·如何评价近代世界一体化?
积极性:
消极性:
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推动世界发展
扩大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
致国际关系日趋复杂:(两对矛盾)
片段四:
2001年后:
王海的孙子王解放已接近耳顺之年,儿子在美国,见面时间少,
但令其欣慰的是可通过互联网视频还是可以看看孙子的,通通话
生活在上海的他看着日新月异的城市,祖辈们想不到的现代化生活
汽车满街跑,随处都可看到 外国人,不想做饭,
打个手机可叫外卖,想出去可以坐地铁,公交,想儿子也可立马订
飞机票去美国,
生活是丰富多彩,可是交通怎么越来越堵了 呢,空气怎么越来越差了,
美国的 经济危机怎么也影响到中国了呢,还是有一些不尽如 人意……
探究六:当今的全球化给中国民众带来了 什么
中国应该如何 应对全球化?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
同
点 发明者
发明基础
时 间
范 围
重要标志
开始部门
经济理论
经济结构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工匠、技师
生产实践的总结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棉纺织---轻工业
1765--19世纪中期
英开始--法美结束100年
19世纪中期 德俄日开始
1866--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0多年
科学家、工程师
自然科学成果
同时开始于几国
英国—法美—德俄日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电力---重工业
交叉进行
速度快
范围广
规模大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形成
★试比较两次工业革命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