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4张PPT)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相信大家在看了以上几幅图片后,一定体会到了一种美感。你也一定佩服艺术家的灵感。这里我们就用到了美术鉴赏。那么,什么又是美术鉴赏呢,我们又如何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第一课
爱美是人的天性,但并不是说人一生下来就能够欣赏美的事物。人的欣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头脑中突然萌生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这个过程其实已经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天安门-------认知、回忆和想象
象征--------历史--------审美符号
蕴涵-------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
一是欣赏大自然;
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
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两种不同的美:
一种是自然景观
一种是人文景观
天安门广场
黄山日出
(摄影)
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品,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先来体会一下作品间的不同。观察下面的两幅画,用自己的语言讲讲有什么不同。
美术作品-----艺术形态、作品形式-----差异
社会背景
画家-----考察-----表现意图
作品-----价值判断
宫廷妇女
优雅平和
贫穷妇女
辛苦劳做
《捣练图卷》(图)
《捣练图卷》唐
张萱(宋摹本)、绢本设色、此图描绘宫中妇女加工白练中的捣练
《捣练图》唐代作品,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练”是一种丝织品,又是一种丝绸加工手段(即脱胶,将生坯加工成白练)。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草木灰碱性溶液沸煮、日晒氧化漂白,再用杵捣,加强草木灰水对丝胶的渗透能力,使脱胶均匀彻底,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画家采用“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把整个捣练的劳动场面分三部分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他不单纯图解劳动的程序步骤,而是注重对劳动场面中流露情绪的细小动作的描绘,似求得更好地展示出笔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如捣练中的挽袖,缝衣时灵巧的理线,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退,几个小孩的穿插,一女孩在煽火时以袖遮面及另一女孩出神地观看熨练等,使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 真实生动,充满生活情趣。显然,这是画家熟悉生活、认真观察的结果,体现了唐代仕女画在写实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拾穂(油画,1857年)米勒(法国)
米勒
(1814-1875年)
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着称的现实主义画家。他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致力于观察田野、大地,以及在上面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人,尽量捕捉他在乡间的所见所闻,哪怕是别人眼中极微小琐碎的事物,米勒也富于感情地把它表现出来,铭记在心并强烈地传达给别人。据说站在米勒作品面前,多情的人会闻到野草和土地的气息,夹杂着牛粪的味道,会对着画面上一个土疙瘩掉眼泪,而勾起对乡村生活无限美好的畅想。
《拾穗》便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感。我们从这三个穿着粗布衣衫和沉重木鞋的农妇身上感到一种深沉的宗教情感,在生存面前,人类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虽然远处飞翔的鸟儿依旧烘托出田园诗般的意境,但我们知道田园生活不可能是理想化的,人类凝重的身躯似乎预示着生存的重压。正是这种宗教般的感情使《拾穗者》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作品。
《拾穗》超越了一般的田园美景的歌颂,而成为一幅人与土地、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真正伟大的作品。在这幅《拾穗者》刚刚创作出来的时候,仅是它的题材本身,就足以引发一场革命。
画面上农民的劳作传达了他们生活的艰辛,无疑是底层民众对上流阶层的挑战和呼声。
《拾穗》鉴赏
归纳总结两幅作品的相同点
不同点:
首先,两幅作品内容主题相同,但绘画手法不同,一幅是中国画,一幅是油画。
第二,作者所画的历史背景不同,要了解时代背景就涉及到历史知识和中西方文化。
第三,如果要更好的欣赏还要了解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思想及他们和我们进行怎样交流。我们要问自己,画家要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是让我最感动的内容?我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美术鉴赏的对象
是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的过程
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
美术鉴赏的目的
是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美术鉴赏的本质特征
是综合的审美活动。
所谓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萧景墓石辟邪,其形态为挺胸
昂首、张口吐舌,似正在发出震天
吼声。它是用整块方形石雕刻而成,
在平原之上硕大的体量具有很强的
艺术辐射力,仿佛在控制着这一地
域。从各种角度观看,它都给人以
气势宏大、雄浑稳定的感觉。艺术
家为了突出给人这一感觉,在造型
上强调前挺的胸脯,夸张胸部的圆
弧线,缩短腹部,夸大后腿上部肌
肉和臀部的圆弧线,加粗四肢,弱
化关节,夸张巨爪和大口巨舌,强
调壮实和硕大的体量感,突出凶猛
有力,又能使四肢非常协调地支撑
身躯。它头部稍小且向后,既恰到
好处地表现了昂首动态,体现灵巧
性,又能造成金字塔般的稳定感。该辟邪厚重而不笨拙,稳定中又有动感,雄浑威猛,似内蕴无穷的力量。它头颈不分,全身处处运用弧线、圆形,除肢腹之间镂空外,全身无繁琐细节,连尾部也紧贴臀部扎地,羽翼仅用线刻而成,加之变形加粗的四肢和夸大的巨爪与底座紧紧连在一起,都使其不易破损,所以历经千余年至今仍较完好,不能不说与其造型有关。石辟邪的单纯、完整和矫健的外轮廓,富有很强的表现力,至今仍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印象和美的感受。
