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几何小实践(平方米)沪教版 (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8 几何小实践(平方米)沪教版 (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04 17:09:18

文档简介

【课题】平方米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P64
【教材分析】
《平方米》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的内容,“平方米”是继学习了“面积”、
“平方厘米”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后安排的一个内容,其教学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明确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1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的量感;其次,通过情境活动,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平方米来表示较大图形的面积,并在问题情境中灵活应用求面积的方法;第三,将用平方厘米度量面积的经验迁移到用平方米度量面积上。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建构1平方米的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知道1平方厘米的大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并且有了用平方厘米来度量区域面积的经验,现在则是将这种经验和能力迁移到用平方米度量区域的面积上。三年级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比较归纳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等,同时他们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教学目标】
1.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m2),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活动,初步建立1平方米的量感。
2.
通过测量门、黑板、教室墙面的大小等活动,感受面积单位“平方米”在较大图形面积测量中的应用,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估测能力
3.
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的量感。
【教学难点】1平方米量感的建立。
【教学准备】
教具:
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纸板;
学具:1米长的塑料条、彩带、报纸、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平方厘米的概念。
2.交流:学生家庭住房面积的大小。
二、动手实践,建立量感
1.
提出问题,初步感知。
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
2.
动手实践,充分感知。
选择材料,动手操作,表示出1平方米的大小。
(1)
认识学具(纸、1米长的塑料条、米尺、卷尺、粉笔、彩带、剪刀等)
(2)
小组讨论,制作1平方米正方形的方法。
(3)
小组合作,完成1平方米正方形的制作。
3.
反馈交流,形成概念。
反馈交流:表示出1平方米大小的方法与过程。
可能的情况:
a.
用长1米的塑料条围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
b.
用报纸折(剪)出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c.
用粉笔画出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d.
用彩带围出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
4.
实践体验,获得量感。
(1)在1平方米的纸板(报纸、地面……)上,大约能平铺几本数学书?能平放几只书包?能站几个小朋友?

估一估
请学生先估一估
②摆一摆、站一站
到底谁估的更准确些呢?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1-2项活动试一试。
③学生汇报。
小结: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知道了1平方米的正方形上大约能平铺20本数学书、平放9只书包、站14个小朋友。这些都告诉我们1平方米的确很大!
(2)
生活中的1平方米。
①在教室里找一找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的物体。
②补充介绍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的物体。(课件演示)
(3)对比提升,巩固量感。
想象一下,用多少个1平方厘米可以铺满这1平方米?
三、运用概念
巩固量感
1.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结: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时用平方米作单位,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时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求图形的面积
①出示:沙坑、花圃、车库图
②独立完成,汇报
小结:求物体的面积时,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测量教室面积。
①铺1平方米大的报纸
观看视频:一共铺了5块,铺了这样的7排。
②利用面积公式计算
教室长大约是7米,宽大约是5米,求教室面积。
刚才有同学还提到了学校花坛的面积、学校操场的面积等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和同学一起合作探索。
四、总结评价
知识延伸
1.谈谈收获。
2.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提出问题:要测量课桌面的面积,选择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板书设计】
平方米
(
m2
)
边长1
m的正方形,
面积

1
m2。

20本
约9只
约14人
教室:
7×5=35(m2)平方米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P64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看一看等活动,认识并感知1平方米实际大小。
2、经历站一站、围一围、想一想、铺一铺等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平方米的量感,会用平方米表示较大图形的面积。
3、了解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1平方米的量感,会用平方米来表示较大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积累较大图形面积的量感。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引入
1、温故:我们学过哪个面积单位?能说一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估一估校牌表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引新:谁能估一估,教室前面的黑板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呢?那你知不知道,有没有比平方厘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比平方厘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
(二)实践体验,探究新知
活动一:初步猜想,知识迁移
猜测:你认为1平方米有多大?
迁移: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米。
观察: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纸板。
活动二:具体量化,建构量感
直观:1平方米的纸板上能站多少个小朋友?(先猜想再验证)
表象:四人围一个1平方米大小的图形。
抽象:闭上眼睛,脑海中想象1平方米的大小,并用手势比划。
应用:①1平方米的纸板上能平铺几本数学书?
②找一找生活中的1平方米。
活动三:再次估测,综合应用
1、估一估:这块黑板有多大呢?怎么验证?
2、估一估:我们这间教室地面又有多大?怎么验证?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填一填: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的面积约25


(2)一块手帕面积约400


(3)橡皮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6


(4)方桌桌面的面积约1


(5)一根长绳约长3


(6)一张邮票的面积约是16(

2、算一算:求菜地的面积
3、辨一辨:批改数学小日记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急急忙忙跑出教室准备去上体育课。一不小心撞在了2
平方厘米
的门上,低头一看,一颗1
平方米的门牙掉在了地上。
我捂着嘴巴,赶紧跑到医务室。校医立刻戴上100平方米的口罩帮我检查,然后拿出棉球给我止血,并拿出了长5
平方厘米
的针筒给我打了破伤风。哎!今天可真倒霉呀!
3、选一选:选择合适的答案?
???小胖家的客厅面积约是(?????????)平方米;他家的衣橱高约(????????)米;小胖学校的操场跑道长约(???????????)米;小胖家的小区占地面积约是(??????????)平方米。?
A、2????B、20?
C、200??D、20000?
4、练一练:
课后回家,自己动手量一量,算一算,看看你的卧室大概有多少平方米?
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些什么知识?你有什么要跟大家分享的?对于今天的知识你还有问题吗?
板书设计:



1平方米
(m?)
1米
1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米,写作1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