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浙教版五年级上3.9平均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浙教版五年级上3.9平均数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04 11:4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切实掌握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用来操作的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争论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过或见过平均数。
板:平均分
师:这次3月月考我们数学的平均分是85分,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考了85分呢?
师:你考了多少?这里的85分和平均分85分一样吗?
小结:平均数具有代表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平均数,研究它的意义。
寻求方法,探索新知
1、说到平均数,老师想起前不久学校举行的篮球赛的时候,五(2)班男女生之间发生的一场争执,五(2)班男子篮球队,要替换一名队员,7号和8号都要求参加,争执不下,为了在关键时候找准队员,老师找出了它们俩在一场小组赛中的成绩统计: 第1场 第2场 第3场 第4场 第5场 7 9 11 13 8 7 13 12 8
师:观察统计表,从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能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帮老师作出决定吗?派谁上场?
讨论交流: 生1:比总分。 生2:场次多的。
引出:比总分和场次均不公平 师:比什么呢? 生:比平均每场得分。 总结:由于场次不同,不能比总分,就像刚才××说的,比两个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也就是它们各自得分的平均数比较合理。
2、动手操作,求两个队员的平均每场的得分 (1)在小组长带领下,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摆一摆,移一移,或用其它更简捷方法,求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 (2)展示交流方法 生:我们用移动小圆片的方法,求出了7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分,从第4场拿出来2个小圆片补给第一场,这样每场得分就一样多了。 师:通过移动学具方法,你们得出了7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是多少? 师: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移动一次,就求出了7号得分的平均数,这个办法简捷清楚,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他们?) 生:为什么要把第4场得分移动起来补给第一场呢? 生:把多的补给少的,就能使他们结果趋于一致。 师:不仅操作好,说得也好,大家知道吗?你们刚才运用的就是咱们数学上用来研究平均数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法。 板书:移多补少。
课件:动态演示一次。 方法二:计算方法 师:我刚才看到有不少同学有纸笔在写,谁用计算方法了? 板书:(9+11+13)÷ 3=11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除以3? 师:在这个过程中先把多的和少的合在一块,再平均分成3份,这样能使每份一样多吗?是多少?这和我们刚才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同吗?
3、自主探索,求8号运动员平均每场的得分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一求8号运动员平均每场得分。 展示方法。 方法一:移多补少(课件展示) 方法二:计算方法(7+13+12+8)÷ 4=10(分) 分析: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现在能帮五(2)班同学解决他们争论的问题了吗? 师:解决两个队员平均得分时,我们都用到了计算方法,这两个计算方法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先求总分,再求平均每场得分。 引出:求平均数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小结:遇到这样的问题到底是移多补少还是计算方法,我想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如果数据小,可用移多补少,如果数据较大,可以用计算方法。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10”是8号运动员哪场比赛得分? “11”是7号运动员哪场比赛得分? 生:不是哪一场得分,而是将它的得分平均之后的得分。 师:好极了,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而是我们经过移多补少或者是合再均分之后,算出的一个理想的数。
师:仔细观察,将10、11与它们原来每组数据中的数比较一下,你会有什么独特发现?(课件演示) 引出:平均数介于最大和最小数之间 小结: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此外,一组数的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表示的是这组数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都等于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接下来我们要遇到的是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你能勇敢闯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