石麒麟
(齐武帝景安陵)
唐
韩幹、
纸本设色、
纵30.8cm、
横33.5cm
韩幹,陕西蓝田人,生活在唐玄宗时代,画马名家。玄宗时供奉内廷,“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
《照夜白图》
所谓“鉴”,就是甄别、归类、分析、判断,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扎根南国(中国画,1998年)吴冠中
这幅《奔马》在表现方法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徐悲鸿以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传统中国画以使之具有面对现实的能力的思想。在主题上,他以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希望。徐悲鸿给这幅作品起名《山河百战归民主》,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情感寄托。
奔马
(中国画,1951年)徐悲鸿
扎根南国(中国画,1998年)吴冠中
吴冠中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受到他的老师林风眠和吴大羽的深刻影响,一生从事中西融合和油画民族化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清新、明快,注重美术的本体语言——点、线、面、色相结合的韵律美和形式美的独特风格,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时代气息。在《根扎南国》中,吴冠中以他特有的手法,以点、线、面、色的结合,塑造出南方特有的郁郁葱葱、繁茂似锦的大榕树形象,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享受。
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李白行吟图.梁楷
现存的《太白行吟图》描写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豪放性格,全画只用寥寥几笔,即把那种桀骜不驯、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既得力于画家对李白的性格特征的正确把握,也和他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笔法密切相关。这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具有代表性的“减笔画”之一,可谓之极品。
梁楷表现的是:
中国古代文人的放浪情怀,
徐悲鸿表现的是:
他的民族意识,
吴冠中则关注的:
主要是艺术的形式语言。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美术作品都被归入“空间艺术”的范畴,或者是从“空间艺术”角度来认识的。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设计师用了哪些设计元素,把生活中最普通的物品变为精美的艺术品?
以作品使用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进行分类,艺术可分为5大类:
艺术
实用美术
建筑
工艺
书法
造型艺术
绘画
雕刻
摄影
表情艺术
音乐
舞蹈
综合艺术
戏剧
戏曲
电影
电视
语言艺术
诗歌
小说
散文
剧本
美术的范畴
美术
建筑
雕塑
绘画
工艺美术
(艺术设计)
书法
(篆刻)
摄影
1.绘画
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
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
、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绘画的分类
秋瑾组画之一(木刻,1980年)王公懿
白蛇传(中国画,1956年)关良
吴大羽抽象油画作品
达芬奇---画家中的科技工作者
“画画是我的职业,当大使是我的爱好。”
鲁本斯
抛弃浙江大学的工程学习,宁愿降班,转入了杭州艺专。从家庭的贫穷着眼,从我学习成绩的优异着眼,从谋生就业的严峻着眼,所有的亲友都竭力反对我这荒诞之举。我当然也顾虑自己的前程,但不幸而着魔,她从此控制了我的生命,直至耄耋(mào
dié)之年的今天。
吴冠中
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
死后绘画却拍到8250万美元的天价
丁香花
(水彩画,1954年)
萧淑芳
千年土地翻了身(水粉画,1963年)董希文
吴冠中
方力钧(当代)
《自画像》
张晓刚
大家庭系列之六
《父亲》
罗中立
陈逸飞
《浔阳遗韵》
《彭丽媛》靳尚宜
《塔吉克新娘》
靳尚宜
2.雕塑
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
按空间:圆雕、浮雕。
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
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
按形式语言: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观念雕塑。
不雕而编织与焊接
石雕(圆雕与浮雕)
金属雕塑与泥塑
《掷铁饼者》(作者:米隆)
高约152
厘米
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
年。原作已佚,现为复制品。雕像选取运动员投掷铁饼过程中的瞬间动作,这正是铁饼出手前一系列瞬间万变动作中的暂时恒定状态,运动员右手握铁饼摆到最高点,全身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脚趾反贴地面,膝部弯曲成钝角,整个形体有产生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形体造型是紧张的,然而在整体结构处理上,以及头部的表情上,却给人以沉着平稳的印象,这正是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
3.建筑
建筑的含义
通常认为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本质上建筑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
,是人们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
其中供人们生产、生活或进行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办公楼、影剧院、体育馆、工厂的车间等,人们习惯上也将建筑物称为建筑。
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则称为“构筑物”,如水坝、水塔、蓄水池、烟囱等。
这是为2008年
中国北京奥运会设
计的一个垒球场场
馆方案。作为建筑
设计,既要从审美
的角度实现其造型
上的美观,又要考
虑其功能上的适应
性,同时还要兼及
其周围的环境(其
中包括色彩、造型
和高低等方面)。
从造型上看,该设
计极为简化,只在
一面形成一个敞开
的盖顶,这种极少
主义式的设计显然
是来自现代主义的设计观,就像里特维特的《红蓝椅》一样;在功能上,该设计以三角形来适应垒球比赛的需要,在其周围建起层级式的观看台,并在周围建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在环境上,我们虽然无法看到周围的情况,但从其视图上就可以看出其高度、造型和明亮的盖瓦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美国纽约建筑
