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 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 《计算机的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状况,计算机的特点与具体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三、教学难点:
计算机具体应用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机房,相关资料(图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知
现代社会,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计算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运算量大,精度要求高、速度要求快以及能进行自动控制、管理、检索。于是着手于研制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图例:现代计算机
(二)计算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产生和进步。
计算机基本运算部件发展从机械齿轮、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
迄今为止,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四代。
1.第一代计算机
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特点:体积大,笨重,运算速度慢。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2.第二代计算机
兴起于四、五十年代,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二代计算机。
晶体管与电子管相比,体积小、寿命长、功耗小,可靠性高。
3.第三代计算机
六、七十年代,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即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4.第四代计算机
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它们组成成的计算机就叫第四代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比较
发展阶段 基本元件 运行速度
第一代计算机 1946—1957 电子管 几千次/秒至几万次/秒
第二代计算机 1958—1964 晶体管
几万次/秒至几十万次/秒
第三代计算机 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几十万次/秒至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计算机 1971年至今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几百万次/秒至几亿次/秒或更高
(三)多种多样的现代计算机
按何种方式 分类
按应用范围 通用计算机与专用计算机
如工业控制计算机,收款机
按规模大小和处理信息能力 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
小型机、微型机。如家庭用的微机。
(四)计算机发展展望
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后,正朝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第五代、第六代发展。
1.巨型化
目前巨型计算机是指具有几百GB以上内存存储容量甚至上百上千TB,每秒万亿次运算速度,外设完备的计算机。
2.微型化
3.网络化。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用用户均可共享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
4.智能化。智能化是要求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功能和感观,即具有识别声音、图像的能力,有推理、联想、学习的功能。
(五)学生互动,老师提问
请同学们说一说计算机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同学们积极发言。(教师提示)
1.科学计算。目前在航天、汽车、造船和建筑等工程技术领域中,计算工作量往往是很大的。借助于计算机完成这些复杂的计算以是必经只路。
2. 信息处理是指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
4. 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检测生产现场,采集现场数据。根据采集的数据按一定算法调整生产现场执行机构,用以控制产平的质量。
5. 计算机模拟是指利用计算机程序和相应的设备模拟实际环境,用于实验或训练
6.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7. 人工智能 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和行为,机器人、专家系统和虚拟现实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典型体现。
(六)课 堂 小 结
1.迄今为止,计算机经历了4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以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元件。
2.按应用范围分,计算机可分为通用和专用计算机。
3.计算机朝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4.计算机的特点及广泛地应用。
(七)作业布置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电子计算机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哪些?试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