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竖式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除法竖式,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2. 学会规范地书写除法竖式,理解用竖式求商的过程。
3. 培养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规范地书写除法竖式,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2、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和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抽背乘法口诀
计算乘除法算式并说出口诀
【新知探究】
学习例1,初步认识除法竖式
出示例1情境图,生读题,并列式解答。
“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题呢?”“我们要怎么分这些花呢?(平均分)”
“可以怎么平均分?”(ppt展示)
“你能列式把刚才分花的过程表示出来吗?”
生齐答算式:12÷3=4(枝)。师板书算式。
师问:“在这里,12、3、4分别是除法算式的哪个部分?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
生答:12是被除数,表示一共有12枝花。
3是除数,表示平均分成了3份。
4是商,表示每份有4枝。 (引导回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除法竖式。
揭示课题:我们知道加法、减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那除法也能用竖式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除法竖式这个新朋友吧!
“除号在横式中是这样写‘÷’,在竖式里它却变了个模样,想知道它变成了什么样子吗?”
“一起来看看”‘这样的一横一撇就是竖式里的除号。’
边介绍边板书12÷3=4的除法竖式的过程。
(1) 一边板书一边说儿歌。
师:你能在这个竖式里找出被除数、除数、商吗?(抽生答,并在相应的地方板书)
(2)
板书: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除法竖式,请你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个竖式里都运用了哪些运算?”
“除法竖式不仅要算除法,还要算乘法和减法,到底是为什么呢?”
“做乘法是看分掉了多少,做减法是看有没有剩余,这就是除法竖式的与众不同之处。”
师: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除法竖式,也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竖式不相同,它不仅反映出了分的结果,还反映出了分的过程。
师: 刚才通过我们全班一起合作,弄清楚了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除法竖式书写的过程。课件演示竖式写的过程,师生共同回忆、叙述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先写一个除号,再写被除数12,然后再写除数3。)那要商几呢?(背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商4,再用3×4验证一共分掉了多少,最后算12-12=0。)
小结:说说在写除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及时检验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除法竖式这个新朋友,下面来亲自试一试、填一填两个竖式吧,打开教科书第70页“试一试”,看看谁能填对这两个竖式。边写边想,你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然后算的什么?
小结。
师:在写竖式时,第一步我们都是先算的什么运算?第二步又是算的什么运算?最后又算的什么?
(小结除法算式步步骤:一除二乘三相减)
学习例2,理解商的位置,进一步学习除法竖式。
教师:小朋友们都能正确地书写除法竖式了,那你们能帮助小猴子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师:有一群小猴子分桃子,每只小猴子分5个桃,45个桃子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板书45÷5=9(只))
师:“你能把除法竖式写出来吗?”
(抽生黑板上板演,边写边介绍是怎样写的)
思考
生讨论,生答:
商对准被除数的个位,9表示9个一,不是9个十。
45表示5乘9的积。
0表示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积,刚好分完,没有剩余。
【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我说你写。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陈老师说横式,你们写出竖式,比一比谁写得既准确又漂亮。(规范)”
“还想继续玩吗?和你同桌一起,一学生说除法横式,一学生写对应竖式,检查后再交换”
2、课堂活动第2题。
【课堂拓展】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除法竖式,你都有哪些收获?