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
4.设计(工艺)
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
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
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中国银行标志设计
《红黄蓝椅》
里特维尔德
《红蓝椅》是“风格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主义设计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完全采用最基本的几何元素或几何形态构成,没有任何隐晦或掩饰,色彩元素也仅限于红、黄、蓝三种原色,可以说,它完全是按照“风格派”创始人之一蒙德里安的艺术理论创作出来的,只不过蒙德里安的作品主要是平面的绘画,而里特维特的《红蓝椅》则是立体的。尽管我们所看到的是一把真实的椅子,但从功能上说,它却并不具有实用性,因为人坐在上面并不舒服。
5.书法
按形式语言: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虚”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两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
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形体。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
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他须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
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法家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于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
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与书法创作取反方想向的运动。
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书法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有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
因此,书法品评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是为校正五经文字而刻制的石头书籍。由著名学者蔡邕
,堂溪典,杨赐,马日石单
等建议树建的。从东汉熹平四年(175年)至光和六年(183年),历时九年才制作完成,立于河南洛阳原太学门前。“石经”因系写“经典”,其书法应规入矩,一丝不苟,故失去不少天然情趣,形成多方严,少含蕴的天然书风。
熹平石经
(书法,局部)汉
熹平石经:也称《石经》.汉灵帝嘉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等建议在太学建立正定的六经标准文字,以免贻识后学,为此而立。传为蔡邕所书。碑石共46个,太学旧址在今洛阳市,碑立太学门前。几经动乱,原碑早已无存。自宋以来,常有残石出上,据说现已集存80OO多字,字体方正,结构谨严,是当时通行的标准字体。
6.摄影
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静物摄影。
按形式语言:具象摄影、意象摄影、抽象摄影、观念摄影。
周恩来像(摄影,1975年)洛蒂(意大利)
风景与人物摄影
摄影作品
布列松
美术在形式语言——不同特征
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1
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2
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3
1
2
3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通过对以上美术作品的欣赏我想同学们对美术鉴赏的意义一定都有了自己的看法,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
负担着社会功能的角色,美术的这种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所谓认识功能就是我们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
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整个世界,这种认识即可以通过有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所谓教育功能主要是指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锐意进取,虽然美术作品的形式也具有教育的意义,但它更多的是与审美功能想联系在一起的。
所谓审美功能就是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判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人的这些能力是与人的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法国/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
《舞蹈》
马蹄斯
(法)
四、美术鉴赏的方法
纵向:
从纵的方面看,他属于哪一个美术门类,这个
门类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在这个美术门类中有没
有代表性?艺术水准高不高?有没有独创性?
横向:是与同时代、同门类还有不同门类美术家和
作品的比较。
首先要研究作者和作品,例如作者是什么年代?
什么地方的人?他的艺术经历和师承关系?
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和思想内容是什么?
采取了什么艺术表现形式?
由于宗教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文化
佛教:
四川乐山大佛
伊斯兰教:
享利
斯坦尼尔
宣礼楼
基督教:
波提切利:天使报喜
说一说这些作品是如何反映出民族、地域的艺术特征的?
·收集各民族的服饰和民居图片,说说他们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北京
故宫博物院
香港
现代建筑
不同的历史、
不同的文化背景,
产生出多元化的建筑风格。
艺术来源于生活,培养审美的眼睛,可以更好的观察生活中的艺术,我们只有具备审美的眼睛,我们就能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学习活动:
选取一件自己喜欢的美术名作,搜集资料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