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目标定位。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
3.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鲁迅的爱憎之情和讽刺的艺术手法。
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1.揣摩语句的深层含义。
2.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2.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
2.掌握反驳论证的方法。
基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因其经常用泼辣犀利的语言向社会上的一些“病态”和“陋习”开炮,被誉为“当代鲁迅”。当然,批评他的声音也不少。同学们,当下我们还需不需要“鲁迅精神”?(生答:需要)的确,当前国际化进程加快,西风东渐,有些人一味崇洋媚外,“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的论调仍有一定市场,这些人其实是失掉了自信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作者),看看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简介作者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三、合作探究
1.提问:文章驳斥的论点是什么?
明确:第2段,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找出“敌论”的论据,说说哪些语句最富讽刺意味明确
敌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论据:信“地”信“物”;信“国联”;求神拜佛。
富于讽刺意味的文字:“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舌伤今了”。国难当头,当时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不是号召人民奋起反抗,而是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请菩萨来“解救国难”,其行为是多么荒诞多么愚昧啊!
3.提问:文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这与后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
投影: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然而,这真实的论据并不能证明其论点,这为后文的反驳论证奠定了基础。
4.提问:文章是如何反驳论证的?
明确
(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
(2)希望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
(3)求神拜佛是“自欺”。
这些批驳证明一些中国人失掉的不是“自信力”而是“他信力”,正发展着“自欺力”从而说明敌方的论据并不能证明其论点
5.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又是怎样论证的?
明确:
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古代——
现在——
延伸:举出历史上“中国的脊梁”
6.结论
作者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以此作为事实论据来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富有讽刺性的语言。
板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敌论点、论据:
直接反驳:
反驳:
简介反驳:
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看地底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鲁迅的爱憎之情和讽刺的艺术手法。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重点难点
1.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
基础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感知愛憎之情,领略讽刺的力量
1.感知爱憎之情
(1)当时,哪些人可称为“中国的脊梁”?
明确:在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抗日军民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
(2)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明确:因为只有称得上“脊梁”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他们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评价中国人应该去评价这部分人,而不是开头提到的“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
总结:总之,魯迅先生对民族败类充满憎恨和嘲讽,对民族的脊梁又充满了崇敬和赞扬。因为爱憎分明,所以讽刺赞扬泾渭分明,充满战斗的力量,充满鼓舞的力量。
2.领略讽刺的力量
试从文中找一找充满讽刺性、战斗性的语言。
(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3)“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总结:语言泼辣,富于讽刺意味,富有战斗力,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就像一把把匕首直插反动派的要害,就像一支支投枪直射入反动派的胸膛
二、跳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深义
1.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
(1)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4)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5)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2.学生思考,投影:
(1)指所有的中国人。
(2)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3)指国民党反动统洽者及其御用文人。
(4)指广大人民。
(5)指除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
三、说话训练,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课文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在20世纪30年代,“有确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继的战斗”。那么,在当代,“这一类的人们”又包括哪些人呢?请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他们是科学家,如华罗庚、李四光、邓稼先、袁隆平、陈景润……
他们是体育健儿,如邓亚萍、王楠他们是抗击非典的英雄们,如74岁高龄仍坚持在“非典第一线的姜素椿,那些光荣倒下的,如邓练贤、叶欣梁世奎、李晓红……
他们是做着飞天梦的数代航天人……
……
教师总结:各种灾害与中国历史相生相伴,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每一章都充满着正义与邪恶、谎言与真实、光荣与耻辱、凝聚与散漫、顽强与脆弱、为公与为私的斗争,然而,中华民族始终未被斗倒压垮,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其中靠的便是相信自己。为我们的民族自豪吧!为我们的祖国骄傲吧!
四、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我们一方面掌握了驳论文的写法,另一方面领悟了鲁迅先生精深的思想和宽广的胸怀,让我们永远铭记先生的教诲,用坚挺的身躯迎接生活的挑战,用坚不可摧的自信迎接时代的挑战,为使我们的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
五、布置作业
请你来驳: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板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古
中国的脊梁
今
教学反思
这两课时结束我感觉这几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1.在时间的把握上还是不太合理,有前紧后松的感觉。
2.虽然从整体上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学习,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不能照顾到位缺少促进或指导。
3.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的多,而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的少。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只有有了提问意识,才会真正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得到体悟和提升。
4.对教材理解不够准确,也不是很深刻。比如:对鲁迅语言的讽刺意味的理解不够到位,对鲁迅忧国忧民思想的认识还很难那样深刻等。因此,自身能力还有待提升,准确把握和理解教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信“地”信“物”信“国联”求神拜佛
信“地”信“物”信“国联”一失掉的是“他信力”
求神拜佛——发展着“自欺力”
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古
论据:
中国的脊梁
今
埋头苦干,拼命苦干
为民请命,舍身求法
爱憎分明
有确信,不自欺
前仆后继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