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课件(25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课件(25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3 22:33:34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6课
1895年春,北京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
3月8日,全国各省举子入京参加会试。
公车上书动京师:维新思想掀起的第一次巨浪
康有为
梁启超
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考的举子叫做公车。“公车上书”意为“举子上书”。
材料:“闻日本索偿2万万是使我臣民上下三岁不
食乃能给之。”“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
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阅读课文和材料,说说什么是“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
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以康有为实例,列举维新派开展了哪些活动?
1895年8月,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1895年11月,北京强学会开局。
1895年11月,设立上海强学会,“专为中国自强而立”。
1896年1月,上海强学会刊行《强学报》。“托古以改今制”
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
康有为
——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1
2
3
目的-变法图强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
开议会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长沙南学会
广州农学会
瑞安兴儒会
西安励学斋
成都蜀学会
国闻报
天津?严复
时务报
上海?梁启超
《时务报》1896年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
《国闻报》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
居南北舆论领导地位
作用: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制造舆论,推动了维新
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南/上海
北/天津
梁启超
(1873-1929)


(1854-1921)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
严复,福建人。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翻译赫胥黎
《天演论》
《少年中国说》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国闻报》宗旨

1897年冬,北京
1897年12月,德国强占胶州湾。
消息传出,康有为迅速赶到北京……
1897年
德军进入青岛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危机迫在眉睫。
光绪帝
康有为雕塑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
交逼,不能立国。”并提出建议:
采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臣而
谋变法等。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说说图中的光绪帝处境如何?
光绪帝没有实权,
慈禧太后操纵着清廷大权。
你认为光绪帝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1.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下的大清岌岌可危的国运;
2.挣脱慈禧太后的权力束缚,夺取实权。
此时的光绪帝做出怎样的选择?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
决心变法。
光绪帝
1871-1908

1898年夏,北京
农历戊戌年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宣布实行变法。
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第一次见到康有为…
维新伊始新制难
帝后两党内耗多
解读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说说这场变革具何种性质?
领域
变法内容
影响
政治
经济
教育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利于思想文化传播
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性质:一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被保留。
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1898年秋,北京
秋风起,落叶金黄,弥漫着一种萧瑟的离愁。
收获之季,变法之路却越发艰难……
结合材料,说说帝后两党对待变法的态度有何不同?
9月5日,擢升
杨锐
刘光第
林旭
谭嗣同为军机处
章京。负责草拟
变法法令。
慈禧太后
认为这是在
夺权乱政。
帝后之争趋
于白热化。
帝党:通过变法革旧图新以救时艰。
后党:触犯自身利益,由默许到反对。
事态进展
1898年9月5日,光绪帝召见谭嗣同。
1898年9月18日,荣禄调集军队进京。
1898年9月18日,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会晤袁世凯。
最后的努力
事态进展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回到紫禁城。废除变法诏
令,下令拘捕变法领袖,并宣布再次垂帘听政。
1898年9月21日,光绪帝签发逮捕变法领袖的诏书。
后被软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戊戌变法—
失败
6月11日——9月21日,历时103天,
被称为“百日维新”。
劝说袁世凯支持皇帝
荣禄
袁世凯
慈禧太后
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
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狱中题壁
谭嗣同
1865-1898
重要著作《仁学》
刘光第
林旭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封建


无实权
顽固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单薄
脱离群众
民族
资产阶级
人民
群众
据你对戊戌变法的理解,提取图片关键信息并命名?
根据图示,说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历史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思想启蒙作用)
软弱性
妥协性
思考·探究
想一想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自救)。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实践证明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
力量弱小
(爱国/进步/启蒙)
(开辟近代化道路)
1.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维新派的影响
D.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D
2.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
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B
3.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A
4.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主要表现在(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
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2020-8-14·原创作品
下一节: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救亡和启蒙的相互交织,
爱国与变革的双重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