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12.数据的计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12.数据的计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0-04 11:0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据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函数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
1、让学生学会使用SUM、AVERAGE、MAX、MIN、IF、COUNTIF六个常用函数。
2、使学生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感受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
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教材分析】
内容和地位:
1、 本节课内容是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三单元数据处理中的第1课。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2003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熟练应用,在此基础上,教材又选择了数据处理,让学生继续认识和学习使用电子表应用软件,Microsoftt Excel2003,而数据计算又是数据处理的最基本的应用。
2、 由“一张学生成绩表求总分”切入,引导学生进入电子表格中常用函数应用的学习,让生去感受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提高他们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
教学重点: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微机教室
【教学过程】
数据的计算
一、 新课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二、 新课教学
1、使用求和函数SUM( )求和
把“压岁钱花费统计表”分发给每个学生,给出他们任务,让他们根据书中的步骤算出总数,师演示后巡视指导,简单讲评,让学生从中悟出道理,激发兴趣。
注:AVERAGE( )、MAX( )、MIN( )分别是求平均值函数、最大值函数和最小值函数的。练一练:同学们也可以用这些函数,仿上面的步骤来求一下每类花费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2、使用条件函数IF( )进行判断
将“压岁钱花费统计表”中的“总计”改为“饮食习惯”,用IF( )函数根据“食品饮料”类的花费额判断每个同学是否喜欢吃零食,进而对其饮食习惯做出“好”或“不好”的结论。D3>40
师演示后让生根据书上步骤完成任务,师巡视指导后,评价讲解。
三、 练一练:
同学们可以根据“学习用品”、“娱乐消费”的花费额,在“压岁钱花费统计表”中判断出每位同学的 “学习习惯”、“娱乐消费习惯”。
四、 课堂小结
最后让学生自己再操作练习,且布置实践与创新中的任务,让生在兴致头上完成任务,师巡视指导。
五、 小测验:
5、 AVERAGE()表示求平均值 函数。
6、 IF()表示 条件 函数。
7、 MAX()表示 求最大值 函数。
8、 MIN()表示 求最小值 函数。
9、 SUM()表示 求和 函数。
条件函数的功能是 :判断是否满足条件,并输出相应的结果。
【教学反思】:
在新课导入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是用自己的方法去计算:或是纸笔,或是口算,或是计算器,只有少数同学思考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操作方法和流程,会对结果进行分析,只有几个别的同学还在机械地填空,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同学们的实际操作时间有限,不经常练习往往会手生,我会尽最大能力来给学